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智能汽车技术分解Roadmap

 yeshuheng 2017-02-07

接受刘博和吴总建议,把文章写的更简单易懂一些。今天这篇随笔重点是说明无人驾驶技术框架的大的知识框。

以下的这张图,是欧洲关于这块无人技术的分类框,主要有以下这么几个大的框架:

A 车内技术

1)传感器优化:主要是对道路环境识别的传感器,做进一步的优化(成本、分辨率和寿命),其中激光扫描雷达会是一个发展的重点的支撑。

2)系统架构:核心是带冗余的分布式和集中式系统控制架构,还有内部的嵌入式系统架构,这里包含了数据交互的内部架构和安全性设计。

3)人员监控:检测在无人驾驶或者辅助驾驶模式下,人员的实际情况检测

4)功能安全:这块是大大需要从部件、子系统和整车系统去实现的。

B)基础设施:无线通信、动态地图、定位


整个两块容易被忽略的,其实是一个车企的核心价值

系统设计:系统可靠性和鲁棒性设计,失效机理分析,关键技术把控(FMEA 测试和原型)还有很大的一块的系统验证技术

系统整合验证:整合整个传感器和控制器的AUTOSAR软件,传感器感知融合和环境模型,车辆与环境验证

标准化:车辆功能的变革(往线控导向的设计),系统测试

这个实际上可以从两个维度来理解,以上这部分,是整个系统在实现部署过程中的各个细化阶段。而在横向的组成分类上,智能汽车整个系统内核主要有测量(传感器感知车内外信息、传感器输入信息模型融合)、环境识别(车辆周边环境量化)、汽车定位(位置确定和车辆姿态判定)、汽车联网(车与后台,车车之间的数据交互)、行驶路径(车辆的行驶路径算法规划)和汽车执行(控制车辆的前进和转向)。

这里借用刘工做的一个图来做个总结:


整个知识的积累,是对每个单元的技术演进做梳理,然后对每个子系统和大的单元的系统设计、系统验证和系统安全上面完全确认,这个过程是每个企业必须经历的。完成功能做一个Demo演示,真的只是第一步。

小结:

1)一个很好的技术和总结的办法是,应用已经有的大的完整技术结构,对每个开放项目,企业的演示和相关信息,进行评价;

2)随着在IEC、ISO和UN层面的工作展开,我们可以把大量的基础讨论和探讨工作,作为我们理解整个车辆智能化技术发展阶段的发展关键。想要深入理解一个东西,先要切开成细小的单元,然后一个个拼起来,然后再来各个角度来审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