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秦明的小说里可以学到哪些法医知识?最近热播的《法医秦明》看了吗? 有没有不爱男主的颜值更爱原著情节的? 小咖仔细钻研了一番原著小说 get了很多法医学知识 感觉打开了新世界 你够胆来看吗? ![]() 血迹颜色 血迹的颜色反映血迹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时间越长,颜色会越深。 伤口分布 如果一个人在被约束或者昏迷的状态下被打击,伤口应该很密集;如果在有反抗能力的情况下被打击,伤口会分布得很散。 死亡时间 尸体的角膜呈云雾状,半透明,还可以看得见瞳孔,这是死亡四十八小时之内的征象。 尸斑基本稳定,指压不褪色,说明是死亡二十四小时以上。 照相固定 尸检前的照相被称为固定。因为解剖检验会破坏尸体的原始状态,所以这一个环节尤为重要。技术员会对尸体的面部、颈部、正面全身、背部全身、双手双足、头顶、足底先进行一轮拍照,固定原始的尸体状态。然后法医再开始尸表检验,尸表检验的目的是了解尸体表面的损伤情况以及收集可能在尸体上残存的线索和痕迹。 约束伤 双侧肘、腕关节和膝、踝关节。这些关节处的皮下出血,称之为约束伤。凶手在行凶过程中,如果有对被害人约束的动作,那么最有可能的就是这几个关节,只有控制了这几个关节,才能控制被害人的活动。 死后创伤 创口周围皮肤无卷缩,断段软组织无明显生活反应。这是死后损伤。 生前损伤有出血,是因为人的心脏在不断搏动,像泵一样把血液挤压到全身各处的血管内,一旦有血管破裂,被挤压上来的血液就会源源不断地从破裂的血管处流出。除非破裂的是小血管,凝血因子可以封住破裂的地方。人死亡后,虽然没有泵把血液推送到各处,但是一旦血管有破裂,加之尸体的体位变化,血管的张力会随之变化,那么血管里原有的血液会因为血管张力的变化而从破裂口中流出。所以死后也会流血,但是量不多。 对冲伤 对冲伤是一种特征性的脑损伤,特征就是着力点的头皮有损伤,其下脑组织有损伤;同时,着力点对侧的脑组织也会发现损伤,但是这里的头皮没有受力,所以没有损伤。 对冲伤一般发生在头部减速运动(如摔跌、磕碰)过程中。 头部星芒状伤口 头部星芒状的创口皮下有囊腔状。一般这样的创口,是额部和质地坚硬的地面接触并且有角度位移才能形成。也就是说额部和地面接触的一瞬间,有一些位移。因为这个位移,使皮肤和骨骼错开位置,撕开了连接皮肤和骨骼的皮下组织而形成囊腔。这种伤口在柔软的泥地上难以形成。 有这种擦蹭位移,会在面部,尤其是在创口内遗留泥巴。 爆炸伤 爆炸损伤从机理上看,主要是由冲击波、高温、爆炸投射物组成。冲击波致伤成为爆炸伤的主要损伤,冲击波损伤又分为超压、负压和动压。 超压作为爆炸伤主要机制又分为压迫效应(就是挤压胸腹内脏受损)、内爆效应(就是体内气体被压缩继而膨胀,体内爆裂)、碎裂效应(就是产生拉伸力拉碎躯体)、惯性效应,以及压力差效应(就是血管内压力差导致血栓)。” 机械性窒息死亡 死者的眼睑有密集排列的出血点,指甲和趾甲都呈乌青色,口唇黏膜有多处局限性出血和破损。根据这些征象,可以初步判断死者是被他人捂压口鼻腔导致机械性窒息死亡。 烧死尸体呈斗拳状 在烧死的案例中,可以看到死者呈现出斗拳状的姿态,是因为人体的肌肉遇到高温后,发生挛缩,肢体顺着关节的方向蜷缩,双腿、双肘和双腕一蜷缩,看起来就像是在打拳击一样,所以称之为斗拳状。 但是产生斗拳状的原理,是肌肉遇到高温后挛缩。那么死后的尸体的肌肉,遇到高温也会挛缩,也会产生斗拳状。所以斗拳状的尸体是火灾现场尸体的征象,和生前烧死还是死后焚尸没有关系。 来源 | 秦明《第十一根手指》、《尸语者:公安厅从未公开的法医禁忌档案》 文艺连萌成员@文化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