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哪一种习见,就变成哪一种外道

 dagutou 2017-02-08



1






外道,就是在心外寻求真理的人。外道和凡夫都有将身心这一聚合物的概念执为“我”的身见,认为自己违背自然法则的见地是真理的见取见;不同的是,外道还有禁戒取见。


外道宗派安立种种不符合自然规律且毫无意义的规矩和禁忌,以之为生天之因或涅槃之道,这叫戒禁取见。


但是,外道的见地并非一概不足称道、不值一提的,而是有它的一分道理。释迦牟尼佛有四圣谛,数论派有二十五谛,但不是圣谛,因为它不能超越三界。


所谓的“谛”,是谛实、真实之意。数论派称它为二十五谛,是说它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其根据所在。



二十五谛的义理相当晦涩、艰深,一般人难以通达并领会其意,但会被它超凡脱俗的洞见所吸引,发现它相当引人入胜。


数论外道的见地、神通和取之不尽的能量究竟是从什么地方而来?从四禅而来,从四无色定而来。二十五谛就是从数论派创始人的禅定境界阐发的。



他既然能说出二十五谛,就拥有与之相应的境界和神通。他从心所欲,摇身一变,就变成一条牛或一团大火。他把火吹向舍利弗的法座,将舍利弗的法座焚烧一尽。


他摇身化成一条龙,稍一思忖,又幻化出五条金龙飞越天空而去,兴师动众地找舍利弗比法。



数论外道说,二十五谛是谛实之语,在修到无色界的非想非非想天之后,你无须再继续修行,在八万四千大劫之后,你的苦就会自动止息,轮回之链会被彻底斩断。


戒、定、慧的次第是由清净的戒律产生心专注一境、没有散乱的禅定,由禅定的境界开发出智慧。


数论外道在进入色界四禅、无色界四无色定后,又发展出数不胜数的禅修,并在各种不同的禅定过程中,开发出诸多邪慧,以为究竟的实相,并以此开创了二十五谛之理。你只需看其典籍中的目录和标题,就可以略知一二。


2





外道乖谬、错误的观点可谓五花八门。印度婆罗门教有九十四部典籍,包含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和文明。这九十四部法里面,甚至还有木匠之法、泥水匠之法、裁缝之法、医生之法、将军元帅之法、兵法、蛊毒之法、诅咒之法、起尸法、赋诗法、拳法、神通之法……无所不有。



印度阿烂陀寺共有六十四院,住锡两万多名比丘和比丘尼。六十四院分工各有不同,这一分院研读外道的这一部分典籍,那一分院研究外道的那一部分教典。


只有大乘法师才有资格研究外道的经论,因为藉由深入佛教的经典并亲身实践,他们已生起真实不虚的见地,能一眼洞穿外道教义的荒诞不经之处。而初学的出家人尚未对佛陀的法教产生坚定不移的信解,一旦学习外道的教典,就会迷失方向。  




印度婆罗门有六十二种偏于恒常和断灭的邪见,自成一套诠释教理的语言体系,阐述其所发现的义理,一般人无从了解他们所用法相名词的内涵和外延,只有文殊菩萨的无上智慧宝剑能一举斩断外道的邪见稠林,救拔众生于无明的黑暗中。


不单是外道,就是佛教内部,如果知见不正,也如同外道一般。你看他是和尚、尼姑,穿的是袈裟,吃的是比丘、比丘尼的饭,一旦他落入邪见,就无药可救了。


3





阿育王时期,柴比丘为了摄受阿育王而大显神通,阿育王见而生信,在他的座下皈依佛门。后来,阿育王又拜息尊者为师。



息尊者80岁出家,有人讪笑他说:

“你80岁出家,还能修道吗?!”


息尊者气不过,将头发高悬于木梁,用竹子做成锥形置于椅子上。如此精进不懈,过三年零四十五天,在他83岁之时,证得阿罗汉。


阿育王问息尊者:

“我这一生造了很多恶业,我应该怎么办?”


息尊者说:“你要忏悔,要弘扬佛法,还要天天听经,在阿赖耶上熏习佛法的种子,因缘和合的时候,佛法的境界就会现前。”




每天,阿育王请僧侣为他讲经说法。刚开始,他法喜充满,听着听着,他生出许多困惑和疑虑。


他问息尊者:“昨天的和尚这样讲,今天的和尚那样讲,一样是佛陀所说的法,为什么他们的说法完全不同?而且,这一位宣称,他讲的才是正法,那一位说,他的讲法才正确无误。令我心烦意乱,无所适从。为什么佛陀的法教这么混乱,没有统一的标准?”


息尊者笑了起来。


“大王,你不知道啊。佛陀是高山仰止、众望所归的人天导师,佛陀在世的时候,一切众生,包括外道都皈依在佛陀的足下。佛陀在世的时候以佛为师,佛陀灭度之后以戒为师。即使佛陀灭度了,佛陀的法教照样会在世间住世一千年。”




“现在,正法已住世两三百年了,如同佛陀在世之时一样鼎盛、兴旺。外道在这个世界上化不到缘,所以,他们脱下自己教派的服饰,穿上佛门比丘和比丘尼的袈裟。外道的法参差不齐,无所不有,他们虽然呈现佛门弟子之相,说的却是外道之法。”


“那怎么办呢?“

“要结集三藏。”

“那……赶快结集!”


佛灭度一百年之后,大迦叶尊者第一次结集一千经藏;第二次是由佛教长老结集;第三次则是阿育王做大护法,选出了一千位大阿罗汉集成教法。


4





圣人的见地是一种真实不虚的量,叫圣见量;圣人的语言称为圣言量。在尚未结集经典之前,人们邪正不分,不依佛陀的圣言量,听从自己的习见,汲取外道的习气中与自己相投的那一分见解。




他们邪气相投,如胶如漆,是一丘之貉。貉的体型比小老鼠稍大一点,也住在小山包上的地洞里,与老鼠不相上下。


修行,就是要去掉自己的习见,为什么习见难除?因为前世在阿赖耶里种下的种子根深蒂固。无论上师怎么说,经典怎么说,凡是符合自己的嗜好、与自己意气相投的,就是正确的;与自己的习见不相契合的,就认为是错误的。


有些佛教徒甚至连念经都烦,魔入了他的心,他的身体、语言和思想已经显露出可怕的征兆。他恨念经,不恨,他不得安宁。他已经朽木不可雕,不可救药了。



按照佛教的观点,哪一种见地,就变成哪一种鬼;哪一种习见,就变哪一种邪道。


聪明正直则为神啊。


你看欲界第六天和色界大梵天的魔王聪明绝顶,福报无比伦,神通广大,法力无边,与六地菩萨的神通智慧不相上下。即使是五地菩萨也不敢做魔王,因为五地菩萨的智慧辩才不敌魔王,唯有现前六地菩萨的果位才能降伏魔王,才敢做魔王。




十八阎罗王都是魔王的眷属,对魔王言听计从,但是魔王和阎罗王都归鬼神母管。鬼神母经常出没于天上人间,恼害人天众生。天人虽有天眼通和他心通,但鬼神母去天界时,天人都奈何他不得。为什么?因为鬼神母技高一筹,远胜于天人。


天人一听到鬼神母的名字就心惊胆战,为什么?因为他邪。他诡计多端,天人在不知不觉之间,就被他作弄和暗算。等吃了他的亏,回过神来,才发现是鬼神母在作祟,只能自认晦气啊。




外道有外道的见解,天魔有天魔的见地。在三次结集之后,何为圣言量,何为邪魔外道,就一目了然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