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洪秀全、杨秀清借天主引发的内斗

 山乡武侠 2017-02-11
洪秀全、清秀清借天主引发的内斗 - 潮河边人 - 潮河边人博客
金田起义

在整个太平天国前期,洪杨二人的权力斗争一直存在,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愈演愈烈,只是洪秀全一直处于下风。身为一国之君的洪秀全为何镇不住杨秀清呢?让我们从太平天国关于神权、君权、相权、兵权四方面来找出答案。


在四大权力中,最早出现交叉的是神权。洪秀全作为“拜上帝会”的创始人,同时又对外宣布自己是天父的第二个儿子,受天父之托来拯救黎民百姓。因此,毫无疑问,洪秀全应掌握完整的神权。但是,1848年,冯云山被捕入狱,洪秀全闻讯赴广州设法营救,拜上帝会一时失去了主持人,会众发生了混乱。在这紧急关头,杨秀清、萧朝贵代天父天兄传言,最在一定程度上安定了人心,却也使得神权出现了交叉。平时,洪秀全是教主,高于杨秀清、萧朝贵,可是,一旦杨秀清宣布天父下凡附体,代天父传言,身为儿子的洪秀全就得乖乖地跪倒在杨秀清的面前。


接着便是兵权的交叉。起义之初,洪秀全一直是自掌兵权。1851年洪秀全发布《行营铺排诏》,规定了前、后、左、右、中军主将的职权。而《天命诏旨书》收录此诏时却加上附注:“此是前时行营铺排如是,今宜听东王将令。”从这点不难看出,洪秀全其实已经把兵权正式授予杨秀清了。杨秀清手握重兵,但却欲壑难填。他公然在军队中发布将令,规定在军营之中只听将军令,不听天子命。从此以后


再说相权。整个封建王朝,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始终存在着,直到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后才有所改变。太平天国虽不设宰相,但洪秀全却在《永安封五王诏》中说:“以上所封各王(西王、南王、北王、翼王),俱受东王节制。”这种“节制”诸王之权实际上就相当于相权,至少是接近于相权。至此,杨秀清又完全掌握了天国的相权。


最后便是君权。太平天国的君权其实小得可怜,因为天国本身就是建立在宗教的基础之上,天王的君权首先要受到神权的制约。一旦天父下凡便可决定一切,上到国家大事,下到洪秀全的私人生活。而身为一国之君的洪秀全手中没有一兵一卒,再者还要受杨秀清相权的制约。因此,洪秀全的实权早已被剥夺殆尽,只是挂个君王的名号而已。


从四大权力的分配来说,杨掌握了神权、君权的实权,兵权、相权的全部。所以,杨秀清其实掌握了太平天国真正的军政大权。对于仅仅保留虚位的洪秀全来说,他在与杨秀清的权力斗争中一直处于下风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直到天京内讧,杨秀清都是独掌兵权,发号施令。这就造成了兵权侵犯君权,兵权和君权有所交叉的现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