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能把蒙古打跑,那为何建国后百年间,仍然奈何不了一个蒙古?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17-02-10

随着明朝的那些事儿的流行,有明一代的历史为更多人津津乐道。起于史上最微末出身却成就至尊帝业的洪武已然让人喟叹跪拜看傻眼,夺位酷烈却又事功煊赫的永乐更是久居各大皇权阴谋故事排行榜的前列,万历时期精彩曲折的援朝抗倭战争,还有内阁斡旋变法革新的激荡人心......悬念迭出精彩不断。然而,历史总是一分为二的。

作为最后的汉家王朝,明朝为很多人偏执地美化,这绝非客观自信的大历史观。尊重历史,才是以史为镜,自强不息的第一步。

作为元朝的终结者,朱元璋于一三六八年正月在应天府(南京)称帝,建立了大“明”王朝。从政治形态上消灭蒙古人的国号“元”。此后朱元璋和朱棣,先后十几次北伐蒙古,然而均告失败。试问:明朝为何建国150年后,仍然奈何不了一个蒙古?明朝能把蒙古打跑,那为何建国后百年间,仍然奈何不了一个蒙古?

以下试与诸位史学爱好者一探明朝军事几大弊病:

一、为防割据监控重镇,军队陷溺于防御

朱元璋的北伐。明朝建国初年进行第一次北伐,朱元璋派遣名将徐达、常遇春率领三十万大军北上讨伐蒙古残余。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成功的北伐(蒋介石的北伐只完成了一半)似乎预示着明王朝的开国鸿运,名将出马势如破竹,元朝皇帝被赶回蒙古草原,有元一代作为一个朝代正式终结。但是曾经显赫无极的蒙古贵族们幻想复辟,一次次率军南下,朱元璋为了保证刚刚建立的统治,命令徐达们进行了著名的八征蒙古。面对神出鬼没的游牧民族,巅峰状态的明军仍然无法把他们彻底消灭。

朱棣的御驾亲征!这是目前流行的历史宫斗剧里面最耍帅的一幕(想起明妃传里面的尊上,额......)到朱棣在位时期,又进行了五次北伐蒙古!但是,事与愿违,五次北伐动辄几十万军队补给,但战果寥寥。堪称最像他老子洪武帝的永乐帝,手段才干勤奋意志上都不逊色,可是在对于蒙古人的问题上却不可同日而语,这是为什么呢?明朝能把蒙古打跑,那为何建国后百年间,仍然奈何不了一个蒙古?

还不就是制度问题。将首都迁到北京以后,明朝陆续开始中央集权的进程,对外,在军事方面,陆续建立九边军事重镇戍边国防。对内,为防止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明朝启用了两套班底抑制军事力量和武官。一是文官高于武官,同一级别情况下,武官要受文官的节制。第二个就是著名的顽疾任用阉党,每个军事重镇,皇帝都会派出一个太监来监控。当九边重镇建立完毕,武将也都集体陷入被动防御状态,战斗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压抑,很少主动出击。

二、正规军数量减少,私兵战斗力不足

明朝中期之后,卫所军制度全面崩溃,朱元璋认为可以流传千万世的制度昙花一现。军队将领大量私吞军田,致使很多军户沦为将领耕种的佃户,要么就失去土地成为流民。再加上承平日久,明军战斗力明显下降,士兵大量逃亡,再加上将领吃空饷,多种因素造成了固守要塞是明军的唯一正确姿势。但为了避免被弹劾,将领们也多少需要做出一些战绩。明朝能把蒙古打跑,那为何建国后百年间,仍然奈何不了一个蒙古?

因此,私养兵出现。十分之一左右的士兵被精选出来进行严格训练,配备良好的装备给予相应的福利待遇。遇到战事,就率领这些私兵出战。虽然无法立下大功劳,但也免于被朝廷责难。但是这个法子只能对付小股的蒙古兵,一旦蒙古军队主力南下,各镇军队都不敢出战和追击。

面对外敌入侵,只有家国一体,才最具有战斗力。堂堂国家军队腐败不堪,弄得兵不聊生,哪里谈得上战斗力呢?亡国后的蒙古人的游击队,竟然始终是明朝军队永远的噩梦。

三、朝政昏聩,备受侵略耻辱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何况敌人一直在卧薪尝胆。到嘉靖皇帝在位的中期,蒙古俺答汗部异军突起。这个只有二十多万人口的部落,排除老弱妇孺,战斗力只有六到七万人,却对九边重镇都交过手,令明朝无可奈何。京师三大营的战斗力形同虚设。终于在一五五零年,俺答汗率领五万多蒙古军南下,明廷各镇军队竟然无一敢于应战。明朝能把蒙古打跑,那为何建国后百年间,仍然奈何不了一个蒙古?

危难之时有忠臣,更有浑水摸鱼的奸臣。大同镇的总兵仇鸾,竟然仅仅因为前后几次利用重金安抚住了俺答汗,就被皇帝和将领们认为是退敌有方,被封为大将军、直至太子太保!接管京师三大营。权势一时堪以比肩严嵩。朝廷昏聩至此,令人汗颜。

历史就是这么讽刺,是明是昏只能看做皇位的那个人了,所以,人治就是不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