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建新

 卢易白 2017-02-10
行笔确实是看出来相当快。我记得早年一位书法家谈写草书时说,古人写草字也不见得快,甚至比写楷书还慢。这些原则值得重视,因为行笔过快,有些笔法效果就出不来。比如大字的一捺,往往是波浪线,最后收笔还有正捺、反捺之分;如果行笔过快了,就只能写成一段直棍子,并且连起笔、收笔所要求的形象也不会有了。你喜欢碑刻风度,这也很对,也是一种典型的审美观,即名家所称道的“金石味”。不过,用正常的新毛笔写也并不仿碍金石味,因为写字的原则一般是要求起、收笔要藏锋,所谓无垂不缩,无往不复。这样,笔划就不易出锋,不影响金石味。再就是行笔不能过快,要留得住笔,古人说“如屋漏痕”,这样笔划就凝重,金石味即较易显现。若用秃笔,反而会受制,使笔划不易出现毛笔字的韵味,变成了大的硬笔字。记得有些名家就曾批评过清末何绍基“燎毫”写字的做法。如果追求金石味,那就继续临写圣教序正好,每天轮流着练一练自己想写的书体如草书什么的,也用不了多少时间。边写边听一听播经机,也很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