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除夕丨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旦来

 lyh 2017-02-08

除夕丨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旦来

中国人的团圆

《守岁》

宋·苏轼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除夕丨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旦来

除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苏轼《守岁》描写的正是除夕人们相聚守岁迎新的情形。对于中国人来说,除夕具有特殊的意义:一方面它是一年新旧交替之时,承载着一年的欣慰与总结,同时还孕育着来年的殷切希望;另一方面,除夕是中国人特有的团圆日子,“一年不赶,就赶三十晚” ,除夕夜回家吃年夜饭是所有中国人的执念,除夕的这顿饭不在于奢侈豪华,它凝聚了中国人一年的亲情惦念,积淀了一年的离合悲欢。

除夕丨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旦来

据记载,有关除夕最早的庆祝活动在夏代已经开始,但作为除旧迎新的大节,它正式确立于汉代。公元前104年,汉武帝颁行《太初历》,确定以夏历的正月初一为岁首,相应地每年的最后一天就是除夕,除夕又称“年三十”、“大年夜”、“除日”、“除夜”。时至今日,除夕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形成一个广义的新春佳节。起先,除夕单指这一天的夜晚,与之对应,除日则指白天。后来,通常把这一天的白天和黑夜统称为除日或除夕。

除夕丨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旦来

除夕或除日,其意义关键在一个“除”字。 “除”字有“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是“月穷岁尽之日”,因此这一天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迎新、祈福呈祥而展开。另外,“除”还有驱魔除恶的一层意思,古代社会受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人们经常将疾病等灾难归之具有魔力的怪物,于是在年关来临之际开展挂桃符和燃放烟花爆竹等活动来祛除不祥,迎接幸福祥瑞。

除夕丨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旦来

除夕习俗

团团圆圆年夜饭

吃年夜饭,是除夕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通常年夜饭的饭桌上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鼎沸火锅预示着生活红红火火、温馨异常;“鱼”则象征“吉庆有余”、“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寓意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再上一道甜食,意味着今后的日子甜甜蜜蜜,圆圆满满。

除夕丨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旦来

虽说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可其中吃饺子在北方可以说是流行最广的。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通常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人家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看谁先吃到,吃到的来年就会有好运气。

除夕丨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旦来

恭恭敬敬贴春联

春节一到,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春联一贴,便有一种喜气盈门的年味。以往,一家人架着梯子,从大门、中堂、正屋到偏屋,都必须贴上春联。“上联要贴右边,下联贴左边,得分清上仄下平,上联结尾字的音调应该落上声和去声,下联结尾字的音调应该落在平声”,家里的老人说,贴春联必须要讲究,若贴反了,则意味着这家人今年得不到神明的祝福。贴春联还要择除夕吉时,关于贴春联的最佳时间,从小听到的均是除夕早上6点到上午12时,把旧春联撕破,贴上新的春联,表示除旧布新的意思。

除了贴春联,还有贴福字、贴窗花、贴门神等等,这些都是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愿望而衍出来的美好民俗:贴福字,福到新年到;贴窗花,让过年的气氛更浓烈,大红色的窗花纸,贴在透明的玻璃窗上,阳光照进来,窗花的形状会打在房间里,如果是年字,就添些年味,倘若是福字,就意味着福气将罩着这家人一整年;贴门神,门神要贴在宅子外面的门上,老人常说:“门神是劳动人民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所以为了过好一个新年,需要一对门神镇守在门口,可护卫家宅,保得平安。

除夕丨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旦来

热热闹闹放爆竹

放爆竹是中国人迎接新年到来的独特方式,也是辞旧迎新时喜庆心情的流露。“除夕之次,子夜相交,门外宝炬争辉,玉珂竞响。而爆竹如击浪轰雷,遍乎朝野,彻夜不停。”除夕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刚一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爆竹声声,烟花四起。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屋内万家灯火、欢声笑语,屋外火树银花、鞭炮齐鸣,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按照传统习俗,除夕时敬财神一定要抢先,放爆竹的时间则要尽量拖后,据说要想发大财炮仗要响到最后才能如愿。在民间,放完爆竹后要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就是祭拜天地及各方神灵与祭祀祖先。古时,这种礼俗很盛行,现在在一些地区依然可以看到。因各地风土人情的差异,祭祀形式也不尽相同,通常是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也有的则到宗祠拜祖或瞻拜祖墓。还有一些地方在祭祀之后,由懂得黄历的长者查出今日的吉利方向,大家带着一些祭祀品,点起灯笼火把,燃放爆竹,集体游行来祈愿迎福,这一风俗叫做“出天方”或“出行”、“出寻”等。无论是何种形式,这些习俗蕴含的均是人们祈祷人寿年丰的美好祝愿。

除夕丨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旦来

辞旧迎新同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这副春联说的就是“守岁”。除夕之夜,全家团圆,吃过年夜饭,一家老小围炉而坐,回顾过往,笑谈未来,既有对逝去岁月的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守岁俗名“熬年”,是除夕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祈祷延长父母寿命。古时,守岁也叫“照虚耗”,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恶病疫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除夕守岁经常是通宵达旦的。这一夜,母亲为孩子们准备着新年要穿的新衣服,把家收拾得花团锦簇,而孩子们最盼望的事也许就是压岁钱了。年夜饭后通常长辈会给晚辈发“压岁钱”,意为得到压岁钱晚辈可以平平安安地度过一岁。

除夕丨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旦来

无论是贴春联、放爆竹,还是熬夜守岁、吃年夜饭,也许阖家团圆才是除夕这天中国人最美好的情感体验,每年的除夕,变化的也许是形式,但无法代替的永远是家的味道,我们希望的,是熙熙融融的爱意,是亘古不变的亲情,是平安美好的未来。

本文参考书目为《中国传统节日》转载请注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