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生笔耕勤砚田 书画载誉满人间 ——我的父亲唐鍊百

 小藏身馆 2017-02-11
2016-03-15 

上海周浦美术馆是一个公益性的艺术机构,致力于推广和展示国内外具有前瞻性学术性的优秀艺术作品,其功能集艺术品展示学术研讨公共艺术教育为一体,呈现艺术在当代的人文精神!推动本土当代艺术的发展与国内外艺术交流。


唐錬百

“劲节坚贞性,幽芳纯洁身。既邀天逸趣,自会笔通神。秦玺汉章石,吉金乐石珍。多才又多艺,一室四时春。”这是百岁诗人苏局仙特地赠送父亲的一首五言律诗,可以说是对父亲在书法金石艺术上所取得成就的高度评价。

父亲唐鍊百名刚,字柔庵,别署劲松庐主,1913年诞生于南汇县周浦镇,1993年逝世。父亲的书法启蒙得益于表兄朱惟涛。写得一手好字的朱惟涛是个饱学之士,他的书法取法于翁松禅、刘石庵,所以别号为朱石禅。在表兄的精心指点下,幼年的父亲每日苦练不辍,开头师事欧阳询的《九成宫》,接着又临颜真卿的《家庙碑》,勤学勤练,艺事日进。父亲所书的楷书充满颜体的庄重典雅,行书中洋溢出翁同和的柔中有刚飘逸清新。父亲十三岁时就为周浦岳王庙写大字匾额,受到故里人们的交口称赞。


为生活计,十多岁的父亲赴沪当米粮业学徒,对书法篆刻艺术的挚爱丝毫未懈,几乎天天利用晚间的休息时间进行练习。与此同时,父亲又与沪上书画界的大家白蕉、邓散木、来楚升等密切往返,亦师亦友。视野的开阔,使父亲在书法篆刻艺术上更有进境,很多人知道米店里有个能写会刻的小师傅。有这么一件事值得一提,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上海的书画巨匠、慈善家王一亭先生面临古稀大寿,故有热心人士在龙华筹建一所“一亭堂”以资纪念。负责此项工作的是上海面粉交易所的总务科长朱少沂先生。朱先生对父亲的书法素来十分欣赏,因此建议“一亭堂”的匾额由父亲执笔。但此事却引来了一翻震荡,筹建委员会的不少成员(都是当时的社会硕彦)认为,唐鍊百名不见经传,只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后生小子,难以担此重任。相持了一段日子,在朱少沂先生的坚持下,“一亭堂”的匾额仍有父亲书写。朱漆金字的匾额安装在大门上方,遒劲敦厚,很是相称。


说起父亲的篆书与金石造诣,就一定要提起我的大伯父唐起一。唐起一是沪上书画界著名的“三铁”之一,邓钝铁(散木)、唐素铁(起一)、汪大铁同是虞山赵古泥的入室弟子,一九四七年,美术年鉴有大伯父的传略。大伯父曾把其所刻的印稿选编成《素铁印存》,国画大师王一亭为其题签。受大伯父的影响,父亲在篆书和金石艺术上推崇先贤吴昌硕。钱君匋先生评价父亲的篆刻、石鼓文“朴茂老辣,能自成一家”,“为吴昌硕以后能继其箕钵的一人”。说其金石作品“分朱布白,恰到好处,用刀如笔,老辣而有含蓄,作品错落有致,游刃有余”。尽管父亲的石鼓文、篆刻深得缶老遗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可是,父亲的一些自用印章中“不敏”、“不足传世”、“不知所云”、“小技”等比比皆是。这种谦逊、自勉的态度,受到爱好者的推崇和倾倒。父亲所刻的印章,沪上书画家田桓、朱屺瞻、唐云、应野平、陆俨少、程十发等无不赞赏备至,经常钤用。父亲曾为画家、上海市文史馆馆员胡亚光先生所刻的一印,被文史掌故家郑逸梅先生在其述著《艺林散叶》中提及,“胡亚光,杭州人,唐鍊百为刻一闲章:家在南北两峰六桥三竺九溪十八涧之间”(郑逸梅选集51页),此印共篆十七字,可能在同一印章内字数颇多,加上处置得当,引起了郑老的注意。
愿花长好

錬百游湘所作

父亲在书坛、印坛驰骋了六十多载,他始终关注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解放日报曾载文“古意新趣两得之”介绍父亲,说他在篆刻作品中“精心摆布,或取法秦汉,或参用封泥,又力求自己的新意。在书法篆刻作品的技法上如此,在其作品的题材和内容方面也是如此。”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父亲经常应有关纪念堂(馆)、各种展览和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以及书报杂志的请求而创作,作品中既求古朴雅致、又新意盎然,有强烈的时代感。在其作品集《唐鍊百印稿》中所收《东风无限好》、《春意满人间》就讴歌了祖国前进的步伐;《少奇同志人民怀念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作品,则充分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心声。其所篆刻周恩来总理《春日偶成》绝句四印,及所书石鼓楹联《一棹红舟湖光碧,千秋嘉会烟雨楼》等佳作先后被全国书法展展出、收藏;古稀之年的父亲在书法金石艺术上师古而不断创新,其作品七次参与中日书法友好交流。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父亲先后被聘为或推荐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县政协委员、镇人民代表、全国和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又被推选为南汇县首任书画会理事长。

春意满人间

松石图

父亲生活上极其简朴,退休后在家乡不求闻达,唯以治印挥毫为乐。父亲对青年后学热心提携,凡来访的青少年,他都热情接待。每遇休息日,父亲总是十分忙碌,为一批批来访者评点习作,讲述自己从艺的心得体会。时间就在这种亲切无间的切磋交流中消逝,我母亲常常担心他的身体健康而时有微词。父亲常以自己是附近几所学校的书法篆刻辅导员而十分高兴,常常说:“和小朋友在一起,感到自己越来越年轻。”一位当年的小学员,至今还能背出父亲刻赠给她一方名章边款所刻的一首五言绝句:“××小姑娘,叫我刻图章,刻得不大好,给侬白相相。”

书画大师陆俨少曾这样评论父亲:“日以金石书画自娱,持身谨而待人也和,诙谐笑谑,不为皦皦硗硗之行”,简炼而传神。父亲生前曾篆制“书画癖”、“金石寿”二枚石章以自娱自励,我们相信父亲的品格、父亲的艺术成就就像磐石一样永存。

唐錬百(1914——1993),名刚,号柔盦,别署劲松庐主,世居周浦镇,书法家、篆刻家。书习欧、颜,尤擅石鼓,所作浑厚遒劲,气势纵横;篆刻出入秦汉,老辣古朴,得安吉缶庐先生遗意。作品屡入国内外书画展,被纪念馆、博物馆收藏。1947年《美术年鉴》和1987年《中国印学年表》均录其传。生前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