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峡西岸经济区”最大新能源生产基地——中硅索纳(厦门)新能源有限公司 让太阳的能量造福人类

 张桂元z8188 2017-02-11

“海峡西岸经济区”最大新能源生产基地——中硅索纳(厦门)新能源有限公司

让太阳的能量造福人类

文∕本刊记者 李军 刘小渡 图∕李刚

 

 说到光伏发电,人们往往会想到那些巨大的太阳能电池阵列,而年轻的朋友们会马上联想到美国电影《变形金刚》中那些具有“超能力”的“汽车人”所配备的能量块。

 前不久,记者来到“海峡西岸经济区”最大的新能源生产基地之一——中硅索纳(厦门)新能源有限公司,公司总经理洪诗转介绍说,光伏发电就是让太阳光照射在硅材料上产生电流直接发电,使其能量达到最佳转换的效果。而目前我们以高晶硅材料应用开发形成的产业链条,在业内称之为光伏产业。光伏效应的重要条件就是离不开太阳能资源,而太阳能资源则具有永不枯竭的优势。

     中硅索纳(厦门)新能源有限公司是一个极富科技创新的年轻团队,是中硅融德投资集团旗下控股企业。2015年10月,公司引进开发的德国及国产电池片生产线完成调试并进入批量生产,接踵而至的销售订单遍及国内外。公司的目标是,脚踏实地做好生产建设,争取在5 年内发展成为国际行业的一线品牌。公司研制的一种渐变结构的选择性发射极太阳电池及制作方法,获得国家专利。此外,中硅索纳(厦门)新能源有限公司还在生产中推广应用自主研发的一系列科研成果,使其成为我国光伏发电发展的重要引擎。

      澎湃的“新能源”创新动力从何而来?中硅索纳(厦门)新能源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闻振利说:“来源于勇攀世界新能源发展应用高峰的坚定信念,来源于一切为了祖国新能源行业繁荣兴旺的使命担当。”

 
人工复检严把产品质量关


总经理洪诗转华丽转身


为新能源开发倾其所有


     中硅索纳(厦门)新能源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的研发、制造、销售和光伏电站建设于一身的高科技企业,隶属于中硅融德投资集团。

     中硅索纳(厦门)新能源有限公司采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全自动化的设备、设施,汇聚了一批具有丰富的光伏领域从业经验的技术、管理、营销人才团队,全公司500多名员工,平均年龄30岁。公司联合知名的太阳能技术研究机构,采用最新的太阳能电池制备工艺,通过有效控制原辅料采购、科学的生产管理和严密的质量体系,从而实现高效率、高稳定、低成本的光伏产品的制造,以满足国内、国际光伏发电市场的需求。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光伏发电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70年代,由于两次石油危机的影响,光伏发电在发达国家首先受到高度重视,发展迅猛。自1969年法国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太阳能发电站,太阳能发电的比例在欧美国家逐渐提高,太阳能光伏技术也得到了不断发展。

  如果你是有心人,就不难发现,目前我国太阳能发电已成系统,并网发电和独立式发电应用系统已经实实在在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在中国很多大中型城市、甚至一些偏远地区,太阳能路灯的使用很普及,还有住宅区的照明、机场照明、医院照明、公交站牌指示灯等,都可以不依赖城市电网供电,只用太阳能电池组件将光能直接转换成了电能,多余的电量被储存在蓄电池里,待需要时再释放出来。

  正因如此,利用太阳能这一新能源造福人类,便成为10年前年仅34岁、并且是当时厦门最大的酒楼海港城老板洪诗转的梦想。总经理洪诗转是从泉州英山镇一个贫寒农家走出来的孩子,从十七八岁在厦门做小生意开始,无畏吃苦,不怕受累,风里雨里,白手起家一直做到两个亿的资产。但这个极富梦想的年轻人,却丝毫不为自己的成功所陶醉,更没有躺在个人的金山银山上贪图安逸,在他成为名符其实的大老板时,他果断地把目光投向了国家新能源战略项目,当时国家鼓励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并出台了一些关于发展新能源的政策,其中《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当时已在某些城市和地区公布实施。

  洪诗转非常兴奋,很快进入光伏发电这一领域,联合国内知名的太阳能技术研究机构和团队,和朋友一起创办了索纳新能源公司,进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和发电研发事业。可是索纳新能源公司成立一年多,便遇上国际反倾销,产品滞销导致资金链断裂。为了维持索纳新能源公司的继续生产和经营,洪诗转毅然决然把自己经营多年的酒楼卖掉。他的这一“壮举”也被后来收购索纳新能源公司的中硅融德投资集团董事长李华感动,中硅融德投资集团不仅收购了索纳新能源公司,投入巨款延续开发生产、开发和营销,而且继续让洪诗转担任总经理。

  2015年,国家工信部公布当年1月至5月电子信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其中光伏相关行业投资回升,同比增长62.8%。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最新发布的年度新能源展望报告,我国零碳排放能源发电量将在2033年超过化石能源成为发电的主力军,其占整个发电市场的比例将在2040年达到65%;风能与光伏的比例从2014年的5%激增到2040年的37%。

 风劲正是扬帆时,策马扬鞭再奋蹄。从2015年4月,中硅融德投资集团在厦门火炬高新区投资控股中硅索纳(厦门)新能源有限公司,中硅索纳(厦门)新能源有限公司便以全新面貌闪亮登场,专业从事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太阳硅锭、硅片的研发、制造和销售。在洪诗转总经理的带领下,规划用5年时间,经4期建设,最终形成年产2.5GW光伏垂直一体化产品能力,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最大的新能源生产基地之一。


中硅索纳(厦门)新能源有限公司常务副总闻震利博士与电池事业部生产主管一起探讨人工复检严把产品质量关


 

总工程师闻震利视厂如家


为开发光伏发电举家搬迁


 来到车间,我们穿上洁净的工作服,经过严格的除尘处理,进入操作间。

  仅仅一年,中硅索纳(厦门)新能源有限公司与德国Centrotherm和中科院电工所等科研院所紧密合作,依托厦门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区位优势及企业完备的人才培育储备体系和高额经费的投入,已经形成中国东南部太阳能光伏技术高端研发中心。

  总工程师闻震利介绍说,公司一期项目——年产100MW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和年产100MW太阳能组件生产线业已建成投产。2016年年底二期项目竣工时,公司已经拥有300MW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和500MW太阳能组件生产线。

  记者在总工程师闻震利的带领下,沿着太阳能组件生产线、太阳能电池生产线等逐个车间采访查看。闻总工程师说,公司现有设备年产能是400MW,考虑到旺季组件订单交期重叠而淡季订单少的情况,预计原有设备产能在今年9—10个月里达到400MW产能比较困难。因此2016年上半年,公司将对二楼组件手动生产线进行技术化改造,在3台层压机、2台EL、1台打胶机、1台IV测试机组成的手动生产线的基础上,增加2台串焊机,2台层压机、1台削边机、一台组框机、1台灌胶机、1条固化房、部分流水线连接体,开发成一条全新的100MW半自动生产线,加上原有的400MW的全自动生产线,公司组件年产能可达到500MW。

 总工程师闻震利对一台台、一件件、一组组的设备细细介绍,如数家珍。


组件技术总监吴浩一丝不苟把握产品质量

  

闻震利总工程师是全国著名光伏产业专家,拥有上海交通大学的双学位本科和硕士、中科院博士学位。他曾经在美国独资企业、中国500强国企、中国民企担任高级技术管理职务。拥有国内外专利15项,专长于光伏电池光电通讯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创新。他曾经获得江苏省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江苏省博士聚集计划人才,镇江市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杨中市“江雁计划”人才,福建省泉州市优秀人才等诸多荣誉。

  闻震利全家原来居住在上海,供职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内核心地带的菲尼萨光电通讯有限公司。在那个公司7年里,他是研发班组研发创新的领军人物。

   2009年,闻震利虽然已经40多岁了,但是他仍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修光伏技术博士学位。他怀揣着“索取太阳光,纳福全人类”的梦想,不仅让自己来了一个华丽的转身,而且让事业也更上层楼。

 在研究所期间,他主要研究方向为激光掺杂选择性发射极电池和局部背场钝化电池研究。此时福建省厦门市的索纳新能源有限公司——中硅索纳(厦门)新能源有限公司前身,正在寻找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专家,当找到当时还在中科院读博的闻震利时,对他博士研究课题的产业化前景非常看好,经过3个月的调研、考察、咨询等工作,最终决定以高新邀请闻震利为公司的技术副总经理,主持开发“激光掺杂选择性发射极晶体硅太阳电池”的产业化,并和中科院电工所签订了技术合作开发协议。在此期间,闻震利筹建了公司的研发、工艺、设备、质量和生产团队,开始了复杂的产业化科研项目的研究和开发工作。从制定技术可行性方案开始,闻震利领导了试验验证,设备选型和定制,厂房建设、厂务安装、设备安装、设备调试、工艺调试等,大规模生产和销售整套研究开发的过程和诸多项目。

  在开发研制中,闻震利把公司当作自己的家,吃在厂区,睡在研制室,和研发人员一起参与设计和开发,和工人一起安装和调试。在设备工艺调试阶段,闻震利更是以身作则,主持大大小小的会议,把一个个复杂的项目分解成环环相扣的子项目,采用科学的项目管理方法和工具,按时按质,低成本高质量地完成每个子项目。最终建成了360MW的大规模生产的激光掺杂选择性发射极太阳电池生产线,60MW投产销售成功,300MW也安装完成。

 此条生产线为当时世界上首条激光掺杂磷硅玻璃选择性发射极电池生产线,电池效率比普通电池效率高0.3%,每年多为企业盈利1500万元。全部达产后每年多为企业盈利9000万元。此项目成功入围“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领域2012年国家科技计划预备项目”,为今天的中硅索纳(厦门)新能源有限公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和科技支撑。

 为了光伏发电事业,闻震利总工程师举家从繁华、安逸的上海市搬迁到祖国边陲海峡西岸,全家老少在厦门市安了家。闻总工程师说:“我国太阳能总辐射资源非常丰富,厦门又独占太阳能发电的天时地利。据科学家估计,在过去漫长的十一亿年当中,太阳只消耗了她本身能量的2%,今后数十亿年里太阳也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所以太阳可以作为人类永久性的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她给地面照射15分钟的能量,就足够全世界使用一年。所以,我热爱我的事业,我愿为太阳能服务祖国、造福人民付出我毕生精力,无怨无悔。”


《中华英才》编委刘小渡与中硅索纳(厦门)新能源有限公司常务副总闻震利博士深入生产一线

 

中硅索纳新能源新型团队


为阳光造福人民而快乐

 

 中国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太阳能资源大国,具备广泛应用光伏发电技术的地理条件。据科学家论证,1平方公里安装100兆瓦光伏阵列,每年可发电1.5亿度。我国有荒漠面积108万平方公里,如果开发利用1%的荒漠,就可以发出相当于2003年全国一年的用电量。

 在中硅索纳(厦门)新能源有限公司,500多名员工深深地懂得: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为光伏发电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能源。即使在特殊天气和自然灾害来临时,光伏发电的独特优势也能显现无遗。甚至当传统电力系统无法供电时,太阳能发电设备可以迅速恢复供电,成为救命的能源。实践证明,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优势,还非常适合在偏远山区或牧区应用,能真正造福贫困和边远地区,为分散在牧区的农牧人民提供家庭用电,创造出独一无二的经济与便利条件。

  在中硅索纳(厦门)新能源有限公司采访时,公司技术总监吴浩说,2015年3月,国家能源局下发《2015年光伏发电建设实施方案》,对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及全部自发自用的地面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不限制建设规模,各地区能源主管部门随时受理项目备案,电网企业及时办理并网手续。项目建成后即纳入补贴范围,从政策层面为分布式光伏市场扫除了障碍。吴总监兴奋地说:“此外,国家能源局、发改委、工信部、银监会等多部委陆续出台支持政策,极大地改善了光伏发电尤其是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市场环境。这无疑为我们公司全体员工打了一针兴奋剂。”

 鉴于国内分布式光伏市场正在蓬勃兴起,中硅索纳(厦门)新能源有限公司也把目光投向分布式光伏市场。去年经过全厂员工努力,奇迹般在一年内啃下了工艺设备的复机、自动化设备的安装及调试、丝网印刷方式、刻蚀水膜改造、工艺设备备件整理及采购、水电气的配送维护及节能降耗、厂务设施的安装及改造等一个又一个硬骨头,设备改造完成后,设备的稳定性提高,电池片效率和产能表现有了突飞猛进的改进。

  研制开发光伏发电高新技术产品,是中硅索纳(厦门)新能源有限公司开发研制团队智力和毅力的结晶,对中硅索纳(厦门)新能源有限公司研发班组的技术骨干们来说,既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与技术、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要具备踏实的工作作风和顽强的意志。尽管所有研发班组的成员都是通过招聘进来的,但是经过共同研制开发的“战斗”洗礼,相互都结成了牢固的战斗友情。因为,研发的艰苦性和独特性告诉他们,只有互相信任,互相支撑,才能构建起攀登新高的阶梯。他们彼此感染,视研发成败为荣辱,形成了勇往直前的团队精神。他们凝聚在研发和创新的事业中,虽然有时会觉得异常艰苦和寂寞,但是聚在一起又很开心。他们每个人都懂得了如何去享受研发和创新的过程,以及分享共同劳动所得来的成功喜悦。


《中华英才》编委刘小渡与组件技术总监吴浩在一起

     

     在研发最艰苦的日子里,手机“研发群”上你唱罢来我登场,各显身手,各不相让,创意之火绚丽无比。组员时而碰到一起,很快就像点燃的爆仗,争论得难分上下。真理往往愈争愈明,最终一套成熟的研发方案形成了。在方案细化和项目实际研制过程中,技术人员个个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付出了超出常人的努力。团队每个成员,白天按照详细计划都扑在实验室里,到了晚上,继续挑灯夜战,党员们即使动员大家回家休息,但大家仍然留在实验室里“战斗”。有的工程师为了解决某些细小问题,甚至连续几天都吃住在组里。大家把实验室当成了家,把各自手头研发的项目当成了自己的孩子来呵护。工程师小吴,曾遇到一个从未碰到过的棘手问题,但他却不燥不恼,细心查阅资料,反复做实验,反复调试,失败了再从来,反反复复,精益求精。刻苦攻关,艰难付出,最终换来丰硕成果。

     新能源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解决传统能源的短缺和环境保护,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已经显现无疑。总工程师闻震利对记者说:“我们太阳能电池生产线是引进全套德国的主生产设备,从制绒开始一直到丝网印刷,同时配以国内最先进的全自动化机械手,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相当稳定,无论是工艺上,还是扩散方面都是经得起考验的。可以看到,我们这个全自动化的组件生产线,从上料开始一直到下料,分选包装、全自动化,全部都是机械手进行操作,这样的产品质量更加稳定,产能更大,前景非常看好。”

      来到2016年,经过大家共同努力,新产品终于提前研发成功,并在最短的时间内生产出样品,得到了相关客户的认可和赞赏,为公司的发展赢得了主动。同时,该产品的研发成功,开创了光伏产业的崭新篇章,推动了光伏产业的发展。







   《中华英才》半月刊创刊于1989年10月,由邓小平同志题写刊名。是中国最早以人物报道为重点的大型综合性新闻半月刊,每月1日、16日在北京出版。由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主管、主办。创刊26年来,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已经在海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形成自身品牌优势。

    《中华英才》秉承“宣传当代杰出人物,记录改革开放进程,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办刊宗旨,坚持独家、真实、客观、严谨的办刊理念,始终关注中外高端人物,关注重大新闻事件,关注为民族振兴、人类进步作出杰出贡献的优秀人物和英雄群体,报道范围涵盖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技、教育、艺术、文化、卫生、体育等各个领域。《中华英才》拥有强有力的采编力量,图文转载率在期刊中名列前茅。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领导曾有这样的评价:“《中华英才》坚持正确的出版方向,不断提高宣传艺术,尽心竭力地推出一大批各条战线上的中华英才和英雄集体,浓墨重彩地宣传着我们伟大的变革时代、中国人民的伟大成就和光荣业绩,富有色彩地介绍了中外对世界有影响的各界人士,是我国期刊之林中有影响的刊物,在我国对外交往中,特别是在经济、政治、文化、外交方面都发挥着很好的作用。”

      多年来,《中华英才》聚合各方资源,积极拓展产业链,取得了新的发展。刊社先后主办的“省部长联谊会”、外交官联谊会”、“百名英才书画展”和连续四届举办的“中国年度英才”推选活动等,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