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SH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成人白血病中最常见的类型,WHO分型将其分成4大类型,各类型中又含各种亚型,部分亚型根据核型分类,应用FISH 技术核型检测对AML分类及指导预后有着重要意义。许露露等应用多探针FISH与染色体核型分析4O例AML患者,结果显示,40例AML中,共22例多探针FISH 检出了细胞遗传学改变,包括:AML1/ETO、PML一RARa、MLL基因断裂重排、Del(5q)、Del(7q)、P53基因缺失、8号染色体三体7种细胞遗传学异常。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仅检出11例遗传学异常。多探针FISH 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总阳性率分别为57.5%及27.5%。Li等报道了11例AML患者G显带仅有4例发现inv(16),但采用双色FISH检测均发现了inv(16),阳性细胞率达93.45%(86.6%一98.7%)。据此认为FISH检测AML患者常见遗传学异常更省时、准确、高效,且有利于完善白血病的分层诊段。
FISH 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
t(9;22)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特异性的染色体异常,见于9O%~95%CML患者。近期研究显示t(9;22)CML衍生的9号染色体缺失是一强大的预后差的指标。Xinh等检测了47例CML患者,11例发现衍生的9号染色体缺失,其中两例既存在伴有衍生物的9号染色体的Ph+细胞,也存在不伴有衍生的9号染色体的Ph+细胞,后者数量明显少于前者。
CML加速期和急变期常常出现额外染色体异常和复杂核型异常。对伴有复杂染色体异常CCAs的CML-BC患者M—FISH 技术可以明确常规核型(CC)分析中复杂染色体异常,发现和纠正CC分析中漏检及误检的异常,还可能发现新的异常核型克隆。陈丽娟等对常规R显带具有CCAs的22例CML一BC标本应用M—FISH 方法确定复杂染色体易位及标记染色体的组成,识别并确定微小易位。22例CML-BC中所有染色体均涉及异常。在CML一BC的检测中,除标准t(9;22)易位外M—FISH共检出56种结构异常,其中5种平衡易位,51种不平衡易位,不平衡易位包括了2种插入,6种缺失及43种易位及衍生染色体;另外还检出23种数目异常。
FISH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
7O%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8O%儿童ALL具有克隆性染色体异常。儿童最多见的白血病类型为ALL,其中约44%含t(12;21),形成TEL ~AML1,但由于断裂点部位的关系,受累的染色体带和易位的交换物质的大小非常相似,故常规核型分析不易识别,王恺等应用联合双色间期FISH 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CCA)对31例儿童初治ALL的骨髓有核细胞进行(t12;21)TEL AML1融合基因检测。结果7例患儿经FISH检测发现TEl 一AML1融合基因,占总病例的22.6%;而CCA检测均未发现有可疑的(t12;21)。在成人ALL中,伴有t(12;21)ALL 发生率虽然较低,但Lee等采用FISH技术检测了74例成人ALL患者,2例有TEL—AML1重排,3例发现TEL基因缺失,但不伴有TEL-AML1重排,中位生存期分别是33个月和5个月,而其余TEL一AML1阴性ALL为16.7个月。因此推荐TEL—AML1重排FISH也应该用于检测成人ALL。 FISH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是克隆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以B淋巴细胞增殖性为主的B-CLL占95%。CLL具有显著的临床预后异质性,短者几个月,长者生存期同正常人。染色体核型异常与临床预后有密切关系。常规染色体显带技术仅2O%CLL可检查到克隆性染色体异常,加用PWM等有丝分裂原刺激剂,近5O%CLL检测到克隆性染色体异常。随着染色体DNA探针FISH 技术及比较基因组技术的发展,可检测分裂中期和间期细胞,新的克隆性异常染色体不断被发现,近8O%CLL患者可检测到染色体异常。梁兴林应用问期荧光原位杂交方法对21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染色体进行检测分析。21例患者中,15例(71.4%)检出有遗传学异常,包括del(13ql4.3)异常、del(13ql4)异常、+12异常、del(17pl3)异常以及del(11q22.3)异常。 FISH 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应用
多发性骨髓瘤(MM)迄今仍是一种不可治愈的浆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约占1O%。MM细胞遗传学异常决定了其临床高度异质性。由于浆细胞为终末分化细胞,增殖活性较低,很难获得足够的分裂相进行分析,且由于瘤细胞比例低,正常分裂相多见,故核型异常检出率仅为15%~3O%;而MM 中复杂核型多见,染色体形态差,常规细胞遗传学(CC)方法检测染色体异常有一定的困难,采用高纯度的磁珠分选系统(MACS)结合间期荧光原位杂交(I-FIsH)技术可明显提高MM 分子细胞遗传学异常检出率。陈丽娟等对7例常规复杂核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检测,常规核型分析检出29种结构异常,其中包括缺失4种,不明来源的额外物质的增加7种,衍生染色体4种,平衡易位和等臂染色体各1种,其余12种均为标记染色体,其组成和来源不同。采用M—FISH明确了常规核型分析中没有明确的异常,包括不明来源的额外物质的增加7种,衍生染色体4种,12种标记染色体。但是核型分析中的1例小片段的缺失M—FISH没有检测出来。
FISH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应用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异质性的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4O%~ 7O%的原发性MDS和95%的治疗相关性MDS(t—MDS)可检出克隆性染色体异常。其检出率的高低不但和疾病早晚阶段有关,也和方法学有关。MDS染色体畸变类型显示很大的异质性。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现已被广泛使用。它将MDS按细胞遗传学分为3个不同的预后类型:高危、低危和中危。凡临床上疑为MDS的患者均应接受染色体检查。常规核型分析(CC)仍为最常用的方法。荧光原位杂交(FISH)是CC的重要补充。CC联合适当的FISH将允许对大多数MDS患者作出精确的细胞遗传学分析。15%非继发性MDS和5O%继发性MDS患者存在CCAs,伴CCAs患者预后不良,常规治疗完全缓解率低,所以,这一遗传学亚群的患者需要新的治疗策略。传统的CC方法不能详细准确描述CCAs,M—FISH 可以在一次杂交中,同时以24种颜色显示所有染色体,克服了核型分析的一些局限。
FISH技术在淋巴瘤中的应用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组织的常见恶性肿瘤,其复杂的生物学行为使得临床分类治疗非常困难,目前在淋巴瘤诊断方面,FISH 技术已经成为当今白血病/淋巴瘤诊断和分型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当免疫组化染色不理想时辅以FISH技术的表型分析有助于淋巴瘤的明确诊断和正确分类。张应蒙等应用FISH技术精确地测定出了各种B细胞淋巴瘤中染色体数量和结构的畸变,包括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常见受累的是3,6,14,l号染色体;B小淋巴细胞瘤,常见的是12号三倍体(20%)、l1q22~23缺失(20%)、6q2l缺失(5%)、del(13ql4)可达5O%以上;MALT淋巴瘤中有3.25%~5O%有t(11;18)(q2l;q21)异常;8O%以上的滤泡性淋巴瘤有t(14;18)(q32;q21)异常;套细胞淋巴瘤(MCL)最常见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是t(11;14)(q13;q32)bcl-1/JH 易位,大约75 MCI 有该染色体异常,事实上用FISH检测,所有的MCL均有t(11;14)(q13;q32);Burkitt淋巴瘤均有MYC基因重排,最常见的是t(8;14)(q24;q32)。
FISH技术检测B细胞淋巴瘤发生相关病毒 病毒感染是淋巴瘤发生的重要原因,与病毒分离培养、形态学观察和血清学检查相比,FISH技术更加快速、敏感、有效,能在受感染的部位显示特定病毒的DNA或RNA序列,确定感染病毒的存在,确定受感染细胞的类型,对研究病毒在淋巴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对淋巴瘤预后的影响及某些淋巴瘤类型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FISH技术在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灶中的应用
白血病患者的微小残留病灶(MRD)是影响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临床问题。在目前判断标准确定的MRD范围内,常规骨髓细胞形态学及细胞遗传学方法,不能敏感地检测MRD,难以客观地对白血病治疗效果、预测复发和调整治疗方案做出评价。FISH不但可以检测染色体畸变,也可检测数目异常,其敏感性虽比RT PCR略低,但假阳性率也低,并可对白血病患者进行动态定量分析,为伴有t(15;17)APL、伴有t(8;21)的AML伴有inv(16)(pl3;q22)或t(16;l6)(pl3;q11)AMI M4Eo、伴有1lq23/MLL重排的急性白血病、伴有t(9;22)CML及伴有其他特异性染色体异常的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变的检测提供了直观、敏感和特异的指标,可用于观察化疗及骨髓移植的治疗效果,检测早期复发。
FISH在对异性间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植入状态检测中的应用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ceil transplantat on,allo HSCT)已经成为治疗血液系统恶性、非恶性疾病的有效手段。其主要通过性染色体计数探针动态检测供/受者混合性嵌合体比例变化判定移植是否成功,对指导移植后治疗和预测复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刘启发等对57例白血病患者接受性别不同的供体HSCT,在移植后不同时期留取骨髓细胞,采用双色间期荧光原位杂交(interphase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I-FISH)技术对性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进行监测,结果显示,I FISH 测定性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敏感性高于常规核型分析l在移植早期(3个月)混合嵌合状态比完全嵌合状态患者复发率高;嵌合率下降出现在白血病血液学复发前。
小结
FISH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疗效、预后判断及MRD检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虽然FISH有助于CCAs的分析,明确染色体易位、大片段缺失、不明来源的额外物质的增加、衍生染色体和标记染色体,但不能检测小的及缺失、重复、倒位及涉及着丝粒区和端粒区的异常。因此,在血液病运用中可与CC相互结合,互为补充。随着国家卫生相关部门对该技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FISH诊断必将成为血液肿瘤临床及基础研究的重要手段。
本文作者:李德璇 徐正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