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今安徽凤阳人,幼名重八,参加农民起义军后改名元璋,字国瑞,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明朝开国皇帝,史称明太祖,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统帅。 中国有数千年的历史,也有数千年的战争史,在枪炮发明之前,战争中士兵全部要靠冷兵器杀敌。而这一时期,城墙就是最好的防御工事,不只体现着王权的威仪,更直接关系到社稷的安危,所以其工程质量始终被视为头等大事,丝毫不敢懈怠。 纵观现在的中国,保留下来的古城墙寥寥无几。多少曾经一时雄奇伟岸的城墙,都消失在历史的岁月中,它们或是被战火摧毁,或是在风雨的侵蚀下轰然倒塌。唯有南京的明城墙,历经600多年风雨而伫立不倒,堪称世界上最坚固的城墙之一。 朱元璋在攻占南京之后,就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根据地。为了保证自己大后方的安全,朱元璋开始准备修建南京的城墙。南京地处江南,雨多土湿并不适合烧造城砖,只能由南京周边的江苏、江西、安徽等32府148个州县共同承担,还包括军队卫、所和工部营缮司等也要承担制坯、烧造的任务。 朱元璋手下第一谋臣刘伯温对他说,建造城墙所需砖石数量巨大,而且又分散在各地烧造,恐怕会有官员偷工减料,影响城墙的质量。朱元璋随口说道:“那就让他们在每一块砖石刻上名字,到时候验收时,谁烧造的砖出问题,就将谁杀头。” 命令下达之后,所有官员、工匠都不想被杀头,都尽量将砖的质量烧到最好。现在到南京城墙出看,还可以看到600年前城砖上的人名。朱元璋随口说出的一句命令,保证了南京明城墙建造过程中的高质量。 600年前明朝的“责任制”,估计是世界上最早的工程质量监督体系了,足可以看出,朱元璋不仅打仗很牛,在治理贪污方面也是很有办法。今天如果我们也有朱元璋这么严厉的“责任制”,估计也就不会有这么多豆腐渣工程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