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腾讯新闻

 明远小筑 2017-02-12
唯茶与书法,不可辜负
  2017-02-10 云上文化8评
  【文化典藏】《苦笋帖》唐·怀素,长25.1厘米,宽12厘米,清时曾珍藏于内府,现在藏于上海博物馆。 (来自:云上文化)
  【文化典藏】2、《精茶帖》北宋·蔡襄也称《暑热帖》、《致公谨帖》,藏于故宫博物院。 (来自:云上文化)
  【文化典藏】《思咏帖》北宋·蔡襄,宋皇佑二年(1050年)11月,蔡襄自福建仙游出发,应朝廷之召,赴任右正言、同修起居注之职。途经杭州,约逗留两个月后,于1051年初夏,继续北上汴京。临行之际,他给邂逅钱塘的好友冯京(当世)留了一封手札,这就是《思咏帖》。 (来自:云上文化)
  【文化典藏】《新岁展庆帖》北宋·苏轼,纸本,行书,纵34.4厘米,横48.69厘米,现故宫博物院收藏。 (来自:云上文化)
  【文化典藏】《啜茶帖》北宋·苏轼,纸本,纵23.4厘米,横18.1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院。 (来自:云上文化)
  【文化典藏】《一夜帖》北宋·苏轼,纸本,行书,纵27.6厘米,横45.2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来自:云上文化)
  【文化典藏】《奉同公择尚书咏茶碾煎啜三首》北宋·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元年(1064)举进士。宋代著名书法家,“宋四家” 之一。该作是其所书自作诗,建中靖国元年(1101)八月书写。 (来自:云上文化)
  【文化典藏】《苕溪诗帖》北宋·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等。《苕溪诗帖》是米芾的一件代表作。诗中记述了他受到朋友的热情款待,每天酒肴不断,一次,米芾身体不适,便以茶代酒,事后作了这首诗。 (来自:云上文化)
  【文化典藏】《道林帖》北宋·米芾,自书诗帖,诗曰: “楼阁明丹垩,杉松振老髯,僧迎方拥帚,茶细旋探檐。”诗中描写的是:在郁郁葱葱的松林之中,有一座寺院,僧人一见客人到来,便“拥帚”、置茗相迎接。“拥帚”亦称“拥慧”,扫地之意。 (来自:云上文化)
  【文化典藏】《赐茶帖》北宋·赵令畤,字德麟,生年不详,卒于宋绍兴四年(1134)。绍兴初,官右朝请大夫,袭封安定郡王。著有《侯鲭录》等行世。 (来自:云上文化)
  【文化典藏】《煎茶七类》明·徐渭(1521—1593),字文长(初字文清),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士等,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是明代杰出的书画家和文学家。 (来自:云上文化)
  【文化典藏】《不知》清·汪士慎,杨州八怪中与茶的交情最深的一位。 (来自:云上文化)
  【文化典藏】《玉川子嗜茶》清·金农(1687—1763),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寿门,号冬心,别号很多。金农的书法,善用秃笔重墨,有蕴含金石方正朴拙的气派,风神独运,气韵生动,人称之为“漆书”。浙江的博物馆藏一幅隶书中堂,从中可见冬心先生对茶的见解》。 (来自:云上文化)
  【文化典藏】《湓江江口是奴家》清·郑板桥(1693—1765),名燮,字克柔,板桥是他的号。在“扬州八怪”中,郑板桥的影响很大,与茶有关的诗书画及传闻轶事也多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来自:云上文化)
  【文化典藏】《角茶轩》清·吴昌硕,“角茶轩”,篆书横披,1905年书,大概是应友人之请所书的。这三字,是典型的吴氏风格,其笔法、气势源自于石鼓文。其落款很长,以行草书之。 (来自:云上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