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靖平教授:8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中国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可接受性和耐受性比较

 lsjtg 2017-02-08
背景

 

精神分裂症在世界范围内的终身患病率为0.30-0.66%,是一种代价高昂的精神疾病,给个人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根据2001年至2005年的一项调查,中国分裂症患病率为0.78%,这表明中国有一千万人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然而,中国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抗精神病药分层仍不清楚。

 

以前的荟萃分析对抗精神药物的疗效、任何原因的药物中断风险以及主要毒副作用进行了分级。在这项荟萃分析中,由于中国随机临床试验(RCT)的质量问题,特别是随机化程序和方法报告的质量问题,并没有包括中国的研究。然而,不同种族之间的基因多态性和处方模式的变化可能影响治疗效果。以往研究表明,中国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发病率低于高加索人的发病率,如CYP2D6多态性或多巴胺D3基因多态性的发现。在高加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发现了几种单核苷酸多态性的过表达,但中国精神分裂症患者并没有这一现象,反之亦然。此外,根据III期临床研究数据,中国受试者的体重可能比高加索人更轻也更矮,这可能与突发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关。此外,中国的处方模式可能与西方不同,例如,极为常见的氯氮平处方。总的来说,抗精神病治疗的结果在不同种族之间可能不同,并且西方人群的荟萃分析可能不适用于中国患者。


中国精神分裂症患者已完成了几项系统评价或成对荟萃分析,然而,中国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抗精神病药的比较分析仍然很少。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赵靖平教授(赵靖平教授相关文章:二甲双胍治疗抗精神病药诱发的血脂异常)与杨森研发部的研究人员通过成对Meta分析和网络荟萃分析(NMA),评估八种常用的抗精神病药在治疗中国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可接受性和耐受性,旨在为中国临床实践提供证据。这八种口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包括氨磺必利、阿立哌唑、氯氮平、奥氮平、帕潘立酮、喹硫平、利培酮和齐拉西酮。这是已知首个对中国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口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比较分析。


方法

 

研究人员系统搜索了2005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的数据,包括Medline、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linicalTrial.gov等英文数据库以及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科学期刊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等。通过PANSS总分的变化测量主要结果,即疗效。次要结果是全因停药率和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体重增加、锥体外系副反应(EPS)、嗜睡、QT延长以及催乳素相关不良反应。研究人员对每个结果进行两种类型的荟萃分析,分别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标准成对Meta分析,并用层次模型进行网络荟萃分析。

 

结果

  

研究人员共筛选出60个高质量的随机临床试验(58项研究来自中国大陆,2项研究来自台湾),共6418名参与者纳入研究。其中,利培酮的研究最多(44项,73.33%),其次为阿立哌唑(17项,28.33%)、帕潘立酮(14项,23.33%)、齐拉西酮(14项,23.33%)、奥氮平(12项,20.00%)、氨磺必利(8项,13.33%)、氯氮平(8项,13.33%)和喹硫平(5项,8.33%)。根据2012年的一项调查,中国最常见的5种单一处方药为利培酮(38.7%)、氯氮平(14.3%)、奥氮平(13.5%)、阿立哌唑(9.6%)和喹硫平(7.8%)。下图为高质量研究中对整体疗效的比较网络。



疗效


对于主要结果的成对荟萃分析和网络荟萃分析,PANSS总分的平均变化如下图所示。在简单的成对荟萃分析中,奥氮平和帕潘立酮显著优于利培酮,利培酮在疗效方面显著优于阿立哌唑。奥氮平和帕潘立酮之间在有效性方面没有发现显著差异。在网络荟萃分析中,奥氮平、帕潘立酮和氨磺必利在疗效方面优于其他五种药物,但三者之间没有差异,剩余五种药物——利培酮、齐拉西酮、氯氮平、喹硫平及阿立哌唑之间也没有差异。

 

右上为配对分析,左下为网络荟萃分析


全因停药率


成对比较中,齐拉西酮略高于利培酮;在网络荟萃分析中,帕潘立酮优于齐拉西酮和喹硫平。停药风险最低的是帕潘立酮,其次是奥氮平和利培酮。


体重增加


显著的体重增加临床定义为总体重增加7%。在简单的成对荟萃分析中,阿立哌唑引起的体重增加显著少于氯氮平和利培酮,氨磺必利引起的体重增加少于奥氮平。在网络荟萃分析中,阿立哌唑明显优于利培酮、氯氮平和奥氮平,且阿立哌唑、氨磺必利、齐拉西酮、喹硫平和帕潘立酮之间没有发现显著差异。总之,阿立哌唑,随后是氨磺必利和齐拉西酮,对体重增加的作用较小,而奥氮平在体重增加方面最差。


锥体外系副反应


EPS是抗精神病药的常见副作用。在成对比较中,奥氮平、喹硫平和阿立哌唑引起比利培酮显著更少的EPS;在网络荟萃分析中,氯氮平和奥氮平比利培酮和氨磺必利引起显著更少的EPS。而氨磺必利对EPS的影响更大。


嗜睡


在嗜睡方面,在简单成对荟萃分析中,帕潘立酮比奥氮平引起明显更少的嗜睡;在网络荟萃分析中,阿立哌唑、氨磺必利、利培酮和帕潘立酮在嗜睡方面明显优于氯氮平。综合比较,在嗜睡方面,阿立哌唑最优,而氯氮平最差。


其他


只有6个高质量的研究包括QT延长分析,7个研究包括催乳素相关的副作用分析。在这两个结果中没有发现显著差异。在敏感性分析和荟萃回归分析上,疗效没有显著差异。

 

结论

  

研究人员利用成对荟萃分析和网络荟萃分析,比较了八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可接受性和安全性。这是已知对中国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口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第一次比较。

 

其中,在这8种药物中,奥氮平、帕潘立酮和氨磺必利疗效更佳;在全因中断中,帕潘立酮优于阿立哌唑、齐拉西酮和喹硫平;在体重增加方面,最好和最差的药物分别是阿立哌唑和奥氮平;在EPS方面,最好和最差的药物分别是氯氮平和氨磺必利;在嗜睡方面,最好和最差的药物分别是阿立哌唑和氯氮平。


赵靖平教授简介

 


医学博士。精神病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一级主任医师、二级教授、湘雅名医。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研究中心(湘雅二医院)主任;精神疾病诊疗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主任。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担任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五届主任委员;湖南省医学会副会长与常务理事;《国际精神病学杂志》主编;担任亚洲神经精神药理学院(AsCINP)执委和国际双相障碍学会(ISBD)执委;国际精神分裂症研究学会(IRSS)会员。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精神分裂症等重大精神疾病的遗传与生物学标记物、防治技术和药物治疗等方面的研究。


主持的研究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卫生行业科研专项,973计划子课题,重大新药创制,国家基金委中美生物医学联合项目等10项国家级研究课题。


研究成果:


在精神分裂症与孤独症的遗传、防治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发表论文400多篇,SCI论文近100篇,在JAMA、Arch Gen Psychiatry、Am J Psychiatry,Mol PsychiatryBiol Psychiatry等国际著名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研究论文。发表在JAMA杂志的论文(IF30.1)获2008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获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湖南省医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主编与参编著作30多部。

图片来源:Schizophrenia Research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