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尿病与寿命的关系

 释迦牟尼佛1 2017-02-08

春节刚刚过去,不少人都刚刚经历了一场大的美食盛宴,然而有一个庞大的人群却不得不管住嘴--他们就是糖尿病患者。年初的一则新消息,更为国人敲响了警钟: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发现,相较无糖尿病者,中国成人糖尿病患者人均会减寿9年,死亡率足足翻了一番。

观察30年来中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变化。1980年全国14省市30万人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当时糖尿病的患病率为0.67%。2010年,针对中国18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情况,国家疾控中心与中华医学会联合主持开展了一项调查,发现身染这种疾病的人已然过亿,同时中国也成为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

糖尿病的主要外在表现是血糖水平异常偏高,但除此之外,它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以及心脏、肝脏、肾脏等主要脏器都有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由此导致的一系列并发症,不但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同时也是致人死亡的重要因素。

研究发现,糖尿病会不同程度地推高缺血性心脏病、卒中、慢性肾病、慢性肝病、感染,以及肝癌、胰腺癌、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等各类疾病的死亡风险。这其中,糖尿病对慢性肾病的影响尤其突出,中国农村糖尿病患者因慢性肾病死亡的风险会大幅增加17.7倍,城市患者风险增加5.8倍。

根据研究结论的估算,与身体状况类似但未患糖尿病的成人相比,如果在50岁时患上糖尿病,那么在随后的25年间,累积死亡概率将由38%跳升至69%。平均而言,中国成年糖尿病患者的寿命比没有糖尿病的人少9年,其中农村地区患者缩短10年,城市患者缩短8年。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院长李立明教授指出:“随着中国年轻人糖尿病患病率的增加,以及成年人口的增长,未来,中国每年由糖尿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将会持续增加。”

糖尿病死亡比率

研究者发现了中国糖尿病死亡的许多“特色”,而这些特色均可归于一点:中国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并未得到良好的诊断、管理和控制。

首先,在中国,尚有大量糖尿病患者处于“水面之下”。中国有近半数的成年人糖尿病患者未被诊断出来。有大部分人是因为去医院看病,进行了相关筛查才发现自己身患糖尿病。

尽管中国有超过3/4的糖尿病患者使用各类降糖药,但其平均血糖水平仍显著超出正常值。此外,只有极少数患者使用心血管保护药物,这使许多人面临着很高的心血管并发症风险。

另一个反映糖尿病管理薄弱的证据是,急性并发症死亡风险居高不下。数据显示,在中国农村地区,由糖尿病治疗控制不当所导致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如糖尿病性昏迷),其死亡风险是城市地区的4倍。即使是在城市地区,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风险也大大高于西方国家的水平。总体而言,在中国糖尿病患者中,有10%的死亡事件(农村6%,城市4%)是由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昏迷造成的,而在美国,这一数字不到1%。

中国成年人的总死亡率一直在降低,这也被认为是中国在公共卫生领域取得重大进步的标志。然而,由于糖尿病所致的死亡风险显著增加,这个下降趋势很可能会减慢甚至停止,除非糖尿病的预防和管理能得到实质性的改善。

形式如此严峻,即使你并未身患糖尿病,也该扔掉每逢佳节胡吃海塞的习惯,督促自己和家人随时注意饮食和锻炼,关注体重和血糖,定期体检。而如果已经是糖尿病患者,积极就医并遵医嘱治疗,同时坚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才是对自己最负责任的做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