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慈怀书友大家好!昨天我们谈到婚姻话题。接下来我们来聊聊:家有儿女,怎样做父母。 家庭是人类各种社会组织中最自然的社会组织,是把人与大地、与生命的源头连结起来的主要纽带。有一个好伴侣,筑一个好窝,生儿育女,恤老抚幼,会给人一种踏实的生命感觉。 在一切人间之爱中,父爱和母爱也许是最特别的一种,它极其本能,却又近乎神圣。
常听说:做父母的如何为子女受苦、奉献、牺牲,似乎恩重如山。自己做了父母,才知道这受苦同时就是享乐,这奉献的同时就是收获,这牺牲同时就是满足。所以,如果要说恩,那也是相互的。而且,愈有爱心的父母,愈会感到所得远远大于所予。 其实,任何做父母的,当他们陶醉于孩子的可爱时,都不会以恩主自居。一旦以恩主自居,就必定是已经忘记了孩子曾经给予他们的巨大快乐,也就是说,忘恩负义了。人们总是谴责忘恩负义的子女,殊不知天下还有忘恩负义的父母呢。
和孩子相处,最重要的原则是尊重孩子,也就是把孩子看作一个灵魂,一个有自己独立人格的个体。爱孩子是一种本能,尊重孩子则是一种教养。做孩子的朋友,孩子也肯把自己当作朋友,乃是做父母的最高境界。 朋友式关系有二个显著特征,一是独立,二是平等。 独立:父母对待孩子,不但爱他疼他,而且给予信任和尊重。当然,父母自己也是独立的灵魂,而正是通过对孩子的尊重,孩子会鲜明地意识到这一点,从而学会了也尊重父母,尊重他人。 这里周国平老师强调灵魂的概念,有些父母是没有这个概念,从不把自己视为一个灵魂,因而也不可能把孩子视为一个灵魂。这样的父母往往把孩子视为一个宠物,甚至视为一个实施自己的庸俗抱负的工具,其结果恰恰是扼杀了孩子的独立人格。 平等:体现在二个方面。一是亲子之间要有商量的氛围,凡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既不能越俎代庖,也不横加干涉,而是怀着爱心加以关注,以平等的态度进行商量。二是亲子之间要有交流的氛围,经常聊天和谈心,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在自愿的前提下,分担孩子的忧愁,共享双方的喜乐,沟通彼此的心灵。
童年无小事,人生最早的印象因为写在白纸上而格外鲜明,旁人觉得琐碎的细节很可能对孩子本人性格的形成发生过重大作用。 当孩子无忧无虑地玩耍时,不要用你眼中的正经事去打扰他。当孩子编织美丽的梦想时,不要用你眼中的现实去纠正他。如果你执意把孩子引上成长的轨道,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正是在粗暴地夺走他的童年。 有一些父母执意要把孩子引上成人的轨道,在他们眼中,孩子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一切都要大人教,而大人在孩子身上则学不到任何东西。恕我直言,在我眼中,他们是世界上最愚蠢的大人。在失去想象力的大人眼里,孩子的想象力也成了罪过。
做父母做得怎样,最能表明一个人的人格和素养。被自己的孩子视为亲密的知心朋友,这是为人父母所能获得的最大成功。不过,为人父母者所能遭到的最大失败却并非被自己的孩子视为对手和敌人,而是被视为上司或者奴仆。 有些家长相当可怜,一面是孩子的主子、上司,另一面是孩子的奴仆、下属,始终找不到和孩子平等相处的位置。导致孩子不论大小事情都依赖父母,不肯自己动手动脑,不敢自己做主,缺乏独立精神。 做父母的很少有不爱孩子的,但是,怎样才算真正爱孩子,却大可商榷。现在的普遍方式是,物质上无微不至,功课上步步紧逼,精神上麻木不仁。这样做不但不是爱孩子,反而是在害孩子。
从一个人教育孩子的方式,最能看出这个人自己的人生态度。做人和教人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父母在人生中最看重的东西,也就是在教育上最想让孩子得到的东西。所以,那种逼迫孩子参加各种竞争的家长,自己在生活中往往也急功近利。相反,一个淡泊名利的人,必定也愿意孩子顺应天性愉快地成长。 熏陶是不教之教,是最有效也是最省力的教育,好的素质是熏陶出来的。因此,做父母意味着人生向你提出了一个要求:必须提高你自己的素质。 成长是人生最重要而奇妙的经历之一,我们在一生中有两次机会来体验这个经历,一次是为人子女,在父母抚育下长大,另一次是为人父母,抚育孩子长大。 我对孩子的期望—— 第一个愿望:平安。如果想到包围着她的环境中充满不测,这个愿望几乎算得上奢侈了。 第二个愿望:身心健康地成长。 至于她将来做什么,有无成就,我不想操心也不必操心,一切顺其自然。 ——周国平 欢迎参加书友们在本文后留言讨论,也欢迎在慈怀共读群内交流分享。 婚姻中需要哪些智慧呢?说说你的见解。
你觉得应该怎么做父母?你有和子女相处的技巧吗?欢迎分享。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购买8月共读书目。 |
|
来自: 赫一的书馆 > 《共读-人生哲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