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用和抄袭,是两个长得很像的孪生兄弟,但其质量上,却一个是天使,一个是魔鬼。两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很多人只有一个大概的概念,而没有一个清晰的判断,正因为如此,在创作实际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两者被一些诗词爱好者所混淆。这里,我们用明代词学家陈霆《渚山堂词话》中论及诗词抄袭的一则短文,来做一个分析比对,或许可以将这个问题搞清楚。 陈霆的诗话是这样的: 欧公有句云:“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陈大声体之,作《蝶恋花》。落句云:“千里青山劳望眼,行人更比青山远。”虽面目稍更,而意句仍昔。然则偷句之钝,何可避也。予向作《踏莎行》,末云:“欲将归信问行人,青山尽处行人少。”或者谓其袭欧公。要之字语虽近,而用意则别。此与大声之钝,自谓不侔。
最后留两个练习: 1、陈霆在别处还举到了一个例子,请你分析一下,它是属于化用呢,还是抄袭: 刘后村作摸鱼儿,以咏海棠。后阕云:'君试论。花共酒、古来二字天犹吝。年光更迅。谩绿叶成阴,青苔满地,做取异时恨。'旧见瞿山阳摸鱼儿尾云:'怕绿叶成阴,红花结子,留作异时恨。'殆全用后村句格。 2、举一个你曾经化用过的例子,或者你印象深刻、觉得用的很好的“化用”。 |
|
来自: WENxinHANmo > 《诗词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