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迎新辞岁 丁酉画鸡

 海明山水 2017-02-07
编者按
  新春长假已然结束,但温馨的节日气氛仍在延续。时值丁酉开春之际,讲起民俗,不免要谈到今年的生肖——鸡,可你是否知道,鸡作为人类的亲密伴侣,不仅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形影不离,更是古往今来许多艺术家所青睐的表现对象。那么今天,便同大家来说一回国画中的“鸡”——
  
  鸡在中国素来有“德禽”的美誉,据西汉韩婴在《韩诗外传》中的记载,称鸡有“五德”:首戴冠者,文也;足博距者,武也;见食相呼者,仁也;敌前敢斗者,勇也;鸣不失时者,信也。又“鸡”与“吉”谐音,因此,鸡自古被视为吉祥之禽。
  子母鸡图
  佚名 宋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雄鸡司晨,守夜有时,古代帝王尊“鸡为侯”;而民间更将“鸡”视为吉祥的化身,认为鸡食各类毒虫,有辟邪之功。因此每到开年的第一天,百姓们以红纸剪出鸡的形象贴作窗花(早在1500多年前的《荆楚岁时记》上便有记载),并把大年初一称为“鸡日”(吉日)。
  鸡雏待饲图
  李迪  宋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从“一唱天下白”到“鸡窗夜开卷”,寒来暑往,千百年来鸡无时无刻不与中华民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习俗息息相伴。因此,鸡历来也成为历代画家最喜描绘的对象之一。
  不过,我们现在常说的生肖中的鸡,一般是指家禽形象的鸡。但在古人入画的题材里,鸡的样貌就不仅此一例了。常出现的有家鸡、锦鸡、雉鸡、长尾等。家鸡司晨报晓,寓意守诚;母鸡育雏,寓意慈爱;锦鸡翎毛华美,寓意富贵;雉鸡眉羽英武,寓意官高禄厚......不同的形象赋予了鸡不同的文化内涵,同样也彰显了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憧憬和向往。
  以鸡为题材的绘画作品,最早见于汉代的门神画。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逐渐开始有了文人创作的带有鸡形象的作品,如张僧繇所绘《梁宫人射雉图》等。直至发展到五代时期,形成了包括花卉、禽鸟、草虫等专门的画科,一些画家开始创作专以禽鸟为主题的花鸟画,鸡的形象才逐渐多了起来。画家们开始精细地刻画鸡的特征,并赋予了它“勇”与“仁”的道德观念;如南唐时的翰林待诏梅行思,最擅画鸡,他笔下的工画斗鸡翎羽飞扬、神采奕奕,世人称曰“梅家鸡”。
  芙蓉锦鸡图
  赵佶   宋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有关画鸡,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据北宋黄休复《益州名画录》记载:广政癸丑岁(公元953年),时任西蜀画院待诏的黄筌在八封殿四壁画花竹兔雉图,图完成时,恰好有外邦进献的白鹰到,白鹰见壁上所画野雉,频频振翅扑啄,蜀主见了惊叹不已,命翰林学士欧阳炯撰《壁画奇异记》一文,以颂扬黄筌的画艺。
  花鸟画发展至明清两代,作品中鸡的形象呈现出两种并行不悖的面貌:一是由明“院体”倡导的工写结合的风格,一是由明沈周开创的写意禽鸟画风格。前者以林良、吕纪为代表人物,将“院体花鸟”的富丽工整与放笔写意相融合,如吕纪的《榴葵绶鸡图》,采用钩写结合的画法,先以极淡的墨线勾勒外部轮廓,再用各种淡色平涂晕染,雄鸡的尾羽以含水饱满的墨笔加淡汁绿写出,极具质感,爪子则用蛤白勾点,细致入微,甚为写实。画面构图繁复而不拥塞,在着色上尤为讲究,湖石、花叶上的淡绿与雄鸡身上的暗赭红色隐约可见,互为衬托,使得全画的色彩不仅丰富且和谐统一,设色艳丽而不媚俗,既保持了华贵的皇家风范,亦兼具了纵逸的笔墨意趣。
  榴葵绶鸡图
  吕纪   明代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后者即以沈周为代表的水墨写意花鸟,比较著名的就是他的《写生》册中的《鸡图》和《卧游图》册中的《雏鸡图》。此画法构图简练,鸡的体形轮廓均以简约的墨线勾勒,虽为写意,仍能照顾到物象的立体感。雏鸡两翅以淡墨细笔写出,角度与比例配合得当。整幅画虽题材简单,但笔韵内敛传神,雏鸡稚嫩的体态通过水墨尽得显现。他以含蓄、清润的笔墨,以书法的行笔描绘鸡的外形与形态,不仅在技法上完全摆脱了宋人工致传统的窠臼,并在审美上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
  此种画法后来被陈淳继承并加以发展,而后开启了以徐渭、石涛、八大和“扬州八怪”等为代表的写意花鸟画的潮流。
  雏鸡图
  沈周   明代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至近现代,“海派花鸟”兴起,一代花鸟大家任伯年将民俗文化情趣与传统文人雅趣相融合,形成了既形象生动、又韵律活泼的新花鸟画风格。任伯年的画鸡作品里,既有雉鸡,也有家鸡。在取材上,他重续了宋、明两代“院体”画中对雉鸡所描画的余脉,擅用纯熟、飘逸、妍丽的笔致和色彩表现合乎时人欣赏品位的雉鸡形象,并配合竹、棕榈、牡丹等,来寄托平安、富贵的寓意,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喜爱和推崇。
  桃实山雉图
  任伯年   清代
  上海中国画院藏
  回顾我国画鸡之传统,不难发现,鸡的形象早已超越了绘画题材的本身,而融入到了我们民族文化的基因之中。人们总是带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来描绘鸡的,不只是因为其音与“吉”近似;更多的还是因为鸡所包涵的精神内化与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相息相近。直到今天,人们还会画鸡,还会取其谐音寓意,祝愿我们未来的生活——“大吉大利”。
  在此送上上海中国画院所藏的、来自海上画派各家的鸡图,亦是我们由衷的一份祝福。
  雄鸡 · 老少年
  张聿光   1966年
  上海中国画院藏
  长尾鸡
  马公愚   1962年
  上海中国画院藏
  生生不息
  朱文侯   1957年
  上海中国画院藏
  母鸡
  张大壮   1966年
  上海中国画院藏
  母鸡大如鹅
  江寒汀   1958年
  上海中国画院藏
  翠竹鸡群
  戈湘岚   1963年
  上海中国画院藏
  雉鸡 · 夹竹桃
  黄幻吾   20世纪60年代
  上海中国画院藏
  养鸡场一角
  唐  云   1975年
  上海中国画院藏
  香雪迎春
  俞云阶   1981年
  上海中国画院藏
  舟山鸡
  张守成   1977年
  上海中国画院藏
  陆抑非说:
  笔墨、气韵、章法三点是
  衡量一张好画的标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