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年度二十五大佳片 de TWY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17-02-12

在2015年的年度总结中我提过,这一年虽然出现了质量不错的作品,但能够成为经典的,恐怕不多。遗憾的是,2016年的电影基本上延续了这个态势,不过乐观地说,这几年或许能够在几十年后的在电影史中,被认为是承上启下的一段时期。

2016年的佳作,呈现的最大趋势是新兴势力的崛起,其中,近几年上升最快的新作者丹尼斯·维伦纽瓦,借科幻新作《降临》再度上升至他生涯的最高峰,和他一样有强有力表现的中坚力量还有杰夫·尼克尔斯、布鲁诺·杜蒙、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帕布罗·拉雷恩、克里斯蒂安·蒙吉等;在北美颁奖季上也呈现了年轻化态势,30几岁的新兴作者如达米安·沙泽勒和巴里·詹金斯,凭各自新片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前途无量;几位年轻的女导演也尤为令人振奋,玛伦·阿德、克里斯滕·约翰逊、阿德里亚·阿诺德和米娅-汉森·洛夫等人各自都推出了有力的新作,获奖无数;最后,优秀的独立电影处女作更是占据了去年年佳片榜的大片江山,如《舞女》《女巫》《女神们》《路边野餐》等作品,让我们对电影升起新的希望。当然,几位老家伙的回归也是值得庆贺的,如80多高龄的肯·洛奇凭借《我是布莱克》二度登顶金棕榈奖、马丁·斯科塞斯筹划多年的《沉默》终于现身大银幕、沉寂了多年的保罗·范霍文携《她》卷土重来;同时我们还迎来了梅尔·吉布森、阿莫多瓦、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优秀新作,都是相当可喜可贺。

在对2016年的佳片进行总结和评选中,我意识到自己对电影中的不稳定性的着迷,对“不正常”和“奇异”的好奇和向往,成为了我今年选择佳片的一大共性,所以整个榜单上将会呈现出众多颇为奇怪和怪诞的作品:比如剧作上的荒诞、拍摄手段上的标新立异、叙事上的创新,都是我所追求的。当然,我作为一个老片控,一直以来的最爱永远是经典的电影语言和手法,而今年也出现了不少回归原始,回归到电影最黄金时期创作工艺的那些作品,也是本榜单重点嘉奖的代表之一。

2016电影年度十佳 du TWY:

《舞女》导演:斯蒂芬妮·狄·朱斯托

本片贡献了一个非常震撼的年度电影瞬间,which我很有幸能在去年11月欧盟电影展的大屏幕上欣赏到,让人难以想象这是来自19世纪的舞蹈。总体而言,这是一部挺老派的传记片作品,不过拍的相当灵,归功于两位女主角(SOKO和莉莉-罗丝·德普)的精彩表演,后半段的二人对决以及结尾的渐入疯狂更是有一股《黑天鹅》的感觉,作为一部女导演的处女作,水平相当可以。

《耐撕侦探》导演:沙恩·布莱克

在去年的商业片中,这部片子是个属于过去的产物,难怪它的票房成绩差的不得了。不过这却是今年最棒的商业片之一,它有硬伤却也非常有趣,70年代的复古风格可谓一股清流,而罗素克劳和高司令的奇异组合堪称完美,比去年的那么多吸引眼球的“双雄争斗”都好太多。

《摄像机背后的人》导演:克里斯滕·约翰逊

我得承认,我去看这部电影的唯一原因,是因为它是部被CC钦定的作品,不过我很快看得入迷了。这部纪录片,或者说影像回忆录,大概是去年最真实的作品了,以地名分大大小小的章节,从纽约街头游走到第三世界的角落,看那些生命律动的瞬间、看暴力之后的景象、以及看一位摄像师的慈悲心,这样当个背着摄影机看遍全世界的人,可能是世界上最棒的事了,母女的支线更是感人至极。

《萨利机长》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老东木这次挺厉害吧,拍了一部很精准实在的电影,叙事做到了有条不紊,全片围绕机长的责任、压力和家庭展开,非常简练。那些关于小人物在突发事件后的内心与责任的故事都是很难拍的,去年出了不少失败案例,而老牛仔和汉克斯这次的合作几乎完美。这样一个故事最保险的做法是平铺直叙,但东木让飞机失事的闪回,出现在了最好的地方,而结尾也是做得印象深刻,看上去平实,却热血沸腾。

《踏血寻梅》导演:翁子光

去年又一部把剪辑和叙事做的非常成功的片子,没有单单只是讲一个罪案故事,而是非常成功地对片中的主要角色都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每个人物都包含了丰富的细节,而寻找这些细节是影片最有趣也最寒冷的地方。可以说是一个关于人物而不是事件本身的片子,从其归为原点的精彩结尾即可看出。

《月光男孩》导演:巴里·詹金斯

自然而然,这无疑是去年国外最过誉但国内最低估的一部片子,因为本身压在它身上的光环太多:并不存在的“政治正确”、99的MTC分、奥斯卡、甚至还有王家卫。我发现当我抛去所有这些虚的去看这部电影,很容易察觉到片子的真诚和克制,虽然容易被认为是浅入浅出的不思进取,但电影那种近似自传式的情感表达确实无比成功,镜头表达也很干练。

《明亮之星:主演凯莉·费雪与黛比·雷诺斯》导演:亚历克西斯·布鲁姆 / 费舍·史蒂芬斯

这部纪录片出现的时机,实在是太错误了,本来应是一个贺礼,可惜现在只是一片逝去的回忆。作为多年的星战粉,一直很喜欢“蕾娅公主”凯莉·费雪,看了这个纪录片也喜欢上了她的母亲黛比·雷诺斯和她们一家人,我觉得不管怎么样,还是要以轻松的家庭聚会式的心情进入这部电影。全片充满了歌舞片似的气氛,细节出色,无疑也是对这对有趣母女最好的纪念了,感谢在斯人已逝之后带来这样的作品,精彩却也令人唏嘘。

《将来的事》导演:米娅-汉森·洛夫

如果说于佩尔今年有两部代表作的话,其实可以说是两部片子从一文一武两派去解决差不多一件事情。这部是文的,试图用哲学来反思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看着略温吞但很舒服,也算是去年剧作最完美的典型,不过片中的哲学并不是作为思想武器存在的,最终它只是另一个无力的工具罢了。

《胡丽叶塔》导演:佩德罗·阿莫多瓦

阿莫多瓦的片子我是从这部开始看的,后来还看了更棒好几倍的《回归》,不过这部也是非常细腻迷人的作品,完美的现实和过去交替并行,过往线拍出了颇有梦境般的美感。当然这可能是个挺普通的母与女的故事,当然还有那些极具标志性的“阿莫多瓦式”的镜头表达,我相信对于阿莫多瓦的老粉来说不算什么,不过对于我而言,圈粉实力毋庸质疑。

《爱恋》导演:杰夫·尼克尔斯

这片子真的颇有魔力,却出自这个时代最沉稳克制的电影人——杰夫·尼克尔斯之手。我得感谢尼科尔斯没有把这部电影拍成又一部无聊透顶的平权大作,鲁丝·内伽和乔尔·埃哲顿动人又真实的演绎简直是今年的一大佳话,没有所谓了“oscar moment”,却都是非常真诚的生活化表达,两个人的那些小眼神和细微动作,讲的就是“爱恋”两个字,别无其它。

《海边的曼彻斯特》导演:肯尼斯·罗纳根

今年涌现了不少“本可以很戏剧化却拍得很克制”的佳作,这是又一部。卡西现在都被称为“更有才的阿弗莱克”了,不管这是真或是假,他在这部电影中的表演实在是完美到如同是量身定制。电影中的剪辑也是非常值得嘉奖,过往和现实无缝衔接,很厉害,第二幕那个非常长段的关于一场火灾导致的“分崩离析”的双线剪辑,堪称“化腐朽为精华”之典范。

《青春的三段回忆》导演:阿诺·德斯普里钦

说是三段三段,其实是很不平衡的三段,不过这也是这片子有趣的地方,如今回想起来依旧能感受其早熟却又饱满的青春力量,新浪潮似的自传式气质更是我的菜,就连男主角长得都特像安托万同学,不是么,相信每个电影人都会有这么几段“青春的三段回忆”可以好好拍拍。

《瑞普·凡·温克尔的新娘》导演:岩井俊二

在此之前我从没看过岩井俊二的片子,但这部我挺服的。讲述信息时代的片子在近几年开始涌现出来了,至今为止我看到的最棒的,正是这部三小时的日影大作,它展现了一个荒谬却残酷的,什么东西都可以是“服务”的世界,两段分裂的剧情设置又非常大胆,一方面或许也是表达各种“服务”本身的割裂性吧:前一秒是虚假的一家人,后一秒形同陌路,女主角试图打破,真相却也残酷。同时,我发现岩井俊二有意识地在本片中进行了关于数字摄影美学的实验,非常有力,很独特。

《托尼·厄德曼》导演:玛伦·阿德

“尴尬”是在谈到这部年度作品时经常提到的字眼,然而这不也是它为什么成功的原因么?确实,这不是部传统意义上的很高能的喜剧片,电影的有力之处仅有寥寥几笔,女儿无法接受“尴尬”的托尼·厄德曼,就和观众无法接受“尴尬”的《托尼·厄德曼》是一个道理。但托尼·厄德曼难道不是今年最罕见的角色么?一个“以毒攻毒”,去打破世间虚假面具的人物,但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只有父亲这一个身份。

《降临》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

第一部在电影院看的维伦纽瓦,可以轻松窥测到他的野心,从高概念的文学改编到全方位强悍到极致的声光影,无疑是一场梦幻的体验,至此更加确定了他就是这个时代的气氛大师,9分钟长的“第一次接触”,在浮躁的好莱坞是罕见的佳章;低成本制造的极简主义奇观,微妙至极;深沉有力的结局,做到了剪辑的极致;艾米·亚当斯更是全片的灵魂。

《女人的阴影》导演:菲利普·加莱尔

加莱尔极简主义的黑白片是新浪潮的延续,展现了一对夫妇不安的生活,试图寻找生活意义,直至无奈的分离的过程。摄影打光无时无刻不在描绘“阴影”这一命题,故事的环形结构也让观者深深入戏,如片中人一样,难以从阴影中逃离,到了结尾,皮埃尔没有变,曼侬已然憔悴。

《霓虹恶魔》导演: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

雷弗恩的新作粗看肤浅,细看则越发有劲,事实上我认为,本作不仅视觉上惊艳,也可能是今年从叙事角度上最精彩的作品之一。艾丽范宁的角色以近乎超现实地取得成功,又很快急速跌落,整个后半段极具独特性,角色的话语越来越少,故事在极具仪式感的影像中进入万丈深渊,NWR做到了一种不同于默片的出色的无声叙事。

《心房客》导演:塞缪尔·本谢区特

虽然这是部法国片,但其内核却是北欧式的冰冷和孤独,但好在从这三个小故事6个主人公中,都能找到一点属于孤独的人们的温情,影片用这种罗伊-安德森式的冷色调和荒诞来表现故事,实在是太奇妙了,精彩考究的剧本和摄影,一部简洁却丰满的动人佳作。

《爱乐之城》导演:达米安·沙泽勒

我和大家都很急切地想在影院尽情欣赏这部电影,不过在小屏幕上的小小观影已足以让我喜欢它,它固然没有了沙泽勒前作疯狂的张力,但他仍旧在极度装饰化的外表的迷惑下,完成了一个较好的故事,我认为这部电影展示了一种终极理想化的友谊想象,这是最重要的。

《毕业会考》导演:克里斯蒂安·蒙吉

一个国家的集体反思, 反思完继续笑着接受现实,蒙吉对于道德上的矛盾刻画得出色,社会张力十足,由一个家庭的故事看透了社会上上下下各个层面,还有点回环叙事的感觉,同时不少细节处理得自然漂亮,黑夜追凶那段父亲的慌忙加上背景犬吠不止,感受到了那个父亲的压抑和负担,感觉两小时的时间似乎也被拉长了。

《沉默》导演:马丁·斯科塞斯

以宗教为外表,内在则很普世,同影史上的那些前辈一样充满了经典的气质和劲道,老马的手艺毋庸置疑,剧作饱满,云雾缭绕的摄影极佳,声音的处理更是一绝。被主角视为如天主般的恩师,历经千辛万苦再次见面,竟是一个弱势的镜头,和一分钟的沉默,这份压抑极有力量。

《女巫》导演:罗伯特·艾格斯

又是一部很宗教的电影,也是去年这个所谓惊悚片大年最好的作品之一。摄影独具匠心,极具仪式感,音效利用最初有故作玄虚之嫌,但很快能沉浸其中,与“塞勒姆的女巫”不同的在于其幽闭的空间设置,有限的人物设置以及牢牢紧扣在家族成员间矛盾的紧张感,近乎完美地展现了魔鬼用利诱毁灭一个家庭的过程,入戏稍慢,后半段酣畅淋漓,实在过瘾。

《新哥斯拉》导演:庵野秀明

暑假去香港看这部电影简直是明智之选,抱着难以捉摸的预期,却获得了部超乎想象的优秀电影。怪兽恐惧,核武器命题和政治军事议题的完美结合,2小时的时长显得被拖长了,压迫感十足,更何况,这只“真·哥斯拉”,吓人起来也是远远超越美国的大片版本,原子吐息实在过瘾,这样的电影也只有日本可以拍出来了,看着很真实,现实与虚构博弈,年度最爽观影体验。

《她》导演:保罗·范霍文

原著名字《哦...》最能诠释它的风格,并不强烈,但绝对爆点十足,范霍文和于佩尔联手玩了次走钢丝,因为它随时可能崩盘,故事随时可能烂掉,狗血随时就会喷涌,但俩人却奉献了近几年来人物塑造最完美的电影,对于惊悚和幽默的拿捏,加上于佩尔震撼表演,造就了它最终的缜密强势,观众轻易被带走。 这个剧本的精彩之处在于它的以小见大,如果这只是一个女性的复仇,那这部电影将流于平庸,而范霍文的新作是一部由女性对一个人的复仇为引子,折射出的关于家庭和社会的故事,从那场“预谋已久”的圣诞聚会中就能看出,它饱满至极,这是一位女强人对她的过往、她所处的世界的复仇。

《玛·鲁特》导演:布鲁诺·杜蒙

友邻们的褒贬不一可以预见,而对于我个人而言,不知是不是期待过度等待过久的原因,杜蒙的这部新作从第一秒开始就牢牢将我吸引,它直接粗暴地在法国一个“美好”(你可以对它用尽一切溢美之词)的海湾展开了一个阶级碰撞的故事,我看着这些贵族的脸,知道这部电影不一般,它很欢快,但又很冷漠。故事很快转向了一对年轻恋人之间的情感和冲突,其中这个叫比利的家伙简直是神来之笔,她/他一个雌雄同体的“小姑娘”,而她/他喜欢的渔夫男孩玛·鲁特看似对其有着毫不低贱的稳重体贴,体内却住着头奇异的野兽。这种双重性非常有趣,而随着故事朝着难以控制的荒诞继续发展,我意识到即便是两人之间的真诚也无法让他们真正超越于他们的家庭、阶级而存在,最终也不可避免地走向疏离,此时也是杜蒙开始真正放飞自我的至high时刻了,很喜欢这种感觉。同时,这片子也是有很经典的形式存在,第三幕的大游行开始的那刻,你知道我想起哪位意大利大师了么?我知道你们懂滴。

附 · 已入选2017年佳片之选的16年作品:

帕特森 by 吉姆·贾木许


fi n de cin e ma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