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庞明讲太极拳2

 Allheart 2015-01-18
第二课 练太极拳必须练气

2000629

一、练太极拳必须练气的根据昨 天咱们讲了说练太极拳的关键是练气。有的同学没接触过太极拳,有个别的接触过太极拳。现在社会上练太极拳的都不这么讲,我们这么讲是不是由于我们是练气功 的,所以庞老师就从气功来讲。其实不是那个样子。太极拳本身就是练气的。所以今天给同学们结合着有关材料讲一讲。今天主要讲太极拳练气,从太极拳著作当中 来给大家讲,然后再讲松腰、气贴于脊的问题。
(一)、孙禄堂《太极拳学·太极拳之名称》关于太极拳练气我先讲孙禄堂的太极拳——“孙氏太极拳”,也叫开合太极。书的开头就讲太极拳之名称,太极拳的名称怎么来的,怎么起的名字,他先解释这个。下面我就按原文一边念一边解释。他这书是一九二四年的第一版。
人自赋性含生以后,本藏有养生之元气。”人从生下来之后,人体里边就有这么一个气叫元气(补述:元气对人的生命活动有保养作用)。
不仰不俯,不偏不倚,和而不流,至善至极,是为真阳,所谓中和之气是也。” 这儿讲的是中和之气。他这个讲法呢基本是按照儒家中庸那个讲法讲的。因为从宋明理学之后,理气学说在中国的道学以至于武术里占了很大的比重,所以他这个解 释基本是按照儒家中庸的理气学说来讲的。我们原来讲气功时讲“喜怒哀思之未发之谓中,发而皆中节之谓和。”管这叫中和,这样引起的气叫中和之气。他这讲的 是:“不仰不俯,不偏不倚,和而不流……”这个是按照宋朝朱熹、程灏他们的解释来讲的。
其气平时洋溢于四体之中,浸润于百骸之内,无处不有,无时不然,内外一气,流行不息。”这个气在全身各处都有,没有一个地方没有,它是流行不已,不停的,里里外外都是那么个气。
于是拳之开合动静,即根此气而生,放伸收缩之妙,即由此气而出。” 对于练拳孙禄堂写的拳谱,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拳都是从这个气来立论的。孙禄堂是近代拳家中理论比较强的。他不仅对宋明理学、太极学有研究,而且对道学还 有研究。他死的时候是没有病,坐着死的。跟家人说,我要死了,坐在窗户外边,脸冲东南,背朝西北,就这样死了。他的功夫是很不错的。他对理论的研究在近代 拳家中也是比较深刻的。拳的开合动静就是根据气而来的。一个放,一个伸,一个收,一个缩,这个拳里边表现的妙处也是从这个气来的。
开者为放为伸为动,合者为收为缩为静。开者为阳,合者为阴,放伸动者为阳,收缩静者为阴。开合象一气运阴阳,即太极一气也。”这是在解释拳的开合动静。练拳不仅是开合伸缩的问题,就是太极一气的问题。
太极即一气,一气即太极。以体言则为太极,以用言则为一气。时阳则阳,时阴则阴,时上则上,时下则下。阳而阴,阴而阳。一气活活泼泼,有无不立。”这是讲气,但是他讲的体和用,一个理,一个气,这是他的体会,他的讲法。按照真正儒家理学还不是这样讲。从拳术那么讲是可以的,也是必要的。
开合自然,皆在当中一点子运用。即太极是也。古人不能明示于人者,即此也。不能笔之于书者,亦即此也。”太极里边那一点动态的真阳用意识来运用,这运用就是太极是也。古人不能明白告诉你,给你讲清楚,让你看得见。让你看看吧,拿不出来,不能明白告诉你给你表示出来的就是这个东西,不能写到书里也是这个东西。
学者能以开合动静相交处,悟澈本源。”在开合动静相交的地方去悟彻本源。本源是什么呢?
则可以在各式圜研相合之中,得其妙用矣。圜者,有形之虚圈是也,研者,无形之实圈是也。”“圜研”是他用的一个名词。咱们昨天画了个圈嘛,太极嘛。“圜”也就是那个虚圈“○”,“研”就是那个实的“●”,无形的里边那个东西。
斯二者,太极拳虚实之理也。其式之内空而不空,不空而空矣。此气周流无碍,圆活无方,不凸不凹。”这个有圈的和那个没圈的,虚的是个实的,有圈的是个虚。这两个是太极拳的虚实之理。这个圈里边空而不空,不空而空,就是这个圈。这个气周流无碍,圆活无方,也没有凹,也没有凸,就这个东西。
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藏于密。其变无穷,用之不竭,皆实学也。此即太极拳之所以命名也。” 一放开的话就是整个天空都是它,一收缩呢就一点点,也是它。叫做太极拳的一虚一实。这个太极外边这个虚形和里边的气,无形之气,太极拳之所以叫做太极拳就 是从太极而来的。太极就是一个虚和一个实的运用。孙禄堂的太极拳这个书一开头就这么讲,完全讲个气,太极之气,元气,实际讲的是这个东西。
(二)、孙禄堂《孙氏太极拳·无极学、太极学、懒扎衣学、开手学》前 面讲了,那练拳时是这个样子吗?所以我们再讲他的几个姿势,从姿势再说一说。他从一开始练功,往这一站,就跟咱们智能功差不太多,两腿并着。一般练拳不讲 两腿并着。孙禄堂的太极、形意、八卦拳一开始都是两腿并着的,跟咱们平时立正的姿势是一样的。太极学讲无极生太极嘛。无极学,一开始是个无极的姿势。第一 章《无极学》。同学们听听就行了。我也不多解释它。
无极者,当人未练拳术之初,心无所思,意无所动,目无所视,手足无舞蹈,身体无动作,阴阳未判,清浊未分,混混噩噩,一气浑然者也。”往那儿一呆,没动弹,这就叫无极。
夫 人生于天地之间,秉阴阳之性,本有浑然之元气,但为物欲所蔽,于是拙气拙力生焉,加以内不知修,外不知养,以至阴阳不合,内外不一,阳尽生阴,阴极必敝, 亦是人之无可如何者。惟圣人有逆运之道,转乾坤,扭气机,能以后天返先天,化其拙气拙力,引火归原,气贯丹田。于是有拳术十三势之作用,研求一气伸缩之 道,所谓无极而能生太极者是也(孙注:一气者即太极也)。”所以一动之后才是太极。前边这儿安安静静地一呆,那是个无极,这是个无极。
十 三势者,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中定也。掤捋挤按(孙注:即坎、离、震、兑)四正方也,采挒肘靠(孙注: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亦即八卦之理 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也(孙注:即金木水火土也),此五行也。合上述之四正四斜为十三势,此太极拳十三势之所由名也。其中分为体、用,以太极架子,进 退顾盼定言,谓之体。以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言,谓之用。又或以五行谓之经,八卦谓之纬。”这是讲的十三势。
总而言之曰:内外体用一气而已。”那个十三势是个内外一气而已。
以练架子,为知己功夫,以二人推手,为知人功夫。练架子时,内中精气神,贵能全体圆满无亏。操练手法时,手足动作,要在周身灵活不滞。先达云:终朝每日长缠手,功久可以知彼知己,能制人,而不为人所制矣。”这就说无极学一站是这个样子。
第一式无极学图解
起 点面向正方,身子直立,双手下垂,两肩不可向下用力,下垂要自然,两足为九十度之形式,如图是也。两足尖亦不用力抓扣,两足后跟亦不用力蹬扭,身子如同立 在沙漠之地,手足亦无往来动作之节制,身心未知开合顶劲之灵活,但顺其自然之性,流行不已。心中空空洞洞,内无所思,外无所视,伸缩往来,进退动作,皆无 朕兆。”说无极学这个姿势。我们这儿就不管它了,往这一站一呆就完了。就从无极学那儿一站,空空洞洞,浑浑噩噩,这个样子。太极学呢?第二式就是太极学。
太极者在于无极之中,先求一至中和,至虚灵之极点。”安安静静的呆着,就找那个虚灵的极点,就是自己的精神意识:我要动,我要练功了,里边要动了,那个虚灵的意识,指的这个东西呵。
其气之隐于内也,则为德。其气之现于外也,则为道。”你这一动,气藏在里边呢,气隐藏在里边称为德;现之于外称为道。
内外一气之流行,可以位天地,孕阴阳。故拳术之内劲,实为人身之基础。”拳术的内劲,练拳得要内劲,里边要动,那个意识的劲,意念动。
在天曰命,在人曰性,在物曰理,在技曰内家拳术。名称虽殊,其理则一,故名之太极。”里边那个意念一动,那个内劲,灵明的意念活动称为太极。
古人云:无极而太极。不独拳术为然,推而及于圣贤之所谓执中,佛家之所谓圆觉,道家之所谓谷神,名词虽殊,要皆此气之流行已耳。故内家拳术,实与道家相表里,岂仅健身体、延年寿而已哉。”跟佛家道家都是相通的,不是光益寿延年的。所以孙禄堂在讲太极拳时是比较重视的。他那个姿势我们就不管它了。我在早年学太极拳、太极功的时候,我把这个弄起来之后,就根据孙禄堂的太极拳简化出太极功,这么一个小册子,我把它印出来,搞成这样。
然后就讲揽雀尾,也叫懒扎衣。说以前穿长袍的,要练拳了,先把衣服搂起来叫懒扎衣,以后就改了,其实太极拳叫揽雀尾。比着懒扎衣还要更复杂更精确一点。开始讲姿势了,你看他怎么练的。
第三章,懒扎衣图解。先将两手合向里扭,扭至两手心相对,两手再徐徐同时一气,如抱着大圆球相似。”具体的不管它啊。他是这么起的。咱们捧气贯顶法的起势是半阴半阳掌。我们将来要搞健身太极拳的话,也要用半阴阳掌,半阴阳掌有它的特殊性。两个手抱着一个大圆球,是一个大气球。
两手之距离远近,顺着自己的两肩,向左斜角,自下边,往前,又往上边起。两手起时与吸气同时如同画两条弧线,画至离丹田处(孙注:即小腹二寸许)。”他是这么起的。因为他是开合太极嘛。起来以后要伸开,一前一后。
前 式似停而未停之时,即将两手,仍如抱着一圆球,靠着身子,与呼气同时往回返画弧线。此种呼吸不可有声。右手画至心口,与左手平直,身子仍直立,不可俯仰歪 斜。两腿于两手画时,要同时徐徐往下弯曲。弯至里曲圆满,上下似半月形,腰要塌住劲。昔人云:以腰为主宰,刻刻留意在腰间,是此意也。两腿里根,同时往回 缩劲,右足后根,极力往上蹬劲。语云:劲起于脚根,亦此意也。头亦极力往上顶劲,心要虚灵(孙注:将两肩松开,再将气力用意往回收缩,用神逆运于丹田,则 心自然虚灵矣)。”头要顶住,心要虚灵。
将前式,亦似停而未停之时,左足再向左斜角迈去,足后根似落未落地之时,两手再从心口,前后着徐徐一气。”还是一个气。然后往后缩,不要用拙力。
向 左斜角伸去,伸至极处。两肩亦同时往回缩劲(孙注:即是松开两肩)。两股前节要有力。以上蹬顶伸缩,皆是用意,不要用拙力。先哲云:虚灵顶劲是也。又云: 不丢不顶,引进落空,是打手用法之意,不在此例。右足于两手伸时,亦同时向前跟步,足尖着地。离前左足二三寸许,停住。左足与右足迈时,亦渐渐满足着地。 两手仍如同抱着圆球相似。两眼随着两手当中看去。外形式似停,而内中之气不停。两肩里根,与两腿里根,即速均往回缩劲。腹内要圆满虚空,神气以意逆运至丹 田(孙注:神气收敛入骨是此意也),再将两手一气往右边,如划平弧线,右手划至与右肩平直,左手心,与右胳膊里曲相齐,左足尖仰起,足后根着地,如罗丝轴 之意。左足尖,与身手,同时向右边旋转,右足根,亦同时徐徐着地。两眼望着右手看去,不可停住。”他在讲揽雀尾的时候都在讲手动着要气,拿着个气球,都在讲气。
再将右足往前迈去,足后根着地,随即将两手一气着。”两手一动气要连着。
与右足往前迈时,同时如转一圆圈相似,转至两手心向外。左手心离着右手里腕二三寸许,两手再一气,往前推去。”两手还是一个气往前推去。
两 胳膊略弯曲点。左足与两手向前推时,同时跟步,足尖着地,离右足二三寸许,右足尖亦同时往下落地,两足尖均对斜角,两眼仍看前右手,微停。腹内要虚空(孙 注:即是松静)舌顶上胯,毂道上提,腰要塌劲,足蹬劲,头顶劲。古人云:腹内松静气腾然,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是此意也。两肩,两腿,里根缩 劲,仍如前。亦皆是用意,不是用拙力,以后仿此。
自起点至五节,要一气流行。不惟五节如此,由始至终亦要周身节节贯串,勿令丝毫间断,学者不可忽也。
因为他 的开合太极拳每打一个姿势就要打一个开合。揽雀尾完了就来一个开合,一开合就是气的开合。咱们形神庄不是有个开合吗?咱们形神庄就是从开合太极拳里边取的 开合。他还讲:“即将两手,如同抱着气球,内中之气,如同往外放大之意。”象个气球放大之意,一合再把气收回来。所以孙禄堂这儿都是讲的练气呀!所以咱们 说练太极拳是练气的,不是咱们自己的杜撰,孙禄堂那么说的。他还练道家功,孙禄堂是练性命双修的。头顶的穴位也叫层,有一层、三层、七层、九层、十三层。 孙禄堂是练头顶穴位的十三层的。他也练道家功。
(三)、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太极拳推原解、分类语录》那别的太极拳是不是这样呢?看看比较早的陈家太极拳。这是后人总结之后搞起来的,它里边也有太极拳的解释,二十年代陈鑫写的,里边分了几个大问题,其中就有谈气的问题。看他怎么说的。《太极拳推原解》,太极拳看他怎么解释。
第一段《太极拳原解》,我们就不多说它了,说后面的。
其枢纽在一心。”太极拳的枢纽在于心,就是“心”、“意”、意识。
心主乎敬又主乎静。”一个是安静的静,一是恭敬的敬。
能敬能静,自褒虚灵。”咱们智能功不是也搞内敬外静嘛,他这也是这样子的。他这是根据很早的书《管子》里的古老气功要求而来的。
天君有宰,百骸听命。动则生阳,静则生阴;一动一静,互为其根。清气上升,浊气下降。百会中极,一体管键。” 他这提了两个穴位,一个百会,一个中极,中极穴在耻骨上一寸,但不是要注意这个地方,是要注意中极里边,那是人体的关键。所以他这儿讲得不确切。一般是往 中极里边走一寸、两寸、三寸。这还不够。有的说中极是会阴,有的书说是会阳。实际会阴会阳差得不多,就差一点点。那条直线才是关键。
初学用功,先求伏应,来脉转关,一气相生。手眼为活,不可妄动。其为气也,至大至刚,直养无害,充塞天地。配义与道,端由集义,浑灏流行,自然一气。”太极拳就这么个气啊,一气相生啊。而这个气是充塞天地的。后边就讲这个太极拳的用处了。
轻如杨花,坚如金石。虎威比猛,鹰扬比疾。行同乎水流,止伴乎山立。进为人所不及知,退亦人所莫名速。
理精法密,条理缕析。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於密。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中和元气,随意所之,意之所向,全神贯注。变化犹龙,人莫能测,运用在心,此是真诀。” 练太极拳就是用意念来带着这个气,来支配这个气。练太极拳就练这个东西。那这个气是什么呢?他这个《陈氏太极拳论·分类语录》里边一共是十三个问题,第三 个问题就讲“轻灵圆转,中气贯足”。里边讲的就是这个气。我挑了它一点,没有全念,念多了这个课就不好讲了。念这些东西就是要同学们知道传统气功跟传统武 术是一致的。太极拳和气功更是一致的。
不偏不倚,无过不及,内以修身,外以制敌。临时制宜,只因素裕。不即不离,不沾不脱。接骨斗笋,细心揣摩,真积力久,升堂入室。
其劲皆发于心内,入于骨缝,外达于肌肤,是一股劲,非有几股劲,即气之发于心者。得其中正即为中气,养之即为浩然之气。”练太极拳要用内劲,内劲怎么来的呢?用心劲,用意念。意念怎么来的?用那个气来的,支配那个气来的,中和之气。
中气贯于脊中。”中气贯到脊中里边去。
中气上自百会穴,下贯长强穴,如一线穿成也。”他这儿是说百会和长强,前面说百会和中极。中极是前面,长强在后面,一个任脉,一个督脉,他就没有讲会阴。
以心中之中气运乎四肢之中,是人所不见己,我独知之也,须时时神而会之,久而自明。”心中的中气往四肢去运。中气是什么呢?
顶劲领起来(顶劲:心之中气。领:如提起)。”心里边的气把头领起来。
顶劲何在?在百会穴,其意些须领住(领是领其全体精神,令其不偏不倚)就算,不可太过。”不要太厉害,不要太使劲了。
过则下崩上悬,立不稳当,此是一身关键,中气之所通者,不可不知。”这么一领中气就能通。从百会那儿气就能通。
中气上通百会,下通二十椎,此处一通则上下皆通。”百会一通,上下皆通。
全体之气脉胥通,自无倒倾之弊。脑后二股筋是佐中气之物,二筋之间其无筋处乃中气上下流通之路,下行脊骨之中至二十一椎止。即前后任督二脉亦皆是辅吾之中气。” 他这讲那个中气是对的,讲路线有的地方就讲得不够了。因为本来陈氏太极拳讲经络讲得并不够。从古来陈氏太极拳就没那么讲。只是陈鑫写书时用了好多经络学 说。实际太极拳里边不仅是陈氏太极拳讲经络讲得少,各门太极讲经络都讲得不够。他们就会讲一个太极之气。哪个门派讲经络讲得多呢?峨嵋派,峨嵋派讲经络讲 得多。峨嵋派是从“武当派、太极派”分出去的。武当太极有两派是练经脉的。有一派他们的祖师现在还健在。他们完全是按照经脉走下来的。但一般的太极拳是不 怎么讲经络的,陈氏太极拳更不讲经络。但是陈鑫在写书的时候,动作里边加了好多经脉的道理。有的地方讲经脉是讲对了,有的地方是泛泛的讲的,对实用意义不 是太大。
后边讲中气。“中气最难名,即中气所行之路处亦最难名,无形无声,非用功夫久,不能知也。”说中气最不好说,它怎么走的最不好说,也最不好讲。要是不经常练功夫,练出本事来,体会不出来。
所以不偏不倚,非形迹之谓,乃神自然得中之谓也。”不偏不倚不是指形体不偏不倚,指的是精神要得这个“中”。
即四肢中所运之中气亦即此中气之旁流,非另有一中气。”这点是讲对了的。身体里的中气,到肢体里的中气,这是一个气,不是有几个气。
此外不偏,而后四肢之中气皆不偏,虽四体形迹呈多偏势,而中气之流于肢体中者自是不偏,此意第可神而明之。”如果神这儿定住了,姿势有偏颇的时候,但这个气不偏。
气非有两,其柔而劲者为中气,一味硬者为横气。其为用也,不偏不倚,无过不及,是中气之用,非中气之体。中气之体即吾心中阴阳之正气,即孟子所谓配道义浩然之气也。” 这是陈氏太极拳,有好几处讲气。这一段讲气讲得比较多,所以我给同学们念一念,说一说。我们说练太极拳就是要练气,而且我们讲练太极拳有太极拳的练法,有 太极功的练法。练太极功直接从练气练起来。所以我们这个讲法看起来跟传统太极拳是不矛盾的。只是传统太极拳他们没有分太极拳、太极功、太极道。一般社会上 教太极拳的,包括孙禄堂也没有这么讲。

(四)、武禹襄《十三势行功解》再 从另外的角度再讲一下这些问题。同学们可能也看过拳书,庞老师,这两本书都是二十年代出的书,孙禄堂那本书是一九二四年出的,陈鑫那本是一九年写成,三三 年出的。三十年代又出了另一本陈氏太极拳。再早一点的书是不是也是这么讲的?所以我们再讲一本比较早一点的,武禹襄得到王宗岳的《太极拳论》之后,根据他 的练功体会写的《打手要言》、《行功歌》,以后他的外甥李亦畲又把它写成《走架打手行功要言》,后人不知道是谁把这材料给整理了一下,叫做《十三势行功 解》,但是内容都是武禹襄的。我就把这个给大家讲一下,因为这个《十三势行功解》对练太极拳来说是很关键的,方方面面的内容他都讲到了。原来找这个材料的 时候我以为没有,看来这儿有,就是有些个错别字,所以我把它改了一下。因特网上有个网络快报,里边也有这个东西,它这个解释还不错。因为看书的时候这个材 料我没拿着,我这拿的是《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原本里的东西,里边有些印错的东西。我给大家一边讲一遍念。这个《十三势行功解》是武禹襄写的他对《打手要 言》、《太极拳论》和《十三总势歌诀》的理解和解释。这是把武禹襄打手要言里边精华的东西都集中起来了。顾留馨写的《太极拳术》,上海体育出版社出版的, 里边也有。同学们将来可以买这本书。
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用心意识来行气,要沉着。这个“沉着”不是咱们说的那个干事要沉着,不要慌忙,这个“沉着”不是。这个“沉着”是要气沉丹田。这么做就能把气收敛到骨头里边去了。
以气运身,务令顺随,乃能便利从心。” 按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用那个气来运那个形体。这样就能够心里怎么想它就怎么动起来了。“不行呀!我现在动不起来呀。”这是说练功得练到一定程度。所以现 在:我想动!你想伸胳膊你还得伸,你想了它不伸。你还得真伸才行。练功时你得想伸,用以气运身。但一开始这个气还感觉不到它,得练功以后体会到气了,神和 气合一了。因为练太极拳有两种练法,一种练法是自发功,自发动起来,气一冲,意念跟着动。这是意念和气合到一起了。最后也是神气合一。最后就不仅是气来动 起来,而是神和气合成一个,意念一动气就跟着动,气一动意念就动。这是从自发功练起来的;另外一种普通的练法练起来,先从姿势练起来。也是要用意念这么 练。不要用力气,要用意念来动弹。这要伸胳膊,这样一伸,不要使劲,用那个意念,空的。怎么叫用意念呢?要放松,形体要放松。怎么叫放松呢?胳膊一动的时 候,用手带着胳膊动,推也是手带着胳膊动。这样就叫放松了。这是个窍门,用手来动,手不要使劲,拿手动弹,它自己就放松了。这样就能便利随心。
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头顶悬也。”练功时精神提起来,练气功也是如此,练太极拳时精神得提起来,顶头悬,你精神提起来就没有迟滞、沉重、重拙的样子。
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转虚实也。” 意念和气要换。昨天咱们讲虚实变换,虚实变换得用意气来变换它。意念一动气带着动,形体带着动。这样变化才能灵活。从前边这几句话来看,练太极拳就是练意 和气。昨天咱们讲的《十三总势歌决》一共一百四十字,里边一共使用了七个意字(命意源头在腰隙,变换虚实须留意,势势存心揆用意,刻刻留意在腰间,意气君 来骨肉臣,想推用意终何在,字字真切意无遗。)练太极拳就是练意念、练气。
发劲须沉着松静,专主一方。”太极拳在练的时候要发劲,有人把十三势作为推手的,他这儿就讲那个发劲,发劲的时候要沉着松静。要发劲,一对手,意、气、力、形得专注到一个方向去。你要发劲,看这儿弄那儿,那就不行了。得专注一方。
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身体形体一立要中正,一口钟一样,前后左右上下都得要中正。这样气才正。
行气如九曲珠,无往不利。” 九曲珠有好多种解释,说身体上中下三节,胳膊的肩肘腕三节,腿的胯膝脚三节,称为九曲珠,有这么解释的。但是这么讲好象没有抓住它的要点。九曲珠从内讲是 讲脊柱。脊柱的生理弯曲有九个。这九个弯曲,九曲珠得把它们连起来,一个压一个,一个压一个的连起来,微微有一点小弯曲。这样才能把气贴于脊,将来才能力 由脊发,才能发挥它真正的作用。当然这么讲也可以:上肢三,躯体三,下肢三,这是“力发于足,主宰于腰,形于四肢。”但是对于“主于脊,主于腰”就强调得 不够了。
运劲如百炼钢,何坚不摧。”太极拳运劲时很软的,但是真到用的时候是绵里裹针。“极柔软,然后能极坚刚”嘛。
形如搏兔之鹘,神如捕鼠之猫。” 有的书把鹘字印错了,印成鹄字了,应该是鹘,鹰的一种。鹄是天鹅,它不会逮兔子。这是象鹰抓兔子一样很快的,蓄而待发,很勇猛,很快;象猫要逮耗子的时 候,在耗子洞前守着,等着耗子出来,趴在那儿,精神非常集中。一个是形,蓄而待发,很勇猛;一个是神,很安静,很集中。其实练任何拳都是这个样子,练气 功,练形神庄、五元庄都得这么精神集中才行。可我们练的时候晃晃荡荡的,那怎么出功夫呢?那是对自己练功夫要求得不够。古人用语比较简练。
静如山岳,动若江河。”安静时象山岳一样。有的是说静如秋岳,动如飙风。
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 你要练起功来也是一样,蓄劲时象张弓一样拉起来,蓄而不发,要发劲象放箭一样很快出去了。有的说太极拳慢慢当当的,怎么打人呢?因为现在练太极拳的大部分 都是老头老太太,有病的、体弱的。所以象外面说的太极拳打不了人,什么也干不了事,是豆腐拳。为什么是豆腐拳呢?都是身体弱的人在练。好多练长拳、炮捶等 别的拳的人,他身体原来就棒,所以打太极拳的就让人打了。好多练太极拳的一讲起来倒是挺漂亮,一比划手就输了。“太极拳打不了人!”这是因为练太极拳的人 素质太差。实际太极拳那是绵里藏针。《打手歌》里讲嘛,你来得缓我就缓,你来得快我这儿还快。过去讲“彼不动,己不动,意在彼先”,你要不动我也不动,意 念在你前面;“彼若动,己先动,力在彼先”,你要动,还没动,我先动上了,力量在你前面。你要不快,他一动,力量能走到他前面去了吗?所以练功夫都是有它 一定功夫的。咱们现在练太极拳不是为了搞技击,但是实际上太极拳应该是很厉害的拳术。
曲中求直,蓄而后发。”太极拳练的时候走圈,到用的时候就不走弓背了,该走弓弦了,化你的时候,用力的时候还得走圈。
力由脊发,步随身换。收即是放,放即是收。断而复连。”关键的一句话就是力由脊发,从脊梁发出去。脚步跟着身形来转换。
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 这两句话对练拳太有意义了。往复须有折叠什么意思?搂膝拗步,打出去了,怎么折叠?这腰松不了折叠不了。一推出去怎么回来?我们一推出去又回来了,那样回 来就不是太极拳了。所以这儿一出去,这儿一推,到头了,腰那儿一松又长出去了,一长出去了,手上半个圈,外边半个圈,这一个圈拿回来,一个太极。粘连黏随 关键就在这个地方上。腰松不开,这个粘连黏随就不好练出来了。现在腰会松开了,腰那儿往后一松,腰往后去,手往前边去了,它自然就回来了。所以这个拿腰来 解决。当然我们不是着重去练技击,我们着重于练养生,但是道理要懂。道理懂得它:腰很关键,得解决腰。不管你练技击也好,为养生也好,腰你解决不了,问题 都解决不了。将来你会力由脊发了,光力由脊发了,弄不好就出毛病。腰松不开气机不能上下流通,不能转换,你看好多练太极拳的,到了晚年,红头涨脸,虚阳上 越,得了半身不遂。不要以为练太极拳,内家拳就不出事,也可以出事,我跟郝部长说嘛,郝部长说:“庞老师啊好多练太极拳的情况都这样,我看了以后很感慨就 是了。”所以力由脊发必须要松腰才行。当然这儿讲得就不够了。“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咱们现在先不管这些问题,因为才开始练姿势。一开始第一阶 段,你能做到姿势圆活、轻灵、松就行了。一开始还什么都谈不上呢,先把姿势比划下来。现在一练就腰酸腿疼的,可能也有的能了。我们年轻人现在一练还难受, 就说明我们的体质还需要加个太极拳再变一变。我希望师资班的同学们毕业之后身体素质能上一点点。练太极拳的时候你就不能直腿练吧?一练就是弓箭步,这么一 练,大腿也疼了,腰也难受了。老做弓箭步,给你耗着呢。所以讲,练功夫可不是那么简单。你以为功夫一说就来了?真得练才行。
极柔软,然后极坚刚。”你练时身体能够软下来。一开始你绷着劲,那成拙劲了。为什么太极拳练气能练得快呢,你把它放松了,你放松了气才好过。你绷上劲,肌肉一紧张,就压迫了,气就不好过了。
能呼吸,然后能灵活。”练太极拳第一步不配合呼吸,到了第二步才配合呼吸。一般开时呼,合时吸,升时吸,降时呼。你把呼吸配合好了,你的姿势它就自然了,它就不别扭。
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这个气不是呼吸之气,是指内里的气。讲太极拳里边,一个是呼吸之气,一个是内里的气。利用呼吸之气来调动内里的气。这是两个气,两个开合升降。
心为令,气为旗,腰为纛。”心、意识,发命令的;气是旗,一发命令旗就动弹。腰是大旗的杆子。有的说腰为纛,手为旗,腰一动弹,手就动弹。“心为令,气为旗”心和气来说,心是做主导的,气跟着动弹;腰与四肢来讲,腰是为主导的。他把它分开。
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乃可臻于缜密矣。劲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一开始练,姿势先要求开展,以后练紧凑,由开展到紧凑才能达到缜密。
又曰:先在心,后在身。”练拳时,想做哪个动作意念要先想怎么动弹,心里先把它预想出来。想得越具体越好,意识里发的命令越具体越好。然后由那个意念带动形体来动弹,这叫先在心,后在身。
腹松,气敛入骨。”腹部要放松,把气收到脊背骨里边去。
神舒体静,刻刻在心。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牵动往来气贴背,而敛入脊骨。内固精神,外示安逸。”里边把精神固住,外面很安详的,不急不躁,很自然。
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 这里要注意了,因为这个《十三势行功解》是武禹襄来解释的,他那个《打手要言》也是这么写的。因为武氏太极拳小,是活步。他那一迈步,跟猫一样,一迈步是 脚尖先着地,脚跟后着地。其他的杨氏太极拳、陈氏太极拳、吴氏太极拳、孙氏太极拳都是脚跟先着地。而武氏太极拳是脚尖先着地,跟猫一样迈出去。这个“迈步 如猫行”最少包括这么几层含义:一、猫很轻灵。地上一落,脚尖先着地;第二、猫要跑跳时,腰会弓起来,有弹性。所以腰要弓着。那我们练太极拳为什么要脚跟 先着地呢?因为要调动阴阳之气。真要是用到武功上,用的时候还得是脚尖先着地。这脚一出去,一抬起就是一腿。离得近,一抬腿,首先是膝盖一撞;离得远,一 抬腿往前走的时候,一般腿是不突发,往前一出隅就是一脚,脚往下一落地,那样身子得跟进去,往往是脚尖先落地。脚尖先落地就是为了使脚更加轻盈。脚尖一落 地,脚心得含起来,含住,气才能收住。这是练武功脚要轻盈的意义,脚要轻盈就这个意思。按过去武功的踢脚,高低腿,把腿往下一落,脚尖点地。不是一踢起腿 来,“吧嗒!”撂下来,不行。往上一踢腿,现在不要钩脚尖,原来踢腿要脚尖钩着,把后面抻着,往前踢脑门。踢过山腿是右脚往上踢,绕 过左耳踢后脑勺,或是左脚往上踢,绕过右耳踢后脑勺。原来是要脚尖钩着踢,现在不让那么踢了。脚往下一落时,脚尖一钩,这就是练的反应,这就是武功的用。 “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他们对抽丝研究得还不够。陈鑫陈氏太极拳讲缠丝,笼统的讲得比较好的。有正缠丝、逆缠丝。螺旋劲、抽丝劲是进如螺旋,退如抽 丝。这个昨天咱们讲了,不是什么都是抽丝。往前走你抽丝还怎么抽啊?胳膊往前怎么抽?抽是往回才对呢。往前怎么抽啊?就不好抽了。说“进如螺旋”,螺旋是 一转,转着出去。拿拳可以转,张着手也可以转。你把手指伸开,这么一转,注意大拇指一扣,这么一转,食指,这么动,或是这么动。慢慢地动一动,你手指尖的 穴位就有感觉。你得放松了动,别使劲。一使劲就不灵了。得放松了。这么慢慢地动一动,手指尖的穴位就开始会有感觉了,气感就可以出得来。这是缠丝里边的抽 丝。你要是分开的话要注意小指大指,用剑指做也可以,去体会它。这么慢慢练也可以把经络练开了。
全身意在蓄神,不在气。在气则滞。” 神意要全,把神意集中起来,神要蓄住,要含蓄、储存、准备。全神全意干什么?要把精神蓄起来,不要把神住到气上去。在于蓄神而不在于气。精神要集中,不要 蓄到气上去。练太极拳要以心使气,现在又讲要在精神,不要在气,为什么呢?“在气则滞”。你把精神住到气上去了,意念和气定住了,它不灵活了,不变了,呆 滞了。在神上定好了,神如捕猫之鼠,在一块呆着,耗子一来,腾!就过去了,非常快。所以把神蓄起来,神一蓄,气它自然而然就蓄起来了。不要管气。一管了 气,气就滞住了。“在气则滞”嘛。
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这句话有弊病。应该是在气者无力,你的意念都在那个气上,不好转化成力了;或者是“尚气者无力”,光注意气了。这句话有弊病,可原文就这么写的。应该是在气者无力,在意者纯刚,完全用意念,刚劲就来了。
气若车轮。腰如车轴。”他这里面很多地方不仅讲了气,不仅讲了要用气,而且要气贴于脊,气敛入骨。气收敛到脊柱里边去,而且这个气还要把它用起来。
怎么用 气,怎样才能敛气入骨呢?在这一点上拳书上都写了“敛气入骨,气贴于脊”,但是具体怎样“敛气入骨,气贴于脊”,好多书都没有讲。有的说一含胸之后就气贴 于脊了。哪有这么简单?那气贴于脊也太好做了!练太极拳讲究主宰于腰,但要怎么主宰于腰,腰不松开怎么主宰于腰?现在好多练太极拳的都讲磨腰,腰象磨一样 转。当然咱们站着不好转,一转是在转胯了。坐着好转腰,会转的脊梁骨会一节一节地转,那叫转腰。但仅仅如此那还不叫主宰于腰。一开始形体一动主宰于腰。比 如:胳膊伸直了放在体侧,放松了一转,转过来了,它也跟着转,一回来,它也跟着回来。跟个鞭子一样,鞭梢那样晃荡。这么一转,你看转快点,快了一转,你这 儿停了,它还不停呢。你不要故意这样动。你要放松了以后,一转,你这儿回来,它这儿就又再回来,这样打个圈又回来。这叫主宰于腰,拿腰带动形体就是这个意 思。你肩关节、肘关节得放松了,不放松不行。你不放松,就这个样子。先是身体一动,肢体落在后面的,将来气充起来了,身体一动也是要主宰于腰,它肢体就过 来了。
二、松腰法但 是怎样把气入到脊里边去,怎样主宰于腰?那就得松腰。咱们讲练三心并站庄能松腰,练蹲墙能松腰。那时候讲了松腰,但是讲蹲墙的时候就没全讲它。因为当时我 们说要练混元窍,咱们智能功不练下田,直接练中上二田,所以松腰就一般的讲了。而真正全部松腰得松命门,往命门去松。按太极拳的要求是“命意源头在腰 隙”,这个问题也讲了一些,但是没有非常细致的强调它。所以现在看来练太极拳补我们这个不足是非常有必要的。“命意源头在腰隙”呀,命和意都在那儿产生 啊,得强化它呀。所以今天我们就给大家专门讲这个问题。讲这个松腰。先得会把腰松了,松腰的同时要把气收敛到腰上去。这个腰的位置一般是指腰椎二三四,说 得更确切点,还应该包括腰一,腰一到腰三,当然加上腰四也行。关键是腰二的命门。其上是悬枢穴,悬枢穴两边是三焦俞。那个脊椎到了第一腰椎以下就没有脊髓 了,变成了脊神经往下走了。所以我们在松腰的时候要把命门松开。松开它以后,不仅它自己会前后动弹了,你还得会使它往命门收东西,意念往那儿收。你看咱们 小肠系膜上后边连着的,要会往那儿收它去。再有这个松腰就是气敛入脊,还包括了把我们的脊神经的功能强化起来,感觉神经往里边走,运动神经、脊髓神经往外 出,要把它的功能强化起来。要强化它,脊柱那儿要会动弹,将来不仅会前后动弹而且还会转着动弹。小肠里有好多食物的气,食物的气是后天的气。腹部往回一 缩,后天的食物的气和先天混元神室的气场一结合就带着了全身的生命信息。腰往那儿松是要松这个去。这样才能起到真正起到强化我们周身的气的作用。要强化这 个气。
(一)、坐式怎么练?一个是躺着练,一个是坐着练,一个是站着练,站着练三心并站庄。我们强调的是蹲墙和坐着练。
说起练 来很简单。今天我主要给同学们讲坐着练。我要一说,大伙一听会说:这么简单呀!坐着两个腿往前一伸一坐,完事。平着,腿伸直了,两个膝盖并上,你们坐马扎 还好做,一坐平了就抻得慌了。象练太极拳的要求将来得是力由脊发,气贴于脊,腰要松开,肩与胯合,肘与膝合,这一坐就都有了。就这么简单?欸,就这么简 单。当然这里边还有很多的动作。一开始练的时候要把我们的基本功练起来。按五元庄叩齿,舌头转圈,先叩门齿九次,然后依次叩左齿、右齿各九次,再叩门齿九 次,这样来集中精神。接着舌头圈着牙齿正转三圈,再反转三圈,再在牙齿外面正、反各转三圈,这样同样是为把精神集中起来。坐的时候随便一坐,不一定非得要 坐得笔挺的,要放松了越自然越好。腰往后塌,松松垮垮的一呆,好像卖肉的把骨头剔了,没骨头了,那样松着。腿要伸直,把膝盖往一块儿一并着,两手捂在膝盖 上,肩放松了,按松肩空腋的要求做,放松,真放松了,肩会往下沉,这一放松就都有了,一下坐两钟头。这不象盘腿,盘了腿,腿麻,这么坐腿不麻。坐一会儿, 腰胯就酸了,酸了就不好坐了。这是练毅力呀,练定力,练精神的定力。这是最简单最基本的。一般外面教就不讲这个了,师资班的同学你们听了也别当小贩去买 去,你先好好练练再说。因为这个真是宝贝呀。可我们很多同学不拿它当好的呀,当土坷垃给扔了。这真是好东西,你上外面去听不着的,没人搞这东西的。就这么 坐非常了不得。你认真坐两个钟头,看什么感觉?不要多了,一天练两个钟头,练六十天,完了以后你们再写练功体会。希望你们都写点练功体会,我看看你们有什 么体会。“老师,我们一百多人你能看吗?”你们这一百多人,只要你写我就给看。可能有的同学今天练两钟头,明天可能就不练了。第一,觉得太简单,就练这 个?第二,觉得太难受。就这个还难受?你试一试,看难受不难受。这么一坐,首先要放松,精神要集中到命门穴,命门穴那儿要注意是个气球,要想到命门穴前面 椎管里边的脊髓。我们练时是先从前面练。肚脐往回收,缩回命门去,用力缩,缩得越使劲越好,缩得越大越好。会阴往命门上提,会阴肌、大腿肌都要使劲往命门 上缩,大腿股四头肌也绷上劲了,大腿折窝也往那儿缩,使上劲。同时尾闾骶骨往后突。会阴那儿往上一提,肚脐往那儿一缩,它那儿就往后突,命门往后突。吸气 时膈膜下降往命门那儿挤去,肚子不要鼓起来,膈肌下面的附着点在第一腰椎,意念往那儿去,几个地方一起来。这几个动作是吸气时一起来,呼气时就放松。一吸 气腰要往后一弓,身体自然放松了就往下落一下,一呼气就开一点。就反复这么搞,反复这样练。可以给自己规定一下,练上三十六个或四十九个呼吸之后,再使劲 扳脚,拿脑袋够去。扳时要注意膝盖要往里合住,别松开。年轻人练这个应该都不费劲,就是时间长了就受不了。
同时还要注意发音。把五元庄的“诶吁英”变一变,吸气时发“吁”的时候加个“en”音,发出来就是“氲yu-en-”音。吸气时发音,会阴往上提,把地气升上来,到命门那儿去。注意不要发出声来,默念,慢慢的两个音发得要长,两个音不要同时发出来,发到“en”音的时候还要保持“yu”音的口形,要保持两个音的口型。一吸气,发个音,气就下去了。上面膈膜下去,会阴提上来,肚脐往回收,股四头肌收缩,膝盖也往回带。这是吸气的时候。
呼气时发“yi-e-ng-”音,保持三个音节的口型,呼气时也是默念。就这样反复练,慢慢腰那儿就松开了,气就进去了。等气进去了,腰那儿会“窟嘚!”一下,有个感觉。当然不会“窟嘚!”响一下,有个别的还真会响一下。一般不要管它。就这么练,气就往脊柱里边去了。实际上是往脊髓里边去。
再以 后,练它以后你慢慢全身会松,就反复练,整个躯干都会放松,胳膊发沉往下坠,肩膀也要往下坠,肋骨也要往下坠,肋骨还会疼。一喘气肋骨还疼,“怎么出事 了?”没出事,放松了。这儿疼,这儿胀。就这么点小玩意儿事还挺多。就是胯骨酸呀,腰酸呀,难受极了。这是练毅力呀,看能不能坚持呀。真好好练,真出功 夫。这是最基本最基本的功夫。将来你这一吸气,会阴上提,胯也会往上提,往回缩,肩膀往下一放松,好了,肩和胯成为一个整体了。练内家拳说肩与胯合,怎么 合住?欸!就练它、体会它,就合住了。等再练一练,胯会收了,膝盖再那么一收。会阴一缩,膝盖也往命门那儿去了,两个肘也往回那么一缩,肘和膝盖也合到一 起了,往命门那儿合进去了。等再以后,手那么一缩,脚那么一缩,它们也回去了。外三合要从练拳上合住,练好多年都不好合住。可练这个绝对过不了一年。甭多 了,一天练两钟头,一般的人快的人一个月就合上了,慢的人三个月就合上了。特别特别不好好练的那就没法说了,不练那就合不住了。有了方法以后不练不行。慢 慢去体会,往回一缩,会阴、腿使劲时什么体会?放松了什么体会?腿绷直了,不用力,用意念往回缩,什么样子?用肌肉一缩什么样子?多体会体会,用不同的办 法来体会它。但是这个得要时间,你才开始练,一天都想要体会到它,你还做不到,就要反复练。这样练就是“腰为第一主宰,丹田为第一宾辅”。昨天讲的《心会 歌》里边就有。对于这个问题好多拳书里边都没有解释。“腰脊为第一之主宰,喉头为第二之主宰,心地为第三之主宰;丹田为第一之宾辅,指掌为第二之宾辅,足 掌为第三之宾辅。”把丹田气收到腰那儿去,通过腰再行于四肢,练这个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这个松腰法就是为解决这个问题的。什么叫心会呢?用心来体会, 用心来领会嘛。从练太极拳到太极功就是练它就够了。《心会歌》是谁写的也不知道,我也没去查它的出处,六十年代学太极拳的时候师父说过,我也没追这个东 西,现在也没去查它。《心会歌》写得太好了。“腰脊为第一之主宰,喉头为第二之主宰,心意为第三之主宰。丹田为第一之宾辅,指掌为第二之宾辅,足掌为第三 之宾辅。”
咱们讲 的这个松腰法是为解决第一主宰和第一宾辅的问题。第二主宰和第二宾辅我们现在暂时还不能讲它。一方面讲了也没意义,也没用。免得同学们听了,懂得太多了, 当小贩卖去。先讲第一个主宰和第一个宾辅,好好去练去。等有人真练得有点门道了,我看看,第二主宰我再单个讲。谁练第一主宰我看练得行了,后面的才单个 讲,就不能公开这么讲,就不讲这么多人了,要不他们也太不知道值钱了。第三主宰和第三宾辅那就更谈不上了。
第一主 宰这么练,同学们一定要把它当作宝贝来练。你练了以后,不仅对你身体有变化,对气有变化,而且是真正练功夫最根本最根本的基础。所以以后松——松——松下 来了以后,慢慢它自己就可以起来,可以呼吸,时间可以很长。就这第一主宰练好了以后,慢慢它会喘气呀,里边从命门那儿会象个葫芦那样在开合,可以从命门那 儿,呜——它在开合。有同学写体会说:“庞老师,我命门那儿会开合了。”好啊!我看看。你会开合我能看得着,甭坐着,就是站着也可以看。一看就完了,那说 不了假话呀。这是坐着练。
(二)、躺式再 有就是躺着练。等你练完坐功之后,要睡觉之前,躺着再练一会儿。仰着躺平了,放松了,把姿势调整好了,把腰椎往下塌。一般躺着时腰椎是往上弓起来的,腰后 就空了。用意念让腰椎放松,放平,平——腰后突出去,把尾闾往上翘一点,两胯往上收一点,平下来。这是第一个动作。再把两个手的指背靠在一起,从肚脐下面 一寸半的气海穴往下压,摁住斜着向上抠,直着往下压也行。会摸到腹主动脉嘣嘣在跳。好多人一压里边就疼,说明里面还有湿寒之气。再转一转,吸气往那儿放 松,跟那个吸气的办法一样。吸气往下压,呼气抬起来。慢慢再转,先逆时针转,再顺时针转。这个办法也很简单。我估计最少有十分之七的人一压就疼,就说明我 们身体的健康程度还不够。等你一压不疼了,里边气就足了,它比较好通了。这也能衡量我们的气充足的程度。有的人肚皮很软,一压就好像摸到骨头了,这是说明 丹田气不足。一吸气时往下沉,慢慢练得腹壁有了弹性。像这些东西都是很简单,很随便就练了功夫了,可就是没人好好练。“庞老师,没人给我们说啊!”那好, 我现在说了,咱们过两个月再检查看看,看什么样子了。一般来说躺着练不要太多,最多最多练八十一个呼吸就够了。呼吸八十一次才多大一会儿啊?八十一个呼吸 就够了。吸气时不要发音,压下去,呼气抬起来。练完后,两个手放在身体的两边,安静地想:一吸气往命门那儿去……。睡不着觉就练,睡着了就睡。就完了,多 好?挺美。但坚持下来就不容易了。坚持下来就是功夫,就是不好坚持。
(三)、蹲墙再 就是练蹲墙。练蹲墙就和我们练坐功差不太多,意念、活动基本都是一样,就是姿势不一样。往下一蹲的时候,你自己可以考虑,是蹲的时候吸气还是起的时候吸 气。一般是起的时候吸气好一点。可以自己摸索。你自己觉得蹲的时候吸气好就蹲的时候吸气。因为每个人情况不一样。要求肚脐往回缩,吸气时膈膜往命门垂呀, 会阴往上提呀,这些要求都是一样的,吸气往那儿去,呼气就松开,吸气发“云”字音,呼气发“英”字音,是一样的。所以这里边看起来就比较简单了。
刻刻留意在腰间,气贴于脊,打好基础然 后没有事,你就随时随地想着命门,慢慢就成为“命意源头在腰隙”了,命和意,气和意念都集中到命门了。这既是“命意源头在腰隙”,又是气贴于脊。等我们前 面做好了,你还要注意后面,后面也要往那儿缩,从命门外面往回收,往那儿挤;从长强、尾闾那儿往回收,从枕骨那儿也往回收,这样就成球体往里收了,所以从 形体上先就这么做。等你做熟了,很自然了,一吸气,会阴上提,膈膜下降,肚脐往回收,这时就把它放开,脑子里面空空荡荡,丹田里面也空空荡荡。我们那时再 取天河之气,不往脑袋里面放,而往那儿放,就好放了。所以这本身既是练我们的意志力,练定力,练安静,又是练气。
这一点 当时为什么没有讲呢?因为当时想往混元窍去做,而且我们那些人都是一般的练功的,所以练功时着重于外面的混元气,我们用那个方法把外面的混元气快点搞起 来。因为以前练功对外面的混元气注重不够,我们智能功搞了这东西,需要快一点把它搞起来。因为当时我练功时自己觉得这挺好,混元气开窍,混元窍开,挺好! 往肚脐一收,收得挺好。所以现在我就说:“就忘了你庞鹤鸣练了几十年功了,你从四岁就接触功,人家从什么时候接触功啊?你往这一收挺好,别人也收得这么好 吗?”这说明还是有点主观性了。但好多人往混元窍收气也行,好多辅导员不也会收气治病了嘛!所以真正怎么把内气固定起来,把身体素质再强化一下,变一变, 所以这几年从咱们师资班毕业来看,同学们毕业以后病还没好,别的没长进,眼镜倒长了。我一看,我这当老师的有福,这么多“进士”(近视)。过去这么多进 士,就可以当翰林,当状元了。别的没出,培养这么多“进士”,这说明我们里面的东西还不够啊!所以现在形势一变,我也反思反思。当然将来我们练太极拳不一 定每个人都这么练,因为有的人他不一定愿意这么干。一般的人练练拳,活动活动,舒服舒服就行了,谁追这个呀!真要是研究生命活动的,真要是研究拳术的,不 这么练,根基打不起来。想真正往高层次上走去,那种情况看来内在的基础还不够。所以这也是现在,我们搞了一大段了,办学办了十一年了,回头总结总结经验。 我们真要是全面变化我们身心素质,还得从基础上打,直接走混元窍还不够。所以这次给师资班和职工们来讲“命意源头在腰隙”,把先天的根本窍打开它,把内在 的精气充起来,里边有了本钱了,再吸收外面,那就好做了。庞老师,那前些年是不是搞错了,搞糟了?不能说搞糟了。我们不是搞得挺好嘛,外面反应挺好嘛。让 咱们再好点!庞老师,将来还有好的没有?我可以告诉大家,肯定还有好的!现在为什么不教?不是不教。因为如果将来一旦是我们把气的本质搞出来之后,要从意 识上来讲述人体的穴位、经络。经络这个问题,现代研究有了成果,但经络是什么还不清楚。将来如果真要是要搞气功生命研究的话,要按照智能功的经络学、经穴 学,也还得搞。将来很可能上幼儿园,就给小孩搞点我们自己特制的娃娃的动画片,一条经络,一个小孩在那儿蹦蹦,穴位在往外冒气。让小孩背经络、经穴,让他 还没有上学就知道哪儿有什么什么穴位,他自己窍一开,气就通了。所以智能功讲混元,这些东西丢了还行啊?为什么我们现在不教它呢?因为现在我们好多人对经 穴还感觉不到。就那么转(螺旋转掌开启指尖的穴位)……老师我们现在腰上那么转它行不行?你先别转它,你先集中精神解决集中的问题。你想一下把什么问题都 解决了?做不到,得有个时间性。我想就转这个,反复这么转,放松了以后,大肠经慢慢也能通。多长时间通?谁也不知道。一天通?一个月通?也许你练一年也没 有通,倒是费了事了,所以先不搞它。将来很多知识,很多练功的方法都要搞起来。古人好多正统的练功,好的东西我们还是要继承下来。我们说我们智能功并不是 把古人传统功法里的好东西都集中下来了,还不是。我们智能功,八十年代编功,后来写书,那都是根据八十年代以前实践写的书。这么多年来,从编了功,整天就 教功啊,又写书啊,弄得脑袋昏头胀脑的,和以前练功时就不一样了。以前就拼命练功就行了。以后光顾了为人民服务了。你要练功,一般性的练功好练,你要想搞 点发明创造,那样去练功就不行了。你不下点功夫那还行啊!日常生活练功,我去讲课,太累了,先组个场,组场讲课,一边讲课,一边练功了,那样练功你还有发 明创造?你的性命还有得了吗?再高深一点你能研究得了吗?你能保住你的小命就不错了,别瘪了就是。好多东西古人没有啊。像咱们方才讲的松腰,这个东西不是 过去老师教我的,老师以前就没教这个东西,没这么教。站庄松腰那是老师教了的,老师给摆姿势,摸摸老师的腰。以后都是自己慢慢来体会体会,在实践当中搞起 来的。有的是经过老师认可了的;有的,老师都死了,也没法认可了。所以也不需要老师认可了,你感觉到了嘛!所以这些问题自己来体会它。站、坐、躺都练松 腰,把腰松开了,身体的素质、自己这个气的变化就非常快了,那样再练太极拳就有意义了。现在我们白天练练太极拳活动活动筋骨,活动活动关节,也好。所以你 们一定要加上时间好好练它,哪怕晚上少睡点觉,不练两个钟头,中午练半个钟头或一个钟头也行,晚上坐它两个钟头。放了假之后,一天没事就坐着去。你们真坐 一个暑假的话那就行了。真是这两个月的时间,除了吃饭睡觉上厕所,没有事就坐,这么坐两个月最少最少要过一关,有的可能中关都过去了。小关,腰松开以后, 气进去,气一进去,沿着脊梁骨里边走啊,甚至在脊梁骨前面气也会走啊,脊梁骨的气与四肢连起来啊,用意念一动弹,四肢当中的气也往回走哇,近似于中脉的影 子啊,有好多就可以做得到。可是我们同学们就是:第一,坐坐就烦了。这没味,这没什么意思啊,这就是个酸哪,难受啊,没别的东西啊。我说这么多酸不就来劲 了嘛,有酸的感觉不就行了嘛。你腰胯多动一动,一方面放松地动,多体会体会;绷劲,放松,腰挺直了,松开;肩没事转一转,松开,空着;把肘往前翻一翻,放 着,憋着,放着。都慢慢体会一下。一开始你还什么都没有做,你就别去体会这些情况。等你放松了以后,有点味了,你再去体会这些东西。一开始还什么都没有, 你体会什么?一开始就这么闭着眼睛好好呆着,就管呼吸发音、集中精神。等同学们这一关过了之后,我们再讲下一步。可能开学之后还给同学们讲怎样充实我们的 五脏六腑。把腰的问题,根本问题解决了,身上的零件还得收拾收拾啊,这五脏六腑还得管管它。把根本解决了。
所以我 说这一届师资班可能赶上美事了,可能要系统地把基本的教一教,可能教到第三步左右。等于是把我们原来教的的东西再深化一步。因为不按我们原来教捧气贯顶 法、形神庄、五元庄、中脉混元的顺序,不教中脉的话,就从基础上搞起来。和我们前面搞的也不矛盾,但是更简捷一些,更简单扼要一些。充实五脏和我们五元庄 一点也不矛盾。这些东西下个学期再给同学们讲。所以现在先讲太极拳正好打腰的这个基础。如果同学们有的腰松得很好了,我再给你们讲“喉头为第二主宰”,那 时是单给个别人讲。公开讲收拾零碎——五脏六腑。讲完了五脏六腑之后,再讲定神,这是第三步功夫。还都没有讲喉头的那个情况。喉头那个情况要搞形体。因为 练功修道,咱们书本上写了:“虚无之道有浅深焉,深则兼被于形,浅则惟及于心”,浅只到意识,深层才能定于形体,充斥到形体上来。光在意识上是干慧,干的 智慧——有智慧,有功能。有时查查病,遥感等功能都可以出得了,但属于干的智慧,形体还没有充斥起来。所以太极拳《心会歌》讲的三个主宰从练功来讲,直接 关系到术、功、道,这是从武学上讲的。过去传统气功不这么讲。传统气功是直接修大道。所以今天我们给同学们讲了太极拳练气,气还要贴于脊,这是练太极拳的 关键,所以后边我们讲了怎么练气贴于脊,讲了方法。今天内容不多,我想就到这儿就结束。今天早结束几分钟,你们洗洗,今天晚上就坐一坐,试一试,当然,你 能坐得时间长一点那就更好。“我坐三个钟头,我坐四个钟头,我耗功,坐八个钟头。”那我一听了,我这个嘴就咧到后面去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