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读了这么多书,你的生活还是诸多迷茫?

 小挢流水人家 2017-02-08


来源:温言 ID:wenyanhello

文经授权发布,感谢授权


有段时间,一本《从0到1》的书刷屏了微信朋友圈,畅销大卖,很多大V都纷纷跳出来分析此书好在哪里、对读者能有怎样的帮助、作者如何如何成功..而我身边许多专业人士对此书的评价却大相径庭。


有的说:“不错,还是有干货的,看后很有感触。”

有的却说:“名过其实,太多观点不能认同!”


这件事带来一个启示:一本书本身如何固然很重要,读书的人本身具备哪些条件、处于怎样的环境和阶段也很重要。


现实中往往有这种情况:如果一本畅销书能得到所有人千篇一律的叫好声,那往往需要谨慎对待——千篇一律的好评要么是水军,要么是只能吸引同一智识水平的人。



▼▼


多年前,有个姑娘写信问《读者》的主编:“为什么我很努力地照着《读者》的方式做了,生活还是不好?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但如果换一种方式回答,答案便不言自明:

——为什么我光脚穿了很多年球鞋,也没能现世安稳、岁月静好?

——为什么我读了许多言情小说,也没能遇上霸道总裁爱助理?

——为什么我阅遍了鸡汤文,自己的人生还是不能变为别人的鸡精?


再简单粗暴点儿,就是:为什么许多人读了这么多书,却仍然过不好自己的人生?



▼▼

蔡康永有句话我特别认同:


如果你总读一些让自己舒服的东西,那你知道的永远是你已经知道的东西。


可是我们偏偏就爱读那些让我们舒服的东西:励志鸡汤、治愈文集、大佬名言、晚安故事……

不能说你一点儿没有读书,但这些书更多的是消遣。读了这些以后,心灵得到了安慰,有了各种情绪,但它们却没有增加你的智识,也没能引发你太多的思考。



▼▼


我曾经参加过一个失败的图书分享会。

演讲者的presentation非常精彩,我们下面一群人也听得特别津津有味。可是回家真正拿出那本书来读才发现:咦?作者写的根本不是讲的那回事呀!


当时我们听得津津有味的更多的原因在于:我们被当时的情景、演讲人的技巧吸引住了,他的幽默让我们哈哈大笑——一群没读过书的人在台下被演讲者牵着鼻子走。



这说明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在快餐文化盛行的年代,如果你自己没有任何积累,不做知识的储备,不带着辨识力,就“一穷二白”地上阵听别人分享经验、分享观点,其实是有风险的。

而这,往往就是你读了很多很多的书、学习了很多很多的道理,但依旧过不好自己人生的原因:


因为我们会沉醉于自己已经看了很多书的幻象中。而其实,我们只是在享受着另一种形式的消遣而已。


更糟的是,绝大多数时候,我们还会把哈哈一笑或者点头表示认同作为阅读的终点,不提疑问、不做深究、不再思考——难怪会没有提高。



▼▼


一个人从毕业到步入社会,阅读的内容会更加多元化。

有时候,尽管我的心告诉我:只有费力费脑的阅读才可以带来系统的学习和思考,人生才能有所进步,但我就是本能地抗拒着费力的阅读。


可是越要费些力气阅读的东西,往往越是人生的短板,从这里下手才是对症下药


我的大学教授曾说:


读好书是一种高级的沟通,因为你得以进入大哲们的思维世界,和先贤们隔空对话。



一个人所接受的信息,混合上过往生活中的独特经历和经验,构成了我们的思维方式。

许多以消遣和抚慰为目的的“鸡汤”读物,其实就是这样一种碎片化的“障碍”:

——它们往往是一些事实的集合而非逻辑,且大大扭曲了推理过程。

——它们往往只有单一的路径、非黑即白的判断。

——它们往往不够严谨、全面。

而长期接受碎片化信息的后果,就是让你的思维卡在杂乱的思考碎片中,难以通行。

简而言之,碎片化信息为了达到易于习得的目的,通常会显著降低认知成本,最明显的方式就是将复杂的事物简单化。它们往往只告诉你表面上的东西,却不会告诉你背后的原理以及它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



▼▼


人们常说开卷有益,其实只有在开卷时带上辨识力才能真正有益。如果你在阅读时携带上辨识力,那么一本书有没有营养,根本不需要读到结尾就能知道。


读书并思考的人,就像去乡下旅行看风景。

看鸡汤文不会是一场旅行,而是在别人造好的水渠里流动,虽然仿佛也走了同样的路,但所见所闻只是别人的水渠而已


真正的好书不会是万人放飞的鸽子,也不是呱呱叫的青蛙。

好书会像深海里的鲸鱼,在沉重而孤独地遨游

它们不会占满你的思维,却能留下足够空间给你的快乐和痛苦,以及思考

作者温言,毕业于北京大学、LSE。公众号ID:wenyanhello。著有《第2份工作》;本文选自 《你只是还未全力以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