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2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

 赫一的书馆 2017-02-07


朋友们,今天正式开始我们的阅读旅程。不知你们读到第几页了呢?昨天的问题:猜猜苏菲和席德什么关系将一直到阅读中期才揭晓谜底,各位可以尽情猜测。


《苏菲的世界》是一部哲学小说,他的作者是一名中学哲学老师,故事的开篇主人公苏菲出场。苏菲住在市郊的“船长弯”,那一带面积辽阔,花木扶疏。苏菲家有个草木丛生的大花园,花园里有一行生长多年的树篱,树篱中有个大洞穴,苏菲钻进里面,就自成一个世界。苏菲说“有一次她在圣经上读到有关伊甸园的事,她觉得此时她就坐在她的小天地里”。


有一天,苏菲在自家的信箱里发现一封写给她的神秘信件,里面有一个问题:“你是谁?”苏菲对此苦思良久,显然“苏菲”只是她的姓名,不是她的本质;“镜子里的苏菲”只是她的外貌,不能显现她的内心;她忽然意识到“她居然不知道自己是谁”。不过想到活着的问题,苏菲想“如果你没有意识到人终将死去,就不能体会活着的滋味”。一封神秘的来信勾起了苏菲的深思。


亲爱的朋友们,如果自问“我是谁?”,我们又会得到什么答案呢?姓名、性别、身份、地位、职业、爱好、学历,这些构成了我们,但这些都在变化。我们唯一能肯定的是一切的经历塑造了我们,我们也在经历中不停地成长、变化。周国平说:“生命本来没有名字”,其实想说“我们的性灵决定了我是谁,一个人的灵魂决定了她存在的独特”。


苏菲又收到了第二封信,里面问“世界从何而来”。苏菲的回答是“我不知道,没有人真正知道”。亲爱的朋友们,如果有人问你“世界从何而来”,你们会怎么回答呢?物理学家可能会说“世界源于奇点大爆炸”,基督徒会说“世界源于上帝的创造”,唯心哲学家会说“世界源于我们的心灵”。对我们大多数人而言,世界的起源依旧是个谜。


苏菲很快收到了第三封信,是“爱你的老爸”写给“席德”的信件,请苏菲转交。苏菲困惑极了:“席德是谁”?“谁给他寄的信件”?过了几天,苏菲收到神秘人的第三封长信,开始了哲学课程——第一课“哲学是什么”。



神秘人告诉我们:“哲学是天底下所有人都感兴趣的一件事”,“成为一个优秀哲学家的唯一条件就是要有好奇心”。“尽管所有人都想过哲学性的问题,却并不一定每个人都会成为哲学家”,“因为成年的我们逐渐把世界当成一种理所当然的存在”,“而哲学家从来不会过分习惯这个世界”


“这世界就像魔术师从他的帽子里拉出的一只白兔,只是这白兔的体积极其庞大。所有的生物都出生于这只兔子的细毛顶端,他们刚开始对于这场令人不可置信的戏法都感到惊奇。然而当他们年纪愈长,也就愈深入兔子的毛皮,并且待了下来。他们在那儿觉得非常安适,因此不愿再冒险爬回脆弱的兔毛顶端。唯有哲学家才会踏上此一危险的旅程,迈向语言与存在所能达到的顶峰。” 这就是哲学以及哲学家的任务。


在哲学之前,人类对于世界和自身存在的终极困惑由神话来解答。北欧有雷神托尔的神话,希腊有宙斯的神话,中国有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当文明逐渐演进,人们对世界的认识逐渐扩大后,人们的思考方式渐渐发生改变——从神话的思考模式发展到以经验和理性为基础的思考模式,这便有了最早的希腊自然哲学家。


明天开始“前苏格拉底哲学——希腊自然哲学家”之旅。有任何阅读建议欢迎留言,有任何阅读感受欢迎分享,有任何专业意见欢迎批评指正。





昨日话题


什么是哲学?为什么要读点西方哲学?

慈怀共读每日话题


书友@阿毛

哲学是关于智慧的学说,它能够让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读点西方哲学可以了解东方人和西方人智慧的不同特点,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吸取西方智慧,弥补自身的不足。


书友@云淡风清

读点哲学能让人学会辨正地看问题,遇到问题不会偏颇地看待或处理,让自己变得更理性


书友@云淡风轻

以顺其自然的心态,去追求最好——最好的生活,最好的职业,最好的婚姻,最好的友谊。结果好坏,都要平静的接受,坦然面对“残缺”。


书友@李伟娟

读哲学,能够领略一些客观规律,对万事万物有更好的理解。让自己遵循规律前提下,提高主观能动意识,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处理各种矛盾问题也会轻松。


书友@赤荆棘

哲学可以帮助自己树立较为客观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重塑自己的思维模式,指导行为方式。一般事物和问题可以直奔本质,会省去很多曲折和不必要的麻烦。


书友@Moon

一个好奇的小孩,把一个玩具拆开,再装上,也许还好,也许彻底坏了,大人都来围观,甚而评论,小孩只是好奇玩具为什么长这样,里面什么样,还能还原不。哲学也许是如此,好奇,发现,整合,然后是不同的个体。


书友@何佩

学习先贤们探讨哲学的思维方式,激发日常工作生活中日渐麻木的神经,增加好奇心,增强求知欲,忙碌之余,在与大自然交融中,寻求真我,本我,寻求自己身心的平衡!读圣贤书,走自己的路!


书友@错觉 渊缘

今天话题:哲学,让我想起学生时代的哲学课,老师对一个扰乱课堂秩序的同学提问:关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同学没有回答,老师说道:因为你是一头猪,所以大家都认定你是猪,(唯物主义)因为大家认为你是猪,所以你就是猪(唯心主义)结论:两者不同的思考方式,起点不同但结果殊途同归。


书友@观心真如

知识是复杂的,智慧是简单的。智慧是简明的,而知识是千差万别的。我们穷其一生都无法了知世界的万分之一,然而我们却可以通过开发内心的智慧来了知这一切。


今日话题


撇开一切外在的束缚,彰显内在的心灵,请用1-2句话形容“我是谁”。

示例如下:我,87年的兔子,古灵精怪,性情温和。喜欢尝试,喜欢新奇事物,喜欢哲学,喜欢自省和形而上的探讨,追求内心的充实和宁静,愿与大家一起分享读书的喜悦。


慈怀共读每日话题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购买8月共读书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