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慈怀书友大家好!昨天的话题是“思考死亡”,如果我们对死亡有认真的思考,勇于面对坦然接纳,那就会对活着的当下产生积极的影响。再来谈论“命运”话题,思想可能会开阔很多。 命运之所以成为问题,往往始于突降的苦难。人们在顺境之中,往往不太会思考命运问题。每当苦难逆境来临,人首先感到的是不公平。世上生灵无数,为什么是我?偏偏厄运落在我的头上?别人依然健康,为何我要残疾?别人富有,为何我要受穷?别人快乐,为何我要受苦?.......在悲愤之中,直逼那主宰一切的上帝,誓向上帝讨个说法! 然而,上帝是不需要给你理由的,用不着给你一个说法。 抗命不可能,认命不甘心,肿么办? 命运的好坏,除了明显的天灾之外,主要由二个因素决定:环境和性格。环境影响了一个人遭遇的可能范围,性格则决定了他对遭遇的反应方式。由于反应方式不同,相同的遭遇就有了不同的意义,因而也就成了本质上不同的遭遇。在此意义上,可以说:性格即命运。 但这并不是说人能决定自己的命运,因为人并不能决定自己的性格。性格无所谓好坏,好坏仅在于人对自己的性格的使用,在使用中便有了人的自由。 在命运问题上,人有多大的自由? 三种情况: 一、因果关系网上,个人完全不可支配的那个部分,无自由可言,听天命; 二、因果关系网上,个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支配的部分,个人的努力也参与因果关系并使之发生某种改变,有一定自由,尽人事; 三、对命运即一切已然和将然的事件,应对的态度,有完全的自由。 命运是不可改变的,可改变的只是我们对命运的态度。一个人愈是能够支配自己对于命运的态度,命运对于他的支配力量就愈小。 狂妄的人自称命运的主人,谦卑的人甘为命运的奴隶。此外,还有一种人,他照看命运,但不强求,接受命运,但不卑怯。走运时,他会揶揄自己的好运。背运时,他又会调侃自己的厄运。他做命运的朋友,和命运结伴而行。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如是说。既然祸福如此微妙,相互包含,在每一个具体场合,我们并非无可作为。至少可以做到,在幸运时警惕和防备那潜伏在好运背后的灾祸;在遭灾时等待和争取那倚傍在灾祸身边的转机。也就是说,在具体事情上,持一种主动、积极、事在人为的态度。 我们可以看到,昔日的同学走出校门,各奔东西,若干年后聚会重逢,同学们各自做着不同的事,工作事业、家庭生活也相差悬殊。可是,你只要仔细观察和想想,会进一步发现,各人所走的道路大抵也有线索可寻,基本符合各自的人格类型和性格逻辑,也说得上各得其所。 人生境遇包含着许多可能性,人生轨迹有很多岔路,也提供给我们很多选择。高考时,选A学校还是B学校;找工作、找朋友.......人生的种种可能性也始终处于敞开的状态,有时我们会感觉到自己是命运的主人,踌躇满志地走自己正在走的人生之路。 但是不要忘记,若你是一个智者,就会知道,最美妙的好运也不该排除苦难,最耀眼的绚烂也要归于平淡。原来,完美是以不完美为材料的,圆满是必须包含缺憾的。 无人能够完全支配自己在世间的遭遇,有人运气特别好,有人运气特别坏。大多数人则介于二者之间,不太好也不太坏。 谁都不希望运气特别坏,但是,运气特别好就一定好吗?恐怕也未必,他们太容易得到想要的一切,他们得到的东西是看得见的,但也许因此失去了一些虽然看不见却更宝贵的东西。我们可以看到幸运和成功是二回事。真正的成功者,必定经历过鲜为人知的苦难,挫折和逆境,绝不是只靠运气好。 还要说明的是,运气好和幸福也是二回事。一个人唯有经历过磨难,对人生有了深刻的体验,灵魂才会变得丰富,而这是幸福的最重要源泉。现实中,幸运和不幸按适当比例的结合,会让我们更加具有感受幸福的能力。 上天为你设计的命运方案无须更改,重要的是能够体悟其中的意蕴。 欢迎参加书友们在本文后留言讨论,也欢迎在慈怀共读群内交流分享。 你是怎么看待“死亡”的?你是如何理解“向死而生”的?
你认同“性格就是命运”这个说法吗?你认为命运可以改变吗?如果可以的话,怎么改变?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详情 |
|
来自: 赫一的书馆 > 《共读-人生哲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