小时候看到麻麻炖肉煲汤的时候,如果有泡沫就会立马撇去。长大了煲汤的时候也会这样做。但你有想过为什么要这么做吗?可不可以不撇?所有的泡沫都要这样做吗? 泡沫从哪里来? 炖肉、炖汤时会产生泡沫,泡茶、豆浆时也会有泡沫出来,他们是怎么产生的呢?有些泡沫的产生源于某些食物(如豆类种子)含有的甙类物质(皂甙)。皂甙具有起泡性,即溶于水后会起泡沫。 还有些泡沫是源于蛋白质。蛋白质也具有起泡性,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水分、空气产生作用,生成泡沫。 那么做东西吃/喝的时候,发现产生泡沫了,要不要撇呢?有人说这些都是食物的精华,不能撇!有的人则觉得是对身体有害的,白白的泡沫聚在一起,看起来有点恶心,要撇! 到底哪种情况才是对呢?实际上,食物所产生的泡沫得分两种情况!一些可以放任不管的,一些则需要做特殊处理的。 这些情况下的泡沫需要特殊处理! △ 煮豆浆时产生的泡沫 煮豆浆时会产生很多泡沫,非常讨厌,怎么回事?由上面可知,这类泡沫主要是由于大豆中皂甙“起泡性”发挥作用了。专家表示这种情况很常见,皂甙能表现出很好的表面活性,溶于水后在受热膨胀或振荡时能产生肥皂状泡沫。 皂甙本身没什么问题,还有研究表明其具有降压、降脂的作用。对于大部分健康人来说,豆浆中存在少量的皂甙也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它受热膨胀后造成满锅泡沫,形成“假沸”现象。豆浆没有煮熟煮透就是“生豆浆”,饮用后往往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有些人没注意,以为沸腾了,所以就悲剧了。 如何处理:为了不因喝到生豆浆而出现问题,一种解决方法是煮豆浆时加点油来消泡;另一种是豆浆“沸腾”出现泡沫时,继续加热5~10分钟,等泡沫消失,豆浆真正沸腾后方可。 △ 煲汤、炖肉时产生的泡沫 煲汤时我们往往会加入一些肉类食材,比如排骨、鸡肉。在刚开始煲的时候会发现汤面浮着一层泡沫,那是什么? 专家表示煲汤初期产生的泡沫比较复杂,主要是蛋白质夹杂着一些杂质,比如肉的脂肪及其他成分。此外,残留在肉中的血水也会混到汤里去,这样会影响汤的外观味道,因此煲汤初期产生的泡沫最好撇去! 煮到一定程度时还会出现些白色的泡沫,主要是肉中的蛋白质,可以不用撇了。 如何处理:煲汤前将食材放在清水中浸泡,多泡几遍水。煲时最好先在锅里用沸水过一遍,再捞出来煲汤。如果煲汤初期还出现浮沫,及时用汤勺等工具将浮沫撇去。 这些情况下的泡沫可以不用管 △ 泡茶、泡咖啡时产生的泡沫 茶汤出现泡沫是茶叶质量不好吗?其实不是的,这是茶中所含的茶皂素(皂甙中的一种)在起作用,还有可能是茶中的碎末、茶屑较多。茶皂素在茶中含量不高,对茶的品质不会有什么影响,对人体无害,还有减肥、抗炎症、过敏等作用,因此可以保留。 而泡咖啡时的泡沫有些是源于咖啡颗粒,也有些是牛奶打成的奶泡,比如卡布其诺,对人体无害,都可以保留。 △ 煮粥、煮面时产生的泡沫 煮粥、煮面时产生的泡沫主要源于大米、面粉中所含蛋白质,溶于水后起到表面活性剂的作用。煮粥时的泡沫有一定营养价值,适合体弱人群食用,因此不用撇。 而面汤中还会有些淀粉溶于水中,增加水黏度,喝起来就香浓香浓的,也不用撇。 △ 榨果蔬汁时产生的泡沫 这类都是果蔬中的所含的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没什么副作用,还有益于健康。 △ 煎药时产生的泡沫 煎中药时产生的泡沫是受水限制,使其表面液体稀薄而产生的,也是药材,不影响服用。装入碗等待凉后就会消失。 看完上面这些,你都懂了吧,泡沫先别急着撇,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