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經》第五十一章 筆記

 房受谦 2017-02-09

第五十一章中以下词句的含义:


1、蓄:蓄养、培养。
2、形:指万物的形态。
3、势:繁衍、繁殖。
4、命:任命。
5、成:成果。
6、熟:成熟。
7、覆:覆盖,保护。
8、恃:依仗。
9、宰:主宰。

学习第五十一章的时候,结合前面的篇章
学习,能够加深对本章内容的理解。本章
内容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
成之。”

( 1 ) 、道生之---- “万物由于道,有道有万物。” 第一章中 :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
 物之母。” 天下万物皆由 “ 道 ” 所生。

(2)、德蓄之----“德”是“道”在人身上的具体体现,“道”体现于人谓之德, 第二十一章中讲: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第三十八章中:“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道造就了万物,万物有着千差万别。除了种类不同的差别外,相同的种类也有差别,第二十九章中: “故物或行、或
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
这是万物各自具备的 “德” 不尽相同所致。

(3)、物形之----万物的差别不仅体现在物体的内部,外观上也是形形色色,用松树作例子来说,就有红松、白松、黄山松、油松、马
尾松、塔松、华山松、五针松等90多种,这又
都是由于各个物体所含的化学元素不同产生的
差别,目前科学发现的元素有一百多种,世界
上的万物, 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都是由这些
素组成, “物形之” 是说 “道”的不同的物质
使万物有了各自不同的形态。

(4)、势成之----“道”不仅给了万物各自不同的形态,还给了万物各自不同的繁殖生衍的功能,“势成之” 的 “势”指繁殖功能,如动物有胎生、卵生之分,植物有种籽、花粉、根系繁殖之别。因此,亿万年来万物能够生生不息。

二、“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
德之贵,夫莫之命而恒自然。”

因为道给了万物生命、形态以及繁殖的功能,所以万物没有不崇尚道而且敬重德的。道之所以这么崇高,德之所以如此地尊贵,并不是谁给了他们特殊的地位,而是因为他们永远是自然的。第二十五章里说:“道法自然。”事实证明:越是遵道贵德者,在各方面得到的就越好。第三十九章里说: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
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但是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现在却有很多人即不崇尚道,也不敬重德,在他们的人生哲学里,似乎就没有这个概念。因此违背自然规律欲所欲为的事情时有发生,伤天害理的行为比比皆是,这些背离道、缺失德的行为不仅给自己造成追悔莫及的后果,也给他人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甚至给国家的建设事业和人民的
益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由此可见:尊道贵
德有多么重要,失道少多么危险。

三、“故道生之,德蓄之,长之、育之,成之、 熟之, 养之 、 覆之。 生而不有,为而不
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 道”造就了万物,德培养了万物,发展万物、抚育万物,繁衍万物、成熟万物,调养万物、保护万物。让万物衍生却不据为己有,为万物付出却不自恃功高,虽是万物之首而不以主宰自居,所以这才是道德的最高境界称之为
博大深远的德。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懂得了一个道理:一个人不论他能力多强,学历多高,事业多么成功,都不要忘乎所以,都不要忘记这些都是怎么得来的。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不是自己多么有能耐,有多么了不起,如果离开了道德,自
己就什么都不是了。

列子在他所著的《列子.学射》中用练习射
箭论说这样一个道理:

“列子学习射箭,学到已经能射中靶子的时候,去向关尹子请教。关尹子说:“你知道你能射中的缘故吗?” 列子回答说: “不知道。”关尹子说: “那么你还不行。”列子回去之后又继续练了三年。然后把学习的情况再向关尹子报告。关尹子说:“你知道你能射中的缘故吗?”列子回答说: “我现在知道能射中靶子的道理了。”关尹子说: “ 好,可以啦,你要牢牢记住这个道理,不要轻易地丢掉。不仅学习射箭是这样,修身做
人也都应是这样。”

在列子的这篇文章中关尹子好像什么都没说,但实际上什么都说了,当我们用心去理解
关尹子 : “不仅学习射箭是这样,修身做人也
应是这样 ” 这段话的时候,就能够明白其中所  说的道理。

 在前几年流行过这么一句话叫 “ 知识可以
  改变命运 ”。知识果然可以改变命运吗? 恐怕
  不见得。一个人如果只有知识而没有道德,是
改变不了命运的。些落马的贪官们,哪一个
不是有“知识”的? 可是他们的命运又怎样呢?
倒是道德水准提高之后的人能够改变命运,例
如小学课本中有篇《除三害》的课文,说了这
事:

西晋时期,在江苏宜兴有一个叫周处的青年。性格暴烈,膂力过人,因其父母早丧,自幼不曾受到过家庭教育。因此长大之后不懂规矩,平日里欺行霸市,酗酒后横行乡里。百姓们见了他都远远躲避,不敢与之计较。背地里把他和山里的一只猛虎、河里的一条孽蛟并称为“三害”。纷纷议论说:“三害不除,百姓们永
无宁日!”
宜兴太守王晋,与周处的父亲是旧交,素知周处系可造之才,听到议论后很是惋惜,意欲激发其天良,使之幡然醒悟,以成大器。便改换装束,去寻访周处,恰好相遇在途中,故意在一旁长嘘短叹。周处以为老人家受了别人欺负,想替他打抱不平。遂问其故,王晋说最近地方上出了三害,使百姓们不得安宁,因而发愁。周处让其告知三害详情,王晋说,一是长桥下有一条孽蛟,不时兴风作浪,危害过往船只;二是南山中有一只猛虎,不时出来夺人性命,使过往客商大白天都不敢行走。周处再问第三害,王晋对他说: “ 这第三害嘛,就是你啊! ” 随之将百姓们的议论给他说了一遍 。并对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周处听了之后深感震惊,如梦方醒,他对王晋说道: “老伯的一席话,让我惭愧不已。现在我愿为民去除害,将功来折罪”。于是周处执剑去南山射杀了猛虎,又进到长桥下的水中与孽蛟战了三天三夜,奋不顾身,直至将孽蛟砍作两段,为百姓做了两
件大好事。

从此以后,周处就像换了一个人,从一个人人憎恨的人变成了一个受人敬重的人,从一
个“害群之马” 变成了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 
是知识改变了他,还是道德改变了他?答案是 
言而喻的。人们常说 “ 德才兼备 ”、“ 德艺双
馨”。都是“德”在第一位。德越厚,艺越高。
个人如果没有厚实的德做基础, 这个人只能像
刘基在他《卖柑者言》里所形容的,是“金玉其
表,败絮其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