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眼中的山西七大煤企

 琰爱宁 2017-02-07

近日,有消息表示山西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山西已着手对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开展调研,今年上半年将拿出山西省国企国资改革实施方案并全面铺开。而在2016年末,山西省副省长王一新出席一次论坛活动时也表示山西国企国资改革将成为2017年改革的重点。


作者:山西资本圈


谈及山西国企国资改革,首先想到的必然是七大煤企在此次改革中扮演的角色,似乎这也是下意识的想法。对于山西七大煤企,山西资本圈曾在2016年系列内容讲述过,今特意将小编对山西七大煤企点评内容摘编如下(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同煤集团:一座城,一煤企!




在2016年流传很广的一篇名为《我眼中最无前途的十个中国城市》网文中,大同“光荣上榜”,而之所以名列其中,由同煤集团主导的煤炭经济显然不容忽视。


近代以来,大同因煤而兴,煤炭储量位居中国产煤城市之首,可谓不负“煤都”盛名,而在大同以往的GDP构成中,同煤集团贡献超过50%。在这座城市,“同煤子弟”曾经是身份、地位等诸多人生附属物的象征。只是时至今日,煤炭辉煌不再,“一煤独大”模式难以为继,而作为“老大哥”的同煤集团无疑是被反映大企业办社会倾向最明显、负担最重的七大煤企。


同煤之于大同的地位及影响用一个词来讲比较合适:大到不能倒。大同与同煤集团,一座城,一煤矿,说不清谁成就了谁,也说不清谁耽误了谁,说不清的过去成就道不明的现在。对于不明晰的未来,它们正在尝试各自归位,前者努力用历史说话,而作为山西省深化国企改革试点的后者则希望用转型证明。


焦煤集团:载誉而来,再当改革“急先锋”!




2001年10月,中国最大的焦煤企业——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太原正式挂牌成立,如今看来,山西省政府世纪之初的这桩资产重组也是大手笔。


坐拥西山煤电、汾西矿业和霍州煤电这三大煤炭集团,作为国内首个重组成功的煤炭大集团,焦煤集团甫一组建,山西龙头煤企的地位便得以确立。之后其不负众望顺利成为生产能力亿吨级的特大型煤炭集团,2014、2015年连续两年成为山西入选世界500强排名最高企业,均足以证明焦煤集团的实力。


如今被山西省政府选定为改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唯一试点企业,2016年10月便是计划中的新起点,组建十五年后,焦煤集团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阳煤集团:曾离整体上市最近,如今资本运作却频频受挫!




不知还有多少朋友记得这样一个文件——《山西省资本市场2009年至2015年发展规划》(2009年4月印发),该文件中在规划山西资本市场未来五年发展中,明确提及2015年前五大煤业集团(同煤、焦煤、潞安、晋煤、阳煤)基本完成整体上市。


然而之后却由于煤炭市场的持续走低,导致上述计划最终搁浅,五大煤企整体上市无一成行,不过小编觉得阳煤集团无疑是离这一计划走得最近的:2010年托管太化集团,将太化股份纳入集团管理;同年,阳煤集团与东新电碳签署协议,旗下煤化工资产整体上市有了可选平台;2011年上市八年的国阳新能正式更名为阳泉煤业,成为集团煤炭板块整体上市平台;再加上山西三维这家上市公司,阳煤集团已具备四家上市公司,也是原五大煤企中数量最多的,离旗下资产整体上市咫尺之遥。


只是市场状况的迅速转变,打乱了阳煤集团资产注入节奏,资本运作更是频频受挫,山西三维和太化股份的“甩包袱”计划也被迫搁浅,就这样原本的“好棋”也大失成色,成也运作,败也运作。


晋煤集团:刚刚打开A股大门的中国最大煤层气开采企业




无论是改制后,还是完成债转股后,晋煤集团在山西的经济地位无需赘言,所以谈及此前的五大煤企还是现如今的七大煤企,其都占有一席之地。然而稍显意外的是,自从2008年旗下蓝焰煤业折戟A股上市之后,直至2016年晋煤集团都没有一家“名副其实”的上市平台,唯一可撑“台面”的煤气化(现*ST煤气)还是山西国资委委托管理的上市公司,并无实控权,这与山西其他几大煤企多则3到4家上市公司相比显得“形单影只”。

 

如今稍感欣慰的是,在等待五年之后,晋煤集团终于“圆梦”:在2016年收官之际,通过资产置换的方式重组煤气化,置入山西蓝焰煤层气,置出原有煤炭资产,晋煤集团正式成为煤气化控股股东,成功“破冰”A股资本市场。作为国内煤层气龙头企业,晋煤集团可以依托注入山西蓝焰煤层气后的上市公司为整合平台,对集团煤层气板块内部企业的相关资产进行整合,另外还可以帮助处于暂停上市边缘的上市公司成功保壳,可谓双赢。


潞安集团:从石圪节煤矿到潞安煤基油,转型清洁能源的先行者




刚刚过去的2016年对于潞安集团有两个重要的事情值得铭记:4月,集团两个重要子公司潞安工程和潞安煤基油参与太原上市公司狮头股份重大资产重组,前者负责接盘股权,后者则拟将持股50%的煤制油公司山西潞安纳克出售给上市公司;10月,集团前身、被誉为'中国第一座红色矿山'的石圪节煤矿正式关闭退出历史舞台。一进一出,虽然这个节点来的有点晚,但这却是潞安集团近些年来致力于向清洁能源转型的一个缩影。


2000年,那个“特殊的人”来到潞安,开启集团飞速发展历程;2001年,全国第一家和唯一一家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于2006年成功在A股上市;2007年,重组成立潞安新疆煤化工集团;2010年,重组天脊煤化工集团。


谈及集团发展,同样绕不开的便是潞安集团在煤制油项目上的倾力,作为在煤基合成油领域创造多项第一的企业,除了上文提及的潞安煤基油外,集团斥巨资启动的潞安高硫煤清洁利用油化电热一体化示范项目在几经坎坷之后终于被环保部放行,而落脚点也是为了提升煤炭清洁利用效率,突出公司节能环保属性,打造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回顾曾经的五大煤炭集团,似乎各有各的幸福,但不幸却是很相似,比如潞安与神火那场旷日持久的矿权纠纷。


晋能集团:山西国企改革“1 1>2”的不断尝试 




虽然刚刚组建不到四年的时间,但晋能集团的历史底蕴显然不止于此,无论是之前的山西煤销集团、山西国际电力集团还是未来拟合并的山西国际能源集团。


山西煤销集团,在原省煤炭运销总公司的基础上重组改制组建而成,山西煤炭资源整合七大整合主体之一,山西省第一家入选世界500强企业。山西国际电力集团、山西国际能源集团前身均为1989年成立的山西省地方电力公司,2002年改制为“山西国际电力集团有限公司”,后者于2008年前后分立出去,独掌国内最大中外合资能源企业格盟国际控股权,而前者则控股晋能集团旗下唯一A股上市平台通宝能源。


在“黑金十年”渐趋尾声的背景下,山西七大煤企尤其依赖政策优势迅速崛起的山西煤销集团所面临的市场挑战愈加明显,借此契机,山西省政府便积极推动山西煤销集团与山西国际电力进行合并重组,拟打造成为煤电一体化的“样板”国企 ,另外新成立的晋能集团被寄希望于成为山西国企改革的改革试点企业。


不过,之后旗下煤炭资产折戟上市之路以及2014年底开始实施的山西省煤炭焦炭公路销售体制改革,这对于刚成立不久的晋能集团来说可谓“切肤之痛”,也使得集团经营业绩出现明显波动。


改革“阵痛”并未阻碍山西省政府推动晋能集团重组整合的步伐,在逐渐“理顺”山西煤销集团之后,山西国际电力集团和山西国际能源集团在“分立”九年之后再度“聚首”:2016年5月山西省政府决定将晋能集团与山西国际能源集团两户企业进行合并式重组整合,组建山西晋能国际能源集团。


从当初的煤销集团和山西国际电力,再到即将成立的山西晋能国际能源集团,三年多的时间里,晋能集团早已从曾经的“老大哥”蜕变到现在的国企改革排头兵。


山煤集团: 位置代表过去,期待改革?!



作为有“煤海”山西唯一拥有出口、销售的省属国企,山煤集团自成立伊始便被给予特殊的地位,不过集团迅速做强并成功跻身七大煤企之列,还要归功于2009年的两件大事:


2009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有关问题的通知》,该文中明确表示山煤集团、山西煤销集团将与当时的焦煤等五大煤炭集团成为山西省七大煤炭资源整合主体,手握政策红利的山煤集团同山西煤销集团一样,通过资源整合集团资产规模迅速膨胀,营业收入也得以进军千亿俱乐部。


同年,山煤集团旗下于2008年刚刚改制完成的子公司山煤国际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历时1年多的时间,借壳A股上市公司中油化建重大资产重组完成,成为山西省第28家A股上市公司、第10家煤焦能源类上市公司,并借此率先实现了煤炭主营业务的整体上市,而其他六大煤企至今没有如愿完成。


但是整合集团资产带来的阵痛开始显现,随着煤炭市场的持续低迷,加上原董事长郭海免职疑云及卷入青岛港“骗贷门”,山煤国际在经历上市后的风光后业绩出现明显波动,并因2014、2015连续两年陷入巨额亏损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最终以7元转让7家全资子公司“甩包袱”的方式转危为安,而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救急”的为今年2月刚刚成立的华融晋商资管,而不是山煤集团。


由于资产体量等因素,山煤集团无疑是七大煤企里存在感最弱的一家,近年来山西省政府也未对其进行大的动作,但是对于这样一家处于相对“尴尬”位置的重要省属煤企,未来是否应该会有一些大的动作注入更多的活力?值得期待!


山西资本圈ID:shanxizibenquan

本圈立足山西资本市场,关注财经热点,力求做到第一时间解读和深度剖析,打造山西资本市场权威交流平台。

联系邮箱qd-jztz@163.com

QQ交流群41459727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