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练太极拳应该练什么?—中国完人

 陈识123 2017-02-12


下面讲一讲我们练太极拳应该练什么。 

  同学们千千万万不要把太极拳作为单纯的拳术来看待,而要把它看作一门学问。我在谈武术时曾跟有些人谈过这个问题。

1996 年我去过一次台湾,当时台湾大学国术系请我讲武术与气功的关系。武术界一讲武术就得比比,看谁行。在台湾讲武术,人家和你比怎么办?我说:“我是搞气功的,不是搞武术的,所以没法讲武术与气功的关系。因为武术这门学问太深奥了。据我了解,它应包括武术、武功、武道,统称为武学。当然武学中还包括阵法和用兵。”从招式练起来的是拳术。武功讲功夫。以练内气为主而后用到招式上去,这称为武功。武道要研究道学,往成仙上走,所谓“武道通仙道”。

武术如此,太极拳作为一门拳术也有三个层次,即太极拳、太极功、太极道。 练太极拳要从一招一式练起,既要健身,又要技击。无论哪一家太极拳都要盘架子,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要学姿式,熟悉动作,掌握姿式要求和动作要领。

第二阶段要在熟悉动作的基础上把意念和动作结合到一起。这个意念就包括体和用。这一招是打人的还是防人的,是怎么做的,得加意念。

第三阶段就需要认真体会里面的变化。以后还要练推手,搞技击。

关于太极拳的要领,陈式太极拳讲了13点,顾留馨他们也讲了13点,有的书写了10点,有的写了6点,情况不完全一样,我在这儿不多讲,同学们看看书就行了。而且把我们讲过的那些形体动作要求拿到太极拳里边基本上都适用。 

  太极功和太极拳不一样,它从站庄(或打坐)练气入手,先得练气,包括练

呼吸。而真正的太极拳是通过练功发动内气之后出现的自发功。里边内气一动称为太极灵动,也叫开太极,太极开起来,身体慢慢打出动作,来通形体、经络、内脏以至于神经。通哪儿哪儿就会有一定的动作,那些动作基本都是往复循环的。

现在我们练的太极拳是一些定了型的姿式,什么 108 式、几十几式。完人心法讲整体性有神气统一于形,有神形统一于气,太极拳的自发功就是神和形统一于气。从气入手(自发功只是其中一种形式),这是太极功。而太极道从意识上入手,意识更无形完人心法都是从根本理论讲起来,先难而后易。理论很难,掌握了理论再去实践就会容易。我们要从学问搞起来的,不能从一个简单的术搞起来。所以我们练太极拳应是太极拳和太极功同时练,并以太极功为主,绝对不能死到一招一式里边。不过不练姿式也不行,练姿式时要有一个内在的核心和灵魂。 

  练太极拳首先要明了太极拳的根本宗旨。太极拳的根本宗旨不是技击,可是现在各派太极拳都在搞技击,而且认为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就是一本关于推手的著作,这样就把《太极拳论》局限化、简单化了,把精华的东西丢了。太极拳的根本宗旨是养生,我们要从这个高度去练。现在我们为了符合社会需要,要练拳术,但根本是练太极功。这么讲有没有根据?我这次给同学们讲的都是经典,其中一个就是《十三势歌》

歌诀全文如下: 

  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 

  变换虚实须留意,气遍身躯不少滞。 

  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 

  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不觉费功夫。 

  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 

  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仔细留心向推求,屈伸开合听自由。 

  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 

  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 

  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 

  歌兮歌兮百卌字,字字真切义无遗。 

  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费功夫贻叹息。 

  这首歌诀不知道是谁作的。有人说是张三丰作的,陈家拳就说是陈王廷作的。不过我觉得它不是陈王廷作的。为什么呢?因为陈王廷有个《拳经总歌》,跟这个内容完全不一样。

《拳经总歌》是: 

  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 

  劈打推压得进步,搬撂横采也难敌。 

  钩掤逼揽人人晓,闪惊巧取有谁知? 

  佯输诈走谁云败?引诱回冲致胜归。 

  滚拴搭扫灵微妙,横直劈砍奇更奇。 

  截进遮拦穿心肘,迎风接步红炮捶; 

  二换扫压挂面脚,左右边簪庄跟腿; 

  截前压后无缝锁,声东击西要熟识。 

  上笼下提君须记,进攻退闪莫迟迟。 

  藏头盖面天下有,攒心剁胁世间稀。 

  教师不识此中理,难将武艺论高低。 

  将两首歌诀作一简单分析,即可明了两者主旨的不同。陈氏歌诀立论于克敌

制胜;

《十三势歌》则不然,“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就是说,它

是以养生为终旨的。据此可知,这首歌诀不应是注重技击的一般拳家所作。对于

《十三势歌》将来有机会再做全面讲述。这里仅从养生与武术结合的角度与层次,做一简要地串讲。

《十三势歌》可分为几段。 从“十三总势莫轻视”至“得来不觉费功夫”为第一段,是总说。 

  十三势是掤、捋、挤、按、採、挒、肘、靠、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

定。这些姿势实际上把各种动作都包括了。动功所有的动作都是从这里边演化出来的,只是名称不一样,变化的方法和灵巧度不一样。反正就是这些东西。姿势虽然重要,但关键在哪?“命意源头在腰隙”。(有的说是“命意源头在腰际”。)这句话是全歌的关键。一般解释为意念要注意腰那个地方。练太极拳关键在腰,所以这么解释不能算错,但是不够深刻。

因为太极拳是用太极理论、理气学说作指导的,太极拳理气学说讲性命,讲意念注意“腰那个地方”就不够了,讲“腰际”或“腰那一片”范围就更大了。腰隙应是腰椎骨当中那个缝隙,即第二腰椎和第三腰椎之间的命门穴,那个地方是元气发生的地方。

我们的《混元整体理论》中讲的混元神室就在两肾中间。人体里边先天气场在肚脐后面,两肾当中,后天气和先天气在那儿混合变成人体生命的整体性。整体性的气就在命门那一块。在性命学说里边,性就是神意,命就是气。“命意源头在腰隙”是什么意思呢?关键是这个“在”字。

简捷的说,就是我们人的气和神意的发源地在腰隙命门,练太极拳要从那儿发出意和气,不是想到命门,得从命门那儿出来。意念和气从那儿出来,这才叫“命意源头在腰隙”。意识不是在脑子里边吗,怎么跑到那儿去了?那就得练。练太极要练气,太极之气得从丹田出来。

《心会歌》讲有三主三宾,腰为第一主宰,喉头为第二主宰,神意为第三主宰;丹田为第一宾辅,手为第二宾辅,足为第三宾辅。一般对《心会歌》解释不够,以为“主”是重要,把它解释为:第一重要是腰隙,第二重要是喉头,第三重要是神意。其实这里的第一、第二、第三这个秩序,是讲的练功的步骤。即第一步要以腰为主宰,丹田来辅佐它。用丹田气来辅佐腰即气贴于脊,把丹田气收到腰那去,宾和主结合到一起。先得注意腰隙,老注意,注意得非常好了,一动意念就在那儿,一动弹丹田连着手。丹田连着手就是腰连着手。太极拳不是丹田气直接过来,而是从脊柱“一身备五弓”这样过来。所以命意源头在腰隙是气和意念真正要从腰部命门那儿出来。

命门相当于“一身备五弓”中脊柱的弓背,从那儿一动弹到全身的整体。练法是:一开始先注意命门,意念把气引到命门,气集中到命门之后,命门升发的气和全身的气联起来,用的时候再从那儿发出来。这就是从整体练练整体性。把我们的意念、神、意、气、形往命门集中,等集中好了,习惯了,再从那儿爆发到全身。不是光注意它就完了,要从那儿发出来,这样才是从养生的高度来练太极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