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涨知识!元宵民俗竟与防洪有关

 头戴菊花唱大戏 2017-02-12

  今天元宵节!先祝大家节日快乐!

  赏花灯、猜灯谜、踩高跷、划旱船、吃元宵......流传至今的习俗扮靓了节日气氛。

  不过,你可能不晓得的是在这些元宵节的习俗中,有的竟然与防御洪水和内涝有关。



踩高跷:内涝中的行走



  据1930年代《艺风》杂志记载:“武昌的筷子街和箍笼街,因地位低湿常被水淹,那里的住民每当水淹时,差不多都踩着高跷来往。这是高跷源于劳动生活的记载。

  

  踩高跷是人类与自然条件斗争下的产物。据晋人郭璞的另一条注释:长臂国人在赤水之东,身体像常人,但臂长三丈。“或曰,长脚人常负长臂人入海中捕鱼也。”



  由此联想到,脚长是绑扎着木跷,手长是手中拿着长木制作的捕鱼工具,所描绘的酷似现今居住在广西防城“京族三岛”的京族渔民踩着木跷在浅海中撒网捕鱼的形象。


划旱船:风调雨顺的祈祷



  传说在帝尧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大禹因势利导、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划旱船就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同时祈祷风调雨顺。

  

  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



  旱船不是真船,多用两片薄板,锯成船形,以竹木扎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间,如同坐于船中一样,手里拿着桨,做划行的姿势,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调,边歌边舞,这就是划旱船了。



  元宵虽美味,但不要一次吃得太多哟!


责任编辑:阿亮

更多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