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登原魂归天一阁

 大闲人 2017-02-07

陈登原魂归天一阁

文汇读书周报2017-02-07第2版
《陈登原全集》 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

■黄留珠

前不久,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列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的《陈登原全集》(以下简称《全集》),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行世。这是我国文化界、学术界的一件大事,值得拍手称贺。

陈登原(1900-1975),我国现当代著名历史学家,与王国维、陈寅恪、钱穆等学术大家齐名,民国时即被并称为近世史学宗师之一。早年,曾先后任金陵、之江、中山等大学历史系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应西北大学校长、著名历史学家侯外庐的邀请赴古都西安,自1950年起,执教于西大历史系,任教授;另还担任图书馆馆长、校务委员会委员等职。在这里,他一干就是二十五个春秋,把自己一生中最成熟的年华献给了祖国大西北的文教事业。

陈先生治学,以其深厚的文献学功底为基础,于广征博引、综合梳理中显现深邃的见解,树一代史家之风范。早在1926年,他便出版了第一部著作,而该年上半年他还是东南大学学生。此后漫漫的半个世纪中,他始终笔耕不辍,著作等身。今十六卷《全集》收录的专著有二十四部、论文集一部、诗集一部,向我们全面展示了这位大师级学者的学术面貌。例如《古今典籍聚散考》,为我国第一部全面研究典籍聚散问题的专著,在陈氏以前还没人系统、全面探讨过这一问题。再如《中国文化史》,与其师柳诒徵的同名专著被誉为“文化史双璧”,在国内外均有着广泛的影响。特别是他自三十九岁开始写作、直到二十年后才得以陆续付梓的二百万字巨著《国史旧闻》,乃国内第一部笔记体的中国通史,更是蜚声海内外,深受学界的推崇。另如他1933年编著的《高中本国史》教材,第一次列有“四大发明”的条目,把古代科技成就的弘扬宣传提升到一个新高度。这样一部《全集》,学术价值高,学术意义大,其对于存续学脉、承继学统,可谓功莫大焉。同时也为世人的研究、后学的学习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亦堪称功德无量也。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陈先生不仅学问好,而且为人率直,从不隐瞒自己的看法,具有正直知识分子的传统特点。多家报刊曾登载的陈登原争稿费的故事,便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大家知道,在极左思想影响下,相当一段时间内对知识分子劳动价值估计偏低。1958年三联书店出版《国史旧闻》第一分册时,拟定的稿费为千字十二元,陈先生认为不合适,提出千字十五元的要求。在当时的政治形势下,如此争稿费,是需要有相当的勇气和冒很大风险的。对此,《全集》最后所附《陈登原先生年谱》有详细的记述。所以《全集》于全面展现先生的学问之外,也反映了他的为人。

对于一个学者来说,作品就是他的灵魂。当一个学者逝世多年之后,他的作品如果能在自己家乡得以出版,无疑是极大的幸事,颇符合“魂兮归来”的古义。陈先生,浙江余姚人。其出生地周巷镇,今属慈溪。现陈先生《全集》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应该说是实现了“魂归故里”之愿望的。

不过,事情的因缘似乎到此还不算完结。离余姚、慈溪不远的宁波天一阁,为我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存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对于这样一处文化圣地,陈先生自然也有着读书人普遍心存的崇仰之情和研究兴趣。凑巧的是,1928-1930年,陈先生在宁波女子中学及宁波商业学校任教,于是特地造访天一阁,并撰成《天一阁藏书考》,于1932年9月由南京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印行。

此著被论者誉为全面研究天一阁藏书史的第一部著作。全书分为九章:“三百年前浙东藏书之胜”、“天一阁主人”、“天一阁收藏之来源”、“天一阁之组织及管理”、“天一阁与四库全书”、“天一阁书目及其内容”、“菁华小记”、“天一阁之散佚”、“天一阁之善后问题”。另有附录四篇:“书天一阁书目后”,“天一阁始末记”,“重编天一阁藏书目录序”,“重编宁波范氏天一阁图书目录”。令人不无慨叹的是,如此一部天一阁藏书研究的开山之作在即将出版时,却遭遇日本侵略者的战火蹂躏,书稿被毁。陈先生记其经过云:

兹稿成于二十年春(此指中华民国纪年,下同),即付上海商务印书馆印刷。工事未竟,沪变忽兴,覆瓿之物,亦遭国难。伤哉!嗣后追事补缀,半载始成。哀邦家之艰难,痛典籍之飘零。抚物感时,又岂仅一人一书之厄而已哉。

登原又识。二十一年九月。

尽管如今天下大变,当年的“艰难”、“飘零”已经不复存在,但读先生这一小记,昔日的国难似仍然历历在目,使人唏嘘不已、没齿难忘也。

也许因为如上这段特有的天一阁往事的缘故,所以当陈先生逝世三十五年后,其子女将他的遗著与手稿共五十四种、一百七十二册,捐赠给天一阁博物馆。而慧眼识珠的浙江古籍出版社不失时机地主动与天一阁博物馆合作,以陈先生子女捐赠的全部手稿为基础,又广泛搜集先生已出版、发表过的著作和论文,梳理编辑成《陈登原全集》出版。

综观陈先生《全集》成书及出版过程,似乎总感到冥冥中有一种机缘的力量在推动它的前进。先生从浙江一个小镇走出,历经大半个中国而落脚于古都西安,终其不寻常的一生。但最后,他的著作却集中回到家乡,出版为《全集》,演绎了一段学者“魂归故里”的佳话。而这当中,天一阁无疑是链接的关键。如果说当年先生撰著《天一阁藏书考》,是带有某种偶然性的行为的话,那么本世纪初先生家人捐赠手稿、遗著给天一阁,则明显是一种必然性的结果了。是的,像陈先生这样一位关注天一阁、研究天一阁的学者,其学术成果即其灵魂的最后归宿,自然非天一阁莫属。从这种角度来看,《全集》演绎的“魂归故里”的佳话,更确切地说应该叫作“魂归天一阁”才最为妥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