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人:王金玲 公丽凤 程晓凤 张美佳(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红树莓玫瑰花果茶的制作方法,属于果汁类饮品领域。以红树莓果实和干玫瑰花为主要原料,红树莓榨汁得到红树莓果汁,玫瑰花加纯净水浸提得到玫瑰花水提液,将红树莓果汁、玫瑰花水提液、精制白砂糖、蜂蜜与复合稳定剂按照一定比例调配,经过脱气,灌装,杀菌,冷却,得到红树莓玫瑰花果茶产品。所得的产品具有鲜艳的树莓红色,具有红树莓与玫瑰花的典型香气,入口细腻润滑,酸甜爽口,芳香诱人,老少皆宜。本制作方法操作简单,得到的产品具有很强的保健功能,市场前景广阔。) 果,清洗,打浆,去籽,得到红树莓果汁;(2)、玫瑰花干花蕾破碎,水提,得到玫瑰花水提液;(3)、将红树莓果汁、玫瑰花水提液、精制白砂糖、蜂蜜、复合稳定剂按照一定配比进行调配, 得到红树莓玫瑰花果茶初产品;(4)、将红树莓玫瑰花果茶初产品进行脱气,灌装,杀菌,冷 却,得到红树莓玫瑰花果茶产品。 2. 如权利要求1 所述的红树莓玫瑰花果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打浆步骤 前,需要在红树莓果实中加入红树莓果实质量1-3 倍的纯净水,此纯净水中含有质量百分 比0.4-2.5% 的柠檬酸。 3. 如权利要求1 所述的红树莓玫瑰花果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去除果籽 步骤为使用滤网,将打浆后的红树莓果浆中的果籽过滤除去,得到所述的红树莓果汁。 4. 如权利要求1 所述的红树莓玫瑰花果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取玫瑰花干花蕾, 去除花托,得到玫瑰花叶,玫瑰花叶适度破碎,按照玫瑰花叶与纯净水为1g:30-70g 的比 例,加纯净水在60-100℃的水浴中浸提45-75 分钟,浸提后过滤,1-3 次浸提,合并浸提液, 冷却,得到玫瑰花水提液。 5. 如权利要求4 所述的红树莓玫瑰花果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玫瑰花叶 加纯净水浸提的过程要在密闭条件下进行,防止玫瑰花叶中香气成分挥发。 6. 如权利要求1 所述的红树莓玫瑰花果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红树莓玫瑰花 果茶产品调配配比为:将所述红树莓果汁30-70g,所述玫瑰花水提液20-60g,精制白砂糖 5-15g,蜂蜜0.2-1.5g,复合稳定剂0.1-0.3g,进行充分混合调配,得到红树莓玫瑰花果茶 初产品。 7. 如权利要求5 所述的红树莓玫瑰花果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稳定剂 含有琼脂、果胶和卡拉胶,复合稳定剂中三者的质量比例为30-60:20-40:10-30。 一种红树莓玫瑰花果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果汁饮品的制作方法,尤其是一种红树莓玫瑰花果茶的制作方 法。 背景技术 [0002] 树莓为蔷薇科悬钩子属的多年生落叶性灌木型果树,果实又称覆盆子、托盘、马 林,风味独特,在国际上被誉为“黄金水果”。据分析,树莓果实含丰富的有机酸,维生素A、 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等多种维生素及人体必需的8 种氨基酸;还有丰富的矿 物质、黄酮、花青素及挥发油、酚类、萜类等有效成分;树莓果实也含大量的天然SOD(超氧 化物歧化酶)、鞣花酸、树莓酮、水杨酸(天然阿司匹林)、维生素E 等物质,具有壮阳、美容、抗 癌、抗衰老、降脂、降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功效,是一种极具生物学功能和营养价值的 天然水果,其抗氧化、抗衰老功能居于各种浆果之首。 [0003] 我国红树莓资源丰富,近年来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但由于红树莓鲜果柔嫩多汁,保 藏时间短,只能季节性消费,国内大量鲜果冷冻后出口,经济附加值低。国内市场红树莓产 品种类少,品种单一。以红树莓果实加工制作成果汁产品后能保留鲜果的营养价值,满足不 同季节的消费要求。 [0004] 玫瑰是蔷薇科蔷薇属的多年生常绿落叶灌木,其花色诱人,香气浓郁,可作为香 料、熏茶、制酒、配置甜食,也可入药、制茶等。2002 年3 月5 日卫生部颁发的《关于进一步 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中明确规定,玫瑰花可用于保健食品。玫瑰花含有300 多 种化学成分,如槲皮甙、含香精的脂肪油、有机酸等有益美容的物质,还含有人体必需的18 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其中玫瑰花中含有黄酮和花色苷两大类色素。黄酮类化合物具有 维生素P 的作用,能促进维生素C 的吸收,防止坏血病,同时它还具有利尿、杀虫、抗菌、扩张 冠状动脉、利胆、调整血压、祛痰等生理活性,而多酚类物质具有抗氧化、抑菌、稳定色素、除 臭、增加食品风味等作用。据《本草纲目拾遗》载:“玫瑰花活血、行血、健脾降火、理气调经、 滋补养颜”。现代医学认为,玫瑰花具有解闷、解郁、化胃气、解毒,去除抗生物质等所致的药 害,平衡内分泌,缓和神经疲劳、宿醉、更年期障碍、便秘、除斑等功效。由花体制的芳香油, 可作为高级香料;花入药,理气活血、疏肝解郁,主治肝胃气痛、食少呕恶、月经不调、跌打损 伤等症。 [0005] 玫瑰花一般用来制作各种茶点,如玫瑰花饼、玫瑰花羹、玫瑰花茶、玫瑰糖、玫瑰花 果酱、玫瑰糕、玫瑰酒等产品。 [0006] 市场未见以红树莓与玫瑰作为主要原料的饮品,将红树莓与玫瑰花配合制成果茶 产品,不仅可以充分保留红树莓与玫瑰花原料里的营养成分,而且具有滋阴补阳的双重功 效,充分发挥红树莓与玫瑰花的生理功能,得到营养丰富,色泽怡人,老少皆宜的保健型饮 品。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提供一种红树莓玫瑰花果茶的制作方法,填补市场红树莓及玫瑰花饮品的 空白,给消费者提供一种保健型功能饮品。 [0009] 一种红树莓玫瑰花果茶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的制作工艺:(1)、红树莓选 果,清洗,打浆,去籽,得到红树莓果汁;(2)、玫瑰花干花蕾破碎,水提,得到玫瑰花水提液; (3)、将红树莓果汁、玫瑰花水提液、精制白砂糖、蜂蜜、复合稳定剂按照一定配比进行调配, 得到红树莓玫瑰花果茶初产品;(4)、将红树莓玫瑰花果茶初产品进行脱气,灌装,杀菌,冷 却,得到红树莓玫瑰花果茶产品。 [0011] (1)、红树莓选果,清洗,打浆,去籽,得到红树莓果汁:选取新鲜成熟的红树莓果 实,去除生果、烂果,用清水冲洗,去除杂质及果梗等异物,沥干水分,以榨汁机打浆,打浆 后,去除果籽,得到红树莓果汁。 [0012] 所述的打浆步骤前,需要在红树莓果实中加入红树莓果实质量1-3 倍的纯净水, 此纯净水中含有质量百分比0.4-2.5% 的柠檬酸。柠檬酸的作用为进行护色,使红树莓果汁 保持鲜艳的树莓红色。 [0013] 作为优选,向红树莓果实中加入的纯净水的质量为红树莓质量的1.2-1.6 倍;纯 净水中含有的柠檬酸的质量百分比为1.0-1.5%。 [0014] 加入纯净水会加速打浆过程,使打浆过程变容易,同时增加出汁率。 [0015] 柠檬酸在此优选质量百分比条件下,对红树莓果汁进行护色,可以达到最好的护 色效果,同时,柠檬酸的加入量为最小。 [0016] 所述的去除果籽步骤为使用滤网,将打浆后的红树莓果浆中的果籽过滤除去,得 到所述的红树莓果汁。 [0017] (2)、玫瑰花干花蕾破碎,水提,得到玫瑰花水提液:取玫瑰花干花蕾,去除花托,得 到玫瑰花叶,玫瑰花叶适度破碎,按照玫瑰花叶与纯净水为1g:30-70g 的比例,加纯净水在 60℃ -100℃的水浴中浸提45-75 分钟,浸提后过滤,1-3 次浸提,合并浸提液,冷却,得到玫 瑰花水提液。 [0018] 所述浸提过程需要在密闭条件下进行,防止玫瑰花叶中的香气成分大量挥发。 [0019] 作为优选,所述玫瑰花叶与纯净水的比例为1g:45-55g ;所述水浴温度为75-80℃; 浸提时间为55-65 分钟;浸提次数为2 次。 [0020] 在此优选条件下浸提玫瑰花叶,得到所述的玫瑰花水提液,具有浓郁的玫瑰花香 气,活性物质被充分提取,色泽为淡玫瑰红色。 [0021] (3)、将所述红树莓果汁、所述玫瑰花水提液、精制白砂糖、蜂蜜、复合稳定剂按照 一定配比进行调配,得到红树莓玫瑰花果茶初产品。 [0022] 所述红树莓玫瑰花果茶产品调配配比为:将所述红树莓果汁30-70g,所述玫瑰花 水提液20-60g,精制白砂糖5-15g,蜂蜜0.2-1.5g,复合稳定剂0.1-0.3g,进行充分混合调 配,得到红树莓玫瑰花果茶初产品。 [0023] 所述红树莓果汁在所述红树莓玫瑰花果茶产品配比中占较大比例,主要体现产品 红树莓果实的特色,在此配比范围条件下,所得到的红树莓玫瑰花果茶产品具有树莓红色 和红树莓的典型香气;所述玫瑰花水提液也占有较大比例,且与所述红树莓果汁有一定的 比例关系,在此比例关系条件下,红树莓玫瑰花果茶产品同时体现玫瑰花的成分特点,具有 玫瑰花的典型花香,红树莓与玫瑰花两种主要成分相互衬托,相得益彰。再加上适当比例的 精制白砂糖对糖度的调整,少许蜂蜜对风味的补充,以及适当的复合稳定剂,得到的产品均 一稳定,香气和谐浓郁,色泽诱人,酸甜适口,老少皆宜。 [0024] 所述红树莓玫瑰花果茶产品的配比,如果出现所述红树莓果汁超出所述比例范 围,如果大于比例范围,则红树莓成分的特点突出,玫瑰花成分的特点被掩盖,产品中体现 不出玫瑰花的特色;如果小于比例范围,则红树莓的特色被玫瑰花的特色掩盖,产品的风 味、颜色、状态均会受到一定影响。与此相似,所述玫瑰花水提液超出比例范围,也会出现相 同的负面效果。 [0025] 所述复合稳定剂含有琼脂、果胶和卡拉胶,复合稳定剂中三者的质量比例为 30-60:20-40:10-30。 [0026] 作为优选,所述红树莓玫瑰花果茶产品调配配比为:所述红树莓果汁为45-55g, 所述玫瑰花水提液为35-45g,精制白砂糖为9-12g,蜂蜜为0.4-0.6g,复合稳定剂 0.2-0.25g。 [0027] 作为优选,所述复合稳定剂中琼脂、果胶和卡拉胶的质量比例为 45-50:30-35:15-25。 [0028] 在此优选条件下进行调配,得到所述红树莓玫瑰花果茶初产品,具有红树莓和玫 瑰花典型的香气,色泽为树莓红色,酸甜爽口,均一稳定,入口爽滑细腻,芳香诱人。 [0029] (4)、将所述红树莓玫瑰花果茶初产品进行脱气,灌装,杀菌,冷却,得到红树莓玫 瑰花果茶产品。 [0031] 本发明以红树莓和玫瑰花为两种主要原料,结合了二者含有花色苷、多酚、黄酮类 生理活性物质等特点,使获得的产品具有红树莓与玫瑰花的双重保健功能,既滋阴又补阳, 同时具有美容养颜、防癌抗癌、抗衰老、保肝明目、补气养血、调理内分泌、调整血压血脂、增 强免疫力等保健功能。 [0032] 产品具有红树莓和玫瑰花的典型香气,具有天然色素的鲜艳色泽,酸甜爽口,细腻 润滑,营养丰富,功能强大,老少皆宜。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实施例1 [0034] 挑选成熟红树莓,去除枝叶、烂果后,获得10kg 红树莓果实,用清水冲洗后,沥干 水分。向红树莓果实中加入含有柠檬酸质量百分比2.0% 的纯净水15kg,以榨汁机打浆,之 后以滤网过滤,去除果籽,得到红树莓果汁22.8kg。取去除花托的干玫瑰花叶0.2kg,加入 10kg 纯净水,置于90℃水浴中浸提70 分钟,过滤,浸提2 次,合并浸提液,冷却,得到玫瑰 花水提液19.6kg。将上述的22.8kg 的红树莓果汁与19.6kg 的玫瑰花水提液,混合,加入 5.2kg 的精制白砂糖,0.5kg 的蜂蜜,0.1kg 的复合稳定剂,0.1kg 复合稳定剂的组成为,琼脂 0.045kg,果胶0.032kg,卡拉胶0.023kg,调配均匀后,脱气,灌装,杀菌,冷却,得到红树莓 玫瑰花果茶产品。 [0035] 实施例2 [0036] 挑选成熟红树莓,去除枝叶、烂果后,获得10kg 红树莓果实,用清水冲洗后,沥干 水分。向红树莓果实中加入含有柠檬酸质量百分比1.0% 的纯净水10kg,以榨汁机打浆,之 后以滤网过滤,去除果籽,得到红树莓果汁18.0kg。取去除花托的干玫瑰花叶0.15kg,加 入8kg 纯净水,置于80℃水浴中浸提60 分钟,过滤,浸提2 次,合并浸提液,冷却,得到玫瑰 花水提液15.7kg。将上述的18.0kg 的红树莓果汁与15.7kg 的玫瑰花水提液,混合,加入 4.0kg 的精制白砂糖,0.25kg 的蜂蜜,0.08kg 的复合稳定剂,0.08kg 复合稳定剂的组成为, 琼脂0.042kg,果胶0.020kg,卡拉胶0.018kg,调配均匀后,脱气,灌装,杀菌,冷却,得到红 树莓玫瑰花果茶产品。 [0037] 实施例3 [0038] 挑选成熟红树莓,去除枝叶、烂果后,获得10kg 红树莓果实,用清水冲洗后,沥干 水分。向红树莓果实中加入含有柠檬酸质量百分比2.4% 的纯净水25kg,以榨汁机打浆,之 后以滤网过滤,去除果籽,得到红树莓果汁32.9kg。取去除花托的干玫瑰花叶0.3kg,加入 12kg 纯净水,置于75℃水浴中浸提55 分钟,过滤,浸提2 次,合并浸提液,冷却,得到玫瑰 花水提液23.5kg。将上述的32.9kg 的红树莓果汁与23.5kg 的玫瑰花水提液,混合,加入 7.5kg 的精制白砂糖,0.63kg 的蜂蜜,0.15kg 的复合稳定剂,0.15kg 复合稳定剂的组成为, 琼脂0.05kg,果胶0.06kg,卡拉胶0.04kg,调配均匀后,脱气,灌装,杀菌,冷却,得到红树莓 玫瑰花果茶产品。 [0039] 实施例4 [0040] 挑选成熟红树莓,去除枝叶、烂果后,获得10kg 红树莓果实,用清水冲洗后,沥干 水分。向红树莓果实中加入含有柠檬酸质量百分比1.1% 的纯净水12kg,以榨汁机打浆,之 后以滤网过滤,去除果籽,得到红树莓果汁19.7kg。取去除花托的干玫瑰花叶0.3kg,加入 10kg 纯净水,置于60℃水浴中浸提45 分钟,过滤,浸提3 次,合并浸提液,冷却,得到玫瑰 花水提液29.4kg。将上述的19.7kg 的红树莓果汁与29.4kg 的玫瑰花水提液,混合,加入 4.5kg 的精制白砂糖,0.43kg 的蜂蜜,0.13kg 的复合稳定剂,0.13kg 复合稳定剂的组成为, 琼脂0.072kg,果胶0.035kg,卡拉胶0.023kg,调配均匀后,脱气,灌装,杀菌,冷却,得到红 树莓玫瑰花果茶产品。 [0041] 本发明不仅限于所述实施例的范围,凡依据本发明的方法进行适当演变,所得到 的制作方法,均属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发明人:王金玲 公丽凤 程晓凤 张美佳 电话: 地址: 声明:该技术为以上发明人所有,如果您需要更多类似的资料或文献 请与发明人联系,或与本站联系 133 3385 2331
如果您是本信息发明人,请在本条信息下留言,我们会很快给你的联系方式加上,如果侵犯到了您的利益,我们会尽快删除!客服电话:0371-60130664 60229468 qq:656746987 392837899 免责声明:信息来自互联网,公益公开查询,支持中国信息事业建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