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女子过年真心累,看完这些你就知道为啥了

 等待MYLOVE 2017-02-09

过年可以说是我们整个华夏民族最为开心的日子,不过在古代的话,也是禁忌最多的时候,特别是这女人过年,更是有不少的禁忌。

古代女子过年真心累,看完这些你就知道为啥了

女不祭灶

话说这古代女人过年的禁忌,从过小年,也就是腊月的“祭灶日”就要开始了。祭灶这个习俗在我国各地都有,早在先秦时期就是国家律法规定的“五祀”之一,不过这各地祭灶的日期却又不是完全一样,有的是腊月二十三,有的是二十四,也就是所谓的“金三银四”;除此之外,也还有少数地方和人家,比如船民就是选择二十五祭灶的,这便是“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姑且不论是选在哪一天过小年,有一个潜规则是不会变的,那就是不能让女人祭灶。

至于这个习俗是始于何时,还真的是无法考证,不过在南宋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词》中就曾有过这样的描写:“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米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所以说这起源虽说一时还查不清楚,但是到了宋代被进一步强化则是事实。

古代女子过年真心累,看完这些你就知道为啥了

那么为何不让女人祭灶呢?民间传说灶神是炎帝或是祝融等神话人物化身的男性神仙,是个很有范儿的小白脸,试想下一个女人拜倒在美男子的脚下,是什么意思?这不是女人出轨的兆头吗?不过小编认为这是民间“性禁忌”的延伸,是古代“男女授受不亲”礼俗在祭祀行为上的反映。同样的,与“女不祭灶”相对应的是“男不拜月”,也是这层意思。

那么这个说法为何会在宋代被进一步强化呢?小编推测,这可能与避“扒灰”之嫌不无关系。这个词是啥意思大家可以自行上网查阅,小编怕写出来这文章就审核不通过了。相传这词是北宋的王安石弄出来的,他的傻儿子病死之后,年轻守寡的儿媳妇被他看上了,据说当时王安石还写了首情诗,埋在儿媳妇经常上香的香炉灰下面,儿媳妇从灰中扒出后和诗一首,也埋在其中,王安石扒出后知道儿媳妇心已有意。关于王安石这个故事真伪难辨,因为也很有可能是其政治对手的故意抹黑,不过却让后世的女子从此多了一项禁忌。还是南宋诗人范成大的《吴郡志》,“二十四日祭灶,女子不得预”;到了明朝,要求更严,《帝京景物略》称“男子祭,禁不令妇女见之”。

古代女子过年真心累,看完这些你就知道为啥了

女不祭祖

过年最为重要的活动之一便是祭祖,这个活动女人也是不能插手的,特别是经历不幸的女人,更是不能沾边。比如鲁迅小说中的祥林嫂,因为她是个寡妇,连祭祀的食物都不能碰。

除此之外,女人过年最忌讳的地方,是不能说不吉利的话,也就是所谓的“忌口”。迷信的观念认为,如果正月初一女人嘴里出现“穷、死、病、败、倒、破”等等词语的时候,全家人一年都要走背运。如果非说不可的话,可用其他的词语来替代,比如说油瓶倒了,要说“到了”;煮饺子时饺子皮破了,要说“饺皮挣开了”。如果一不留神说错了,要赶紧说句吉利的话,最典型的就是将碗打碎了,得高声说“碎碎平安”。

过年时还要学会做“懒女人”,洒水、扫地、倒垃圾、裁剪、缝补等等这些女人日常必需做的事儿,在正月头几天都是不能做的。迷信认为这样会把家里的福气扫走、钱财倒掉、运气剪断,当然了,男人和小孩也是需要忌口的,不过没女人这么严格。

古代女子过年真心累,看完这些你就知道为啥了

女不忌门

与“忌口”相比起来,“忌门”对女人的要求则更加严格。这“忌门”也分两种:忌回门和忌出门。

忌回门是指女人不在娘家吃年夜饭。中国人对年夜饭是非常重视的,“一年不赶,赶年三十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那么出嫁的闺女为何不能在娘家吃年夜饭呢?这个也是和民间的信仰有关,如果在娘家吃,就会把娘家的钱财运都给带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吃穷了”,所以但凡是懂事的女儿是不会再娘家吃年夜饭的。除此之外,其他的节日她们也是不能这么做的,比如中秋就有一句俗语,“宁留女一秋,不留过中秋”。

那么出嫁的女人在娘家过年过节这种情况有没有呢?答案是有的,不过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被休了,所以说对于这点,大家是非常忌讳的。

忌出门,是指女子在正月初一、初二(有的地方会一直到初五),是不允许女人出门拜年的,即“女人岁首不出门”。这个禁忌的出现,可能是受到“新年里男人第一次出门见到女人不吉利”说法的影响,可以说这是明显的一种性别歧视,是古代男尊女卑意识的赤裸表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