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鸿章死后本可配享太庙,被此人一句话搅黄!

 等待MYLOVE 2017-02-11

李鸿章,字少荃,安徽合肥人,道光年间进士,曾任湖广总督、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掌外交、军事、经济大权,建立北洋海军。他一生中心耿耿、鞠躬尽瘁,不避艰难险阻,敢于任事。

关于李鸿章的功过是非,历史上众说纷纭。早些年,我国的历史教科书上曾经将他描述成“卖国贼”。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理念的变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位李鸿章正名,认为他虽然争议很大,但是其历史功绩却不容忽视。

李鸿章死后本可配享太庙,被此人一句话搅黄!

身处晚清大变革时代,他开展洋务运动,引领北洋集团,拉开了中国工业化的大幕,修铁路、建工厂、组海军,在保持社会秩序的前提下,应对“中华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不愧为推动中国近代化的第一人。不能因甲午战争的失败,就全盘否定他的功绩。

如今的史学界一致认为,李鸿章是站在时代浪尖上的改革者,是19世纪中国对外认识最为清醒的人物,以他为领袖的洋务派是中国工业革命的先驱。

历史上的李鸿章,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不仅为晚清时期社会的进步贡献了一份力量,更是清朝唯一在京城建立祠堂的汉人官吏。祠堂建立后,光绪皇帝还专门赐了匾额,亲书“功昭翌赞”四字,春秋两季,朝廷还派专人前来祭祀。

李鸿章死后本可配享太庙,被此人一句话搅黄!

为什么专门为李鸿章建祠堂呢?很多人可能认为,是由于李鸿章功绩大。然而,《异辞录》中却认为,当时的朝廷本来是想让李鸿章死后配享太庙的,后来却被一个人的一句话给搅黄了。

这个人叫鹿传霖。《异辞录》中记载:定兴鹿文端(鹿传霖),拙于言论。内调枢廷,耳已重听,尤不能有所建白;然有时一语隽永,为福不足,为害有余。李文忠(李鸿章)薨,闻于西安行在,两宫震悼,诏加优恤,已将侑食太庙,枢臣出拟懿旨。

定兴突问曰:“祀于何处?”时议:配享文宗(咸丰),则咸丰朝文忠方仕,未立功勋;配享穆宗(同治),中兴勋业,不乏其人,未可显分厚薄;配享德宗(光绪),其时,上正年富,则懿旨之中不易措词。因而搁置。

李鸿章死后本可配享太庙,被此人一句话搅黄!

由此可见,就是因为当时鹿传霖的一句“祀于何处”,在李鸿章死后配享太庙的事儿就给搅黄了。

太庙没进成,后来就为李鸿章建了这座祠堂,俗称李公祠,位于东城区西总布胡同27号,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由李鸿章生前寓所改建而成。该祠堂长144米,宽58米,占地面积812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仪门、享堂及东西配房、碑亭等。

李鸿章死后本可配享太庙,被此人一句话搅黄!

1949年9月,李鸿章祠堂被辟为北平市第一人民教育馆分馆,后改为北京市第一人民文化馆分馆、东单区文化馆、东城区文化馆。1978年拆除前院建筑及大门,建成两层的东城区文化办公室的办公楼。现为北京东方文化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办公用房,门牌仍为“西总布胡同27号”。

1991年拆除后院享堂、配殿及剩余的院墙,建成四座楼房,东城区档案局和档案馆迁入至今,大门朝北,门牌“外交部街甲28号”。

李鸿章死后本可配享太庙,被此人一句话搅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