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军军官考评晋升制度研究——军官考评的基本问题

 廿氏春秋 2017-02-10
美国军官考评的唯一依据是工作表现,那么战场上的表现怎么测量呢?一起来看一下吧~

  美国军官考评的唯一依据是工作表现。

  这个假定从未受到质疑,但是工作表现怎么测量、测量什么的问题,美军在过去,尤其是在越南战争中遇到了很大的麻烦。


  越南战争

  战场上的表现怎么测量?

  美军采用“清点尸体”的方法。这是我国先秦时期,秦国军队打仗记战功的方法,杀一个敌人,把耳朵割下来,揣在兜里,打完仗,看谁兜里的耳朵多,谁的战功就大。这套办法,在先秦时期很管用。据说秦国能统一中国,这个方法功不可没。不知道是美军学习中国,还是自己创造的,我们今天不去深挖。

  这个考评方法,从战略角度是说得通的。因为美国打击越南,采取的是消耗战战略。越共人员和物资比起美国来少得多得多,根本没在一个数量级上。而且,美国的作战能力强,伤亡率远远低于越南。所以,通过大量杀伤越南军队和摧毁越南经济是可以迅速把越南拖垮的。为此目的,采取“清点尸体”的方法,引导指挥官杀更多的越南人是对的,符合“考评服务战略”的原则。

  但是,这个在逻辑上没有问题的方法,在实践中却遇到了大问题。

  基于前期战场统计,美军制定了美军死亡人数和敌军死亡人数1:10的取胜标准。因此,1:10算合格的指挥官。如果要证明自己优秀,需要提升到1:15。如果要想得到晋升,则需要提升到1:25、1:50。要证明自己,一方面要增大分母,另一方面要减少分子。美军在增大分母和减小分子上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为了增大分母,美军出现了集体舞弊现象。

  首先,是撒谎,直接假报越南死亡人数。

  其次,是不当计算。如把任何越南人的尸体都算在内,反正游击队也穿贫民的服装。


  第三,乘系数。就是在统计数字基础上乘以一个系统。因为他们臆断,有的尸体或者重伤者被共产党拖走了,或者遗落在丛林的某个地方找不到了。

  由于各级都想证明自己,层层撒谎、不当计算和乘系数。

  到了驻越总司令那里,他也要乘1.5的系数才报给五角大楼,因为他给国防部解释,说战场上所有的部队都很老实,必须把他们实际上没有找到的尸体数算在内。

  清点尸体的办法后来又在新闻记者的推波助澜下,愈演愈烈,统计数据越来越离谱。

  同时,为了增大分母,美军在战场上的注意力都盯着越南的尸体,很多时候还中了越南人设立的埋伏和陷阱。

  这样的例子在越南战场是很多的。

  为了减小分子,美军在使用诱饵部队时十分吝惜,导致驻越部队整体士气下降。

  美军不敢在自己伤亡数字上造假,就在减少伤亡上下功夫。这看似对的,但是结合到美军运用的战术,从总体来考虑,则是错误的。

  美军采取消耗战战略,实现这一战略,则采取“搜索-摧毁”的战术。这个战术很简单,就是找到越南的部队、补给品和后勤基地,然后加以摧毁。因为越南丛林地带,使用技术手段搜索的发现概率较低。美军就采取了用诱饵部队,引蛇出洞的方法来解决搜索的问题。就是先派出一个小分队,深入北越地区,搜索目标,然后迅速撤离,让大部队利用优势的地面和空中火力加以摧毁。

  从理论上讲,美军机动能力强,这个引蛇出洞的方法是可行的。但是,派遣多大规模的部队则成了问题?美军往往派遣20-30人排级规模的分队去,而不愿意派遣150-200人的连级规模的搜索部队。

  为什么要这样做?

  因为美军通过统计发现,排级规模的力量,遇到1500-2000人规模的越南部队,死亡率80-90%,即便100%死亡,也就30人。如果派连级规模的力量,遇到1500-2000人,死亡率会达到30%-50%,最少也要死亡45个人。于是,为了达到减小分子的目的,美军往往派遣20-30人规模的兵力担负搜索任务。


  这对于搜索部队来说,无异于判了死刑,谁也不愿意去,严重影响了士气。据说,美军在越战中士气落到了谷底。

  美军这个规则,就是牺牲一个微小局部,换取了一个小全局的利益,最后输掉了大局。

  越南战争之后,美军对军官考评进行了重大的甚至是根本性的改革。

  (一)考核主体:谁来考?

  由谁来考,美军的逻辑很简单,就是由最熟悉这位军官工作表现的人来考核。

  谁最熟悉、谁能担此重任?

  美军选择了这位军官的直接上司和直接上司的直接上司。

  以美国陆军为例,一个上尉连长的考核,通常由他的直接上级中校营长担任考核员,由中校营长的直接上级准将旅长担任高级考核员。如果,该旅长不能担任高级考核员,而由其他具备上校以上军衔或相当级别的文职人员担任,那么,在考核员与高级考核员之间还得设立一个中级考核员。

  这位军官的下级、同级竞争者,间接地或者非正式地参与到考核过程中,这些参与会起到实质性的辅助、监督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人事部门不直接执行考核,他们是考核活动的组织者。

  这里有个问题,就是我们中国人讲,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为什么不让下属参加考核?为什么不走群众路线?

  美军认为,下属虽然熟悉领导在工作中表现,但是下属担当不了这一重任,而且会带来军事伦理混乱。

  为什么下属担当不了?

  因为在军队这个集体中,下级是不敢对上级表现说实话的;另一方面,美军认为经过逐级考评、选拔与晋升,上级往往比下级优秀,而且上级具有下级同类岗位的经历,而群众则没有这样的经历,所以群众是担当不了考核领导的重任的。

  从军事伦理角度看,军队是一级对一级负责,下级接受上级的指令,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上级不对下级负责,上级只对更上一级负责。

  所以,美军认为只有上级才能考核下级,不能走群众路线。

  直接上司考核好处有三:第一,便于约束和指挥控制下级;第二,是易于实现上下级团结;第三,让上级在下级的成长进步中承担更多责任,在美军有“出人才就是出政绩”的潜规则。

  (二)考核流程:怎么考

  考核前一个月,这位中校营长要找这位上尉连长,或者这位上尉连长找这位中校营长来商量,考什么科目、怎么考等问题。

  在整个考核过程,对被考核员本人是透明的。比如,考核结论出来后,这位中校营长要找上尉连长签字认可,然后才能报给上校旅长。

  如果上尉连长不签字,这表明中校营长没有完成任务,上校旅长会督促他完成任务的。

  因为上校旅长也会受到人事部门和更高一级的军官的督促。

  如果完不成考核,会证明你中校营长和上校旅长不称职的。

  为了防止中校营长和上校旅长在考核中偏袒自己的下属,确保集中选拔与晋升质量,美军制定了两个硬规则:

  第一,是同类竞争排名。这个上尉连长的考核为例,在全营同等竞争者中,他的排名等次,由营长确定并填写到表上;在全旅同等竞争者中,他的排名等次,由旅长确定并填写到表上。

  第二,成绩等次名额。营长要确定的等次包括:表现优秀/必须晋升;表现满意/可以晋升;表现不满意/不能晋升;其它情况。旅长要确定的等次包括:上等;中等;下等/留用;下等/不留用。由于各个等次都有比例、人数限制,导致这种竞争类似于零和竞争,也就是说你进了“上等”我进“上等”的可能性就小多了。

  因此,竞争者都很关注该上尉的实际表现和考核情况,这就起到了实质性的监督作用。这种监督在竞争者之间是相互的、多向的。由于涉及到各自的直接切身利益,相互监督的动力很大,并且相互之间熟悉,监督的效果也很好。

  所以,我感觉到,在美军担任考评者真的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考评真不是一个好差事。

  (三)考评内容:德、才、绩、潜

  美军认为,工作表现通过德、才、绩、潜四个方面表现出来。

  考评品德,这是最基本的,美军一直都在强调。

  比如,美国建国前,为了与英国殖民者作战,大陆会议(美国国会的前身)在选择大陆军总司令时,之所以选择华盛顿,就是因为华盛顿的口碑很好,很讲信用,在建国主张等价值观上与大陆会议没有大的出入。

  实际上,从军事经验和才华上看,华盛顿并不是第一人选。

  战争期间,华盛顿绝对服从大陆会议的大政方针,甚至大陆会议的指示对军事行动带来了负面行动,他也绝对服从。

  战争胜利后,华盛顿及时向大陆会议交还了军权,而没有拥兵自重。

  目前,美军考核德,核心是考核价值观。

  以美国陆军为例,他们把陆军价值观划分为7项:

  1.荣誉——坚持陆军的公开价值标准;

  2.正直——道德高尚,言行一致;

  3.勇气——表现出勇敢的精神和行为;

  4.忠诚——真正忠诚于美国宪法、陆军、所属部队和士兵;

  5.尊重——提倡尊严、关心、公正与公平;

  6.奉献——陆军的利益高于一切;

  7.职责——履行职业的、道德的和法律的义务。

  对于每一项的考核,只有两种结果:是(合格);否(不合格)。

  考核员如果打出了“是”,可以不给任何说明;如果打出了“否”,必须给出详细的、被考核员也承认的证据。

  由于列举的不完备,如果现实中发生的具体事件,不可能在法规中找到一一对应的条款。这个空间,是留给执法者的。

  比如,该上尉有一次驾车闯红灯,虽没发生事故,考核员就可以在第7项上选“否”;

  在一次扑救火灾的行动中,该上尉因胆怯、犹豫而丧失良机,考核员就可以在第3项上选“否”;

  在公开场合吐槽国防部长是文职人员,不懂得指挥军队,那么该上尉在第4项肯定得到“否”;等等。

  总之,给“否”,就必须要拿出证据。

  另一方面,如果被考核员在某一方面犯了错,但是无法归类到上述哪个方面,考核员也必须把它计在考核表上,为什么?因为担心该上尉身边的竞争者攀比、监督。

  “德”很难量化、很易伪装,说一套做一套的,在美军也大有人在。美军在这一方面,采取了一般的法治原理:在制定制度时,从“人性恶”的角度出发,分析并列出人们容易犯错的方面;在执行制度时,采取“疑错从无”原则,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确凿证据,被考核者在这一条上就是合格的。

  在考评环节,美军采取才、绩和潜一体的原则进行。

  在考核环节,美军假定有什么样的才干就会做出什么样的业绩,做出什么样的业绩,就会显示出相应的潜力。

  但是,在选拔和晋升环节不是这样认识的。

  所以,潜力一方面通过考核员和高级考核员给出的等级评定来体现。比如,考核员如果给出“表现优秀/必须晋升”,高级考核员给出“上等”的话,无疑说明被考核员的发展潜力大。

  潜力另一方面是通过军官职业规划来体现。被考核员规划出自己未来最想发展、分配的3个方向,考核员和高级考核员要分别给出被考核员下一步最佳服役专业、服役部门的建议,高级考核员还要建议被考核员下一步最合适的3个岗位。

  从这个角度上看,这种考核实际上也是一种职业发展规划。由本人、其直接上级、直接上级的直接上级,共同来完成一张军官成长路线图。考核等次越靠前,实现自己规划的可能性越大。

  (四)考评时机:什么时候考?

  贯穿全年,并不是要到年底才进行。对每位军官的考核每年完成一张正式表格和附表。附表或称支持表,通常要分4次完成,大约每季度填写一次,每次完成部分内容。正表,通常在附表完成后,以附表为基础,一次性填写完成。

  (五)考评结果形式:履职报告/军官评估报告/考评报告

  考评最终要制作成履职报告/军官评估报告/考评报告(这三个是一个东西,只是翻译的不同,下面用“履职报告”)。

  这个报告是选拔和晋升的关键依据,甚至唯一依据。

  这对于军官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从1947年到现在,美军一直在用,只是形式有所区别而已。

  履职报告包括五部分内容:

  (1)所任职务及岗位任职情况;

  (2)单位人员情况及取得的成绩;

  (3)任职表现(如领导能力与业绩表现);

  (4)任职鉴定(基于事实);

  (5)晋升建议。

  最后三项很重要,美军通常要求用数据比较与分类总结来说话。

  比如,五个部门长中排名第一。

  如果不给出排名,就没有资格参加选拔和晋升。

  履职报告基本上有四种:

  (1)每年一次的定期履职报告;

  (2)上级人事变动引发的履职报告;

  (3)你的离职交接引发的履职报告;

  (4)就一系列定义明确的特殊条件下的特别报告(各军种有明确规定)。

  这里要注意,因为美军坚持熟悉的人来考评工作表现,所以你上级或你自己调动时,一定要做履职报告,否则你的工作表现就没有结论。

  美军人力资源体系建设的基本问题系列文章

  1.组织能力优势——美军持续致胜的直接原因(上)

  2.组织能力优势——美军持续致胜的直接原因(下)

  3.美军士兵管理制度研究——组成、来源、考评和晋升

  4.美军军官管理制度初探——性质、管理法规、分类和来源

  5.美军军官考评晋升制度研究(一)——制度建立的基本假定

  6.美军军官考评晋升制度研究(二)——军官考评的基本问题

  7.美军军官考评晋升制度研究(三)——军官选拔与晋升问题

  8.美军军官考评晋升制度研究(四)——将军的选拔与晋升问题

  9.美军军官考评晋升制度研究(五)——美军军官考核中的公开博弈


源自:军事化管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