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活动纪要 | 一人一书第二十九期(总第669期):兰馨领读《苏菲的世界》

 小一大书悦读会 2023-05-23 发布于北京


写在前面

钱钟书先生说:“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我们刚出生时,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是零,好比一张纯白的纸张等着我们去书写。每当我们经历过一件事,就如同在纸上写下一个故事。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本书也在一点点变厚,因我们的经历和成长,书中的内容也在不断变幻着,逐渐变成了丰富多彩的人生之书。

一人一书系列活动,初心是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一本生命之书,就像一棵树得有主干,主干上有枝桠,再分别开花结果。我们希望借这个机会,帮助大家去找到去确认去重温去熟读自己的生命之书,对讲者对听者都是一样。

一人一书系列活动第二十九期,也是公益读书活动总第669期,小一大书悦读会很荣幸邀请到蕙质兰心、笑容纯净、理智思考、清雅脱俗又沉浸生活的兰馨老师,从体会生命的一呼一吸中走近“苏菲的世界,打开哲学的一扇扇门。三个半小时的分享和交流意犹未尽,散会后的余味和思考萦绕心间。

9是小满,将满而未满,又在小满的节气里相遇,巧合到如此不经意。兰馨老师喜欢小满的状态,无论从她素净雅致的旗袍,还是笑意盈盈的分享,以及带领现场书友从音乐和朗读打开哲学的方式,都令人精神放松、舒适自然。

兰馨老师不疾不徐的讲述,给现场营造张弛有度的场域,会让人不自觉地对知识对世界充满好奇。兰馨老师创造的“碰撞”时刻,让现场的思辨充满欢乐。兰馨老师亲笔手写的24封哲学信(暗扣了24个节气和一天的24小时),营造了激动人心的仪式感,因为有“背面”沉甸甸的思考,所以“正面”的生活方有五彩缤纷的多重可能。

一期一会,每一次的收获都独一无二,每一次的启发都燃亮心灯。现场的精彩纷呈无法用语言一一呈现,特撷取其中精要与未能到场的朋友们共享。本篇纪要合计8062字,虽人生像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还是希望我们细水长流的这一点点努力能够留下点滴五色时间的痕迹,让每一次现场的缤纷化为心底的永恒。

一人

第二十九期主讲嘉宾:兰馨老师

兰馨老师是一本

蕙质【兰】心,明德惟【馨】

留有余地,不急不

冷冷清清又风风火火的书

一书

一部侦探小说
一部哲学入门书
一部启发思考的书

一世界

读书其实就是读自己

从书中读出什么
取决于读者的阅历、思考和践行
每个小一,都是大书
让我们一起走进兰馨老师这本书

兰馨老师是蓝色的

她说要保持好奇心

并身体力行地接纳新事物

在变化的世界始终

游刃有余,毫不费力

兰馨老师是红色的

她始终勤奋

脚踏实地地竭尽全力

奋斗中成长

在赋能他人成长中幸福

兰馨老师是绿色的

她享受生活的点滴

早起、冥想、书法

为自己创造出舒适的小世界

且有着愉快而善意的幽默

兰馨老师是白色的

她在不确定性是常态的世界

以独立思考筑起了自己的确定性

在一片喧嚣之中听到花开的声音

因为简单,所以宁静

兰馨老师是黄色的

她是时间富裕者

不让父母等

不让孩子等

不让朋友等

倾听,是一种宝贵的品质

陪伴,正是最长情的告白

认真生活,盈而不满

高高兴兴的每一天

2023年,做更五色的自己~

五色的兰馨老师

第一部分:为何领读《苏菲的世界》

兰馨老师选择领读《苏菲的世界》,是因为它是一本五年后还会被分享的书。在大学时第一次阅读,到今年初和团队小伙伴互换年度阅读书目时的重逢,再相遇时依旧带给兰馨老师源源不断的好奇和丰盈的感悟。直到领读前至少五遍的阅读,《苏菲的世界》带来的不仅是无比广阔的哲学世界,也让兰馨老师重新认知东西方文化,去探索生命和世界的本质。


从中英文昵称的变化和对生命个体本真的思考中,兰馨老师记录着不同生命阶段的自己,也感知着内心的成长。每一份生命体验,每次认知的开阔都带来欣喜。哲学的英文词根是爱智慧,而作为“有闲”的学问,哲学呈现了我们对生命的体验和思索。哲学先贤苏格拉底说,不经反思的生活不值得一过。哲学家罗素也用两个词寄语后人:智慧和道德。

第二部分:走“近”《苏菲的世界》

面对哲学的浩瀚海洋,兰馨老师始终保持空杯之心。从东西方哲学简史的理论书籍到与家人朋友的探讨,她以理智去思考,以内心去感受。尽管有无数个恍然领悟的瞬间,有对生活的深层认知,她还是对哲学世界保有敬畏之意,认为离走“”《苏菲的世界》尚有一些距离。

兰馨老师以一部动画短片和一幅画的视频解读,带领现场书友通览全书,并对书中提到的古典哲学家有了初步的认识。她以精心挑选的两个思维导图,条理解读书中繁多的哲学流派。“哲学就是哲学史”,通过认识哲学家和他们的观点,哲学发展的脉络清晰可见。哲学观点的不同和碰撞,也代表人类对自身对世界对时代发展的认知变化。

苏菲的老师艾伯特说,成为优秀哲学家的唯一条件是要有好奇心。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但成为大人后却把世界上的种种当作理所当然。每个大人都曾经是孩子,好奇心未曾消失的大人最有可能成为哲学家。但苏菲也认识到,哲学不是一般人能学到的,至少我们可以学习如何以哲学的方式思考。

关于如何学习,兰馨老师特别分享了她践行的学习三原则。首先我们要从经典学起;要系统认知,并且求本溯源;还要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有一步一个脚印的耐心,堪如工匠精神。

第三部分:在《苏菲的世界》里“相遇

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伟大也往往产生于同一时代。如西方哲学先师苏格拉底和东方圣儒先贤孔子。他们在几乎同期的时空里影响着东西方的文化和思潮。历史人物在书中隔空相遇,现场的书友则在同一空间里交流探讨。兰馨老师精心准备二十四封亲笔手写哲学信,每一封的随机抽取都带来或惊奇或共鸣的欣喜。书中苏菲的问题,现场的书友会如何作答?哲学家的一句经典哲思又会引发什么样的灵感和解读?

每位书友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带着与众不同的生命体验和人生经历。每人都给出切身体会的解读,而现场各种观点的碰撞和“交锋又引发出乎意料的化学反应。一个好问题能启发无数个好答案,大家的不“和”与不“同”让每个爱读书的小一在线下活动的每次相聚里绘出一本本映照当下的五色缤纷的“大书”。

问泉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人一书是一眼清泉,每个小一的奇思妙想是流动的泉水。感恩每一次的相见,珍惜每一次的相遇。

活动感想
【以本人提供文字为准】

晓一:今天是一本互惠的书。

谢谢兰馨精心准备的哲学家之信,我拿到的信涉及到的哲学家有:柏拉图、孟德斯鸠和苏格拉底。当然,我也已经按照建议写了给自己的信,且放入时间的河流涤荡,期待五年后的5月21日的重启。

”生命本来就是悲伤而严肃的。我们来到这个美好的世界里,彼此相逢,彼此问候,并结伴同游一段短暂的时间。然后我们就失去了对方,并且莫名其妙就消失了,就像我们突然莫名其妙地来到世上一般。”

有一种满足叫“小满”,小满时节,与君相逢,丰收在望,人生可期。再次感谢所有悦读者的宝贵时间和独特能量!周日缤纷日快乐!

【更多内容详见:】

缤纷周日 |《苏菲的世界》:一个人究竟怎样获得人生的快乐?

蓝心:今天是一本走近智慧的书。

参加完这次读书会,我会有一种依依不舍、还没尽兴的感觉。这是我始料未及的。

尤其是,最开始其实我是带着对哲学的偏见来的——枯燥乏味,晦涩难懂。

谁知道,经过口吐莲花、气质如兰的兰馨一解读,哲学和哲学史好像都活泼起来了,一个个伟大的哲学家,在画作里跟我们论人生,在视频里跟我们说美德,在雕塑里跟我们谈思想——无他,让每个人都变得更加智慧而已。

越来越感觉到,哲学的魅力在于它的可深可浅,可短可长,可大可小,可难可易。谁还说不出几句朗朗上口的哲学名句呢?我们每个人都是哲学家,只要我们永葆好奇,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只追寻事实本身,而不是任何基于我们已有的认知可能带来的偏见。

我是生平第一次感受到:哲学,真是个有意思的东西。

感谢兰馨老师,在无意中做了我的领路人。

【更多现场纪实详见蓝心个人微信公众号】

【2023·小一大书悦读会·第12场】兰馨领读《苏菲的世界》 纪实

【2023年·第18本书】《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和摘抄笔记

南琵琶:今天是一本不会写的书。

初次参加悦读会的小感慨。

《一见钟情》(南琵琶)与《小满》(兰馨老师)的奇缘,令我深深体会到在精神上高度契合的愉悦!犹如灵魂伴侣的感觉。

在聆听音乐的环节,我的脑海中出现了叶嘉莹先生在一池荷花旁诵读纳兰词的影像。

好巧不巧的是,兰馨老师居然在快结束时,不仅提到了叶先生而且还用满屏的荷花配上“听见花开的声音”作为结尾,真的是妙不可言!

我在感谢兰馨老师辛苦付出的同时,也期盼着五年之后的再次相见!真可谓:人生最好是小滿,花未全开月未圆……

曹晶:今天是一本读不完的书。

我与《苏菲的世界》结缘大概要追溯的二十多年前了,一直以来都害怕读这种很厚的书,但因为当时的年纪正是探求世界,探知自我的阶段,加上当时对这本书的宣传,让我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但由于这本事的深度却让我几次拿起来最终却都没有读完。于是,带着对领读者兰馨老师的仰慕,走进了这场奇妙之旅。

从开场的“一呼一吸”到结束时“花开的声音”,

在兰馨老师“一五一十”的讲述下,“一心一意”的聆听,“一来一往”的“碰撞”出“一张一弛”的状态下收获满满。

“有两样东西,人们越是经常持久的对之凝神思索,他们就越是使内心充满常新和日增的惊奇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康德(1724-1804)” “越学习,越发现自己的无知……笛卡尔(1596-1690)”

今天抽到的两封神秘来信,冥冥当中好像指引着我,注定了这是一本读不完的书📚


戴尔菲:今天是一本回到哲思原点的书。

谢谢兰馨的精心准备,开场的安排,有爱的音乐和有关一呼一吸的体验,更有制作精美的ppt,根据她所得所思选择的内容,还有想到我们每一个人,用书中苏菲收到的问题、哲学家巨匠们的金句,精心用手写了信,让我们如同苏菲接收到神秘礼物一样,链接到冥冥之中好像和我们每个人都有关联的问题与指引,这份丰盛的礼物皆因她的用心️,事后越想越是感动。

读书会最大的收获,是哲学可以很美很接地气。我是喜欢哲学的,到了曾经一度看到哲学类的书籍就挪不开腿,甚至心动了的书一定想要搬回去,这种喜欢是从生活的境遇里一点点生长出来的,求索会带来思考,思考会让人体验通透,通透会让人收获喜悦,可以体会日常之外那些不太被看见的时空中有人也会在那里,你并不孤独。

但和科学的规则秩序不同,这些思想饕餮盛宴一般,太多,太丰厚,太走脑,生命如水一般,越来越快的流过时间,这种对思考的喜爱慢慢随着年长开始于我有点像齐秦的那首歌——痛并快乐着,它也会带来发烫的大脑,穷思竭律的纤弱脑神经以及这份喜欢的背后,那种求索,思索,寻找答案的过程,会成为一种艰辛,而兰馨带来的读书会,让我体会到,哲学不只是求索的历炼,苦痛中开出的花朵,它也可以是一种用美的态度去欣赏,用精致的方式去链接自己、链接他人,可以在一呼一吸里自然的流淌……

认识兰馨很久了,生活的交集不多,可是有点不知为什么,她一直会让人在心里记得,感觉并不只是她的美丽(她是真的很美,照片记载严重不足),还有什么虽并不太清晰,却还是会被触碰到,直到这一次听她的分享,原来让人会感触的,是智慧,还有那份珍贵的感性:爱、雅致、用心、美好,是从内到外,可以和诗,可以和波伏娃,也可以和这些精神巨匠们链接的智慧。

我幸运的获得了三封信,其中第一封收到的卡片的问题是:植物,动物和人的存在有什么不同?配了她选的海德格尔的如诗一样的语言:花的存在,是因为它凋谢过。海德格尔是存在主义的巨匠,时间与存在,在这句话里如此生动,更配上这个问题,让人触动,存在有什么不同,是人不同于花和动物,可以意识到自己不同层次的存在,而在所有追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而没有答案的西西弗山里,在时空看不见的裂缝里,在花开花谢之中,一呼一吸之间,有一个世界,是我们,最真实存在过:娇贵,脆弱,又神秘,强大,很美。

小满日开心和晓一,兰馨还有书友们共度,还有之后的美食、畅聊,又是一份美好回忆。

字在人生:今天是一本汲取“爱智慧”的能量书。

一开场,兰馨老师便引导大家沉浸式体验“一呼一吸”的能量场,不仅令人耳目一新,神清气爽,并教我顺藤摸瓜——回家路上,有了“其有词理”的重大发现。

据《笛卡尔︱现代的哲学之父》一节所说:灵魂(soul)与精神(spirit)这两个词原来的意思就是“气息”与“呼吸”。

在接下来切入主题,思考“何谓哲学”时,当对比过兰馨老师分享的乔斯坦·贾德和冯友兰先生提供的考据严谨、学术味十足的解读后,个人更偏爱第三个版本,一名小学生——Alice Xue——“来自内心”的造句:

“哲学是一些奇思妙想,会提出一些问题,现在还没有答案。”

诚如作者乔斯坦在《苏格拉底︱雅典的哲学》一节中指出的:“真正的智慧来自内心”。Alice小朋友的这一金句,简直是对KK在其《必然》一书第11章《提问》当中,用长篇大论的“牛排句”,探讨“什么是一个好问题”的高度浓缩与极简概括。

KK在书中曾这样写道:一个好问题不能被立即回答。一个好问题挑战现存的答案。一个好问题与能否得到正确答案无关。一个好问题创造了新的思维领域。一个好问题重新构造自己的答案。一个好问题是科学、技术、艺术、政治、商业领域中创新的种子。一个好问题是探索、设想、猜测,是能带来差异的分歧。一个好问题能生成许多其他的好问题……

那么,当现场男生甲问女生乙:“你有信仰吗?”时,作为“母鸡”中的“战斗鸡”,扪心自问,我会如何作答?嗯,要像苏格拉底那样耍个鸡贼,抛出“何谓信仰”,“何谓彼岸”之类的概念问题作为回敬,先请对方做出名词解释或澄清定义,以便来自火星的他,和来自金星的我,能够碰撞出真知灼见,而非懒得鸡同鸭讲,或闹得一地鸡毛,乃至干脆从此关上彼此的心扉……

当我抽到兰馨老师精心准备,亲笔手书的两封神秘来信时,除了引发对书中“两个好问题”的延伸思考与无尽遐想外,品味一男一女两位智者先贤关乎——“宇宙(UNIVERSE)”——“真理”和“自我”的——两段“经文(VERSE)”时,顿时碰撞出心心相印的心流体验:男人、女人,都要挣脱思想束缚,跨越时空,彼此“效力(SERVE)”。 

培根云:“真理是时间的产物,而不是权威的产物。”

西蒙娜·波伏娃道:

“自食其力,这并不是生活目的本身,但是,只有先做到自食其力,才能达到坚实的人格独立。”

能够参与见证“你(U)~和(N@aNd)~我(I)”各自写下的诗篇(VERSE),和而大同,莫名欢喜!

冯苗:今天是一本欣喜的书。

《苏菲的世界》,以信开始,以信结束。感谢兰馨小姐姐富有仪式感的倾情分享,感动满满,受益匪浅。

我收到的两封信,刚好契合了我的当下,我给自己回了两封信,来回应我对两封信的感悟。

第一封信的问题是“何谓价值的轻重?”兰馨小姐姐的回应用了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我把“君子不器”作为自己一直以来的座右铭,甚至把它当成了微信签名,即使微信头像一直在换来换去,但签名不会。“君子不器”来源于“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代表我们的信仰和追求,“器”代表当下、现实的生活。作为一个有信仰有追求的人,无论日常生活多么琐碎、多么繁杂乃至陷入泥沼般的不堪,我们依然会心想光明,去追求精神的明澈,即去不断地觉醒、不断地反思。

第二封信的问题是“影响一个人的生活哲学因素是什么?”兰馨小姐姐给出的答案是赫拉克利特的那句名言:“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因为无论是这条河还是这个人都已经不同。”赫拉克利特的另一句名言“世界是一团永恒不灭的活火”,可谓与上句遥相呼应,即使水火不相容。看到这句话,我当即想到的是“物是人非”“只是当时已惘然”,可稍后想到的是哲学上的一对范畴:变与不变。转回到价值观上,其实需要思考的是在变动如此迅速的社会中哪些需要我们坚守、哪些需要即使变通,与时俱进?这也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

再次感谢兰馨小姐姐的精彩分享,同样感谢书友们的真诚陪伴!

伊朵尔:今天是一本用“心”的书。

兰馨老师,我更喜欢称她Tingting老师,亭亭玉立,温柔美丽。美丽是她360度的立体美,温柔是她笑起来很灿烂的样子。

记得有一年爬山,大家晚上一起吃饭,Tingting坐在隔着一个人的斜对角。我竟边聊天边不自觉地直直望过去,被她的美丽晃了神儿。当时就打趣说,如果我是男生,会顷刻爱上她。即便当时明知自己是女生,也被吸引到心被融化。她的后天气质完美融合在她先天的容颜里,浑然天成一种不设防的魅力,所以当时的愣神儿并不是被颜控那么简单。

后来每年都会遇到,每次都很欢欣,见过她的自然轻松,她的典雅坚韧和她母性的柔软。今年见到的感觉是她逆了龄,青春靓丽,娴静端庄,被智慧浸染,却不会被智慧束缚。如果说上善若水,水之“道”流经过她,却没留下时光的影子。

她的笑意盈盈是对所有“不同”毫无差别的接纳。她带现场书友走近哲学的世界,让大家体会到的不是“智者多虑”,而是对世界对自然对生命个体最本真的感受。

她是感性的,在音乐的冥想中,带着大家体会音符的律动,律动如溪水汩汩,和着窗外的鸟鸣,如同身处大自然的舒爽和惬意。

她是理性的,24封亲笔手写信,24个好问题,24句哲语,引发大家思想的碰撞。

在崇尚高效和理智的如今,能从深刻的哲思跃入生活中寻常的一呼一吸,一心一意地去体会一花一叶的生命,Tingting老师活出了清清爽爽的烟火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