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身高的百年变迁

 木子4kfvyzepq8 2017-02-13

2016年7月25日,由英国伦敦帝国学院和其他国家的800人研究团队进行的一项研究结果--“百年成人身高变迁趋势”报告在欧洲科学开放论坛发表,报告研究了从1914年到2014年近200个国家的人口身高变化,收集的数据包括1800多万人口,是迄今为止对全球人口身高进行的最为详尽的一份研究和分析。

身高的世界概况

研究团队选取各国1914年和2014年18岁人口的身高、卫生和营养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14年男女身高排名前10位的都是欧洲国家。荷兰男性和拉脱维亚女性的身高分别以183厘米和170厘米位于世界各国之首。

这个报告最令人感兴趣和最具有实质意义的是,对全球绝大部分国家公民的百年身高状况做了一个排名,并且阐明了不同地区和国家人们身高是如何变化的。首先可以从现在的全球身高排名前10位国家进行对比,即在100年前,这些国家的排名与现在比较产生了较大变化。

身高世界第一的荷兰之谜

在100年期间,除了一些非洲国家,大多数国家的平均身高都有所增长。但是,荷兰人的身高增长特别引人注目。荷兰男人的平均身高增长了将近14厘米,从169厘米增长到如今的183厘米;荷兰女人的平均身高则从155厘米增长到了现在的169厘米,长高了14厘米。荷兰男性平均身高2014年是世界第一名,但在1914年却是世界第12名;荷兰女性平均身高在2014年是世界第二名,但在1914年却是世界第38名。

虽然跨越了100年,并且身高也有了发展,但荷兰人的身高还是像谜一样吸引了全球的关注,是什么原因让荷兰人在100年的时间内平均身高跃居世界第一(男)和第二(女)?

答案有三个,一是营养,二是遗传,三是自然选择。

营养好是荷兰人高大强壮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的一个饮食习惯是,人们把牛奶当水喝。荷兰的男女老少对奶制品都有着疯狂的迷恋。在荷兰的午餐时分,总能看到穿着各种服装的男女老少狂饮手里的大盒(桶)牛奶,他们不喝茶和水,平时一般都用牛奶来解渴。

如果到荷兰的超市,能看到满满一面墙的牛奶和各种奶制品。从鲜奶、酸奶、巧克力奶、到水果奶、各种类型的奶酪……花样繁多的乳制品表明荷兰人对这一产品特别的喜爱。有一句老话说,“荷兰人血管里流着的不是血,而是奶”。荷兰人的人均奶制品消耗量位居全球之首,每人每天可消耗1000毫升以上的乳制品。因此,高品质的乳制品成为荷兰人又高又壮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饮食中的肉类,如牛肉、鸡肉等肉制品也是荷兰人摄取大量优质蛋白的主要来源。

在营养保证之后,遗传和自然选择因素对身高的增长也起了重要作用。英国伦敦卫生和热带医学院的人口健康专家格特·斯杜普等人搜集了从1935年到1967年30多年间超过9.45万荷兰人的详细健康档案,这些居民生活在荷兰北部。结果发现,生孩子最多的是那些高个子男性和达到平均身高的女性组成的家庭。

生育最多的男子身高超过平均身高7厘米,生育最少的男子身高低于平均身高14厘米。前者比后者平均多生0.24个孩子。此外,荷兰的高个子女性生育后代较多。但其他国家高个子女性生育孩子相对较少。这在与美国的比较中特别显著。在美国,较矮的女性和身高普通的男性是生育后代最多的人群。但荷兰是高个子男性和达到平均身高的女性生育孩子最多,因此,身高通过自然选择一代又一代地积累下去,最终让荷兰人拥有了世界最高的身高。

但是,这种生育上的自然选择并非是政府强制实施的,而是人们的一种自然选择。不过,荷兰人现在也在担心他们的身高。如果以目前身高的增长速度,到2300年之后,荷兰男性的平均身高将达到2.2米,到那时,在衣食住行上会让荷兰人产生不适,并且也可能对整个生态环境产生无法预测的影响。

中国和亚洲人群的身高变化

在1914年到2014年的100年间,中国大陆男性和女性分别长高11厘米和10厘米。现在中国男性和女性的平均身高分别为171.8厘米和159.7厘米,同时,现在的日本男性和女性平均身高分别是170.8厘米和158.3厘米,中国男性平均比日本男性高1厘米,中国女性平均比日本女性高1.4厘米。但是,中国男性和女性都没有韩国人高。中国男性平均身高在世界排第93名,女性排第87名。

从数据来看,韩国女性的身高增长是最快的。韩国女性平均身高从1914年的142.2厘米增至2014年的162.3厘米,增加了20.1厘米,增幅在所有国家中排名第一,韩国男性平均身高则为174.9厘米。伊朗男性是身高增长最快的,伊朗男性在这百年间平均身高增高了16.5厘米,现为173.4厘米。但是,东南亚的东帝汶的男性目前是世界上(在该项报告的统计国家中)身高最低的,平均身高只有162厘米。

中国人的身高增长较快并且超过了日本人是一个值得肯定的现象,需要从各个方面去总结经验,是什么原因让中国人的身高有了长足的发展。例如,是否在营养、体育锻炼、睡眠等方面有很好的做法。

即便只论身高,也不过是体格的一个方面。仅仅加强营养,或误以为只要多吃肉类、乳制品就可能让后代的身高增加也是一厢情愿。《欧洲预防心脏病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现在的中国就连农村儿童也开始肥胖。对中国山东省为期29年的调查显示,2014年低于19岁的人口中,17%的男孩肥胖,9%的女孩肥胖,但1985年两种性别的肥胖人口都不足1%。西式饮食的引入,尤其是含高热量的美国垃圾食品和含糖饮料,是农村儿童肥胖的重要原因。

因此,只加强营养或营养偏颇,而没有其他因素的配合和跟进,中国人就未必会让身高增加,或者身高增加了,也未必体壮和健康。因为即便身高增加了,但肥胖伴随,也只是一种亚健康。

原地踏步和停止增长

身高需要营养,营养需要金钱,因此,发达国家和经济状况好的国家公民身高当然增长较快,而发展中国家公众的身高增长较慢,也不太高。这从1914~2014年的一些国家人们身高的变化或静止不变,甚至负增长也体现了出来。

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部分地区,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平均身高不升反降,乌干达、塞拉利昂这些国家,平均身高还降低了几厘米,最多降低5厘米。最令人吃惊的是,1914年南美的危地马拉女性身高是最低的,在100年后的2014年其身高仍然排在末尾。1914年,危地马拉女性平均身高居于世界各国末尾,18岁女性的人均身高为140厘米。如今,危地马拉女性平均身高虽然增加了约10厘米,但还不到150厘米,仍然是世界上平均身高最低的女性。

在南亚(如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以及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百年间人口的身高没有明显的增长,仅增长1~6厘米。这说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不快,反映到人们的饮食和营养上也没有多少增加,因而连累了身高的增长,更不可能像荷兰人那样成天喝牛奶来促进身高的增长。

不过,尽管发达国家的经济较好,人们的饮食和营养也在不断增加,但有相当多的国家的公民身高已停止增长,这些国家人们的身高增长大部分已经处于平稳状态。最为明显的是美国人,他们的身高甚至出现另一种形式的负增长。

美国男性和女性的身高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进入停滞期。直到21世纪,美国男性增高了6厘米,女性增高了5厘米。1914年,美国男性平均身高为世界第3名,女性平均身高为世界第4名。但是,在2014年的排名中,美国男、女性在世界身高排行榜只排在第37名和第42名。这意味着美国人的身高在世界身高排名的历史上产生了负增长。

最不幸的是,肥胖开始困扰美国公众。今天的美国,每5人中就有一个胖子,每年有30万人死于因肥胖引起的疾病,肥胖已经成为困扰美国人健康的头号难题。营养和卫生专家认为,造成美国人肥胖的主要原因是街边林立的快餐店供应的快餐,这些快餐要么营养过剩,要么没有营养,这或许是美国人不再长高却长胖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确认这一点还需要更多的科学研究的证据。

地理环境与身高

由于俾格米人并非居住在一个国家,“百年成人身高变迁趋势”报告并未提及他们的身高,其实他们才是当今世界上最矮的人,俾格米人成年人平均身高130~140厘米。俾格米人是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中的一个类型,分布在非洲中部,以及亚洲的安达曼群岛、马来半岛、菲律宾和大洋洲某些岛屿。非洲俾格米人又称尼格利罗人,是非洲中部热带森林地区的民族,被称为非洲的“袖珍民族”。

以非洲俾格米人为例,为何他们的身高最矮?有的研究人员认为,这主要是气候原因造成的。1847年瑞典人类学家G.贝格曼提出了人类的身高取决于气候的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生活在温度较高地方的人平均身高比温度低的地区的人要矮一些。1877年英国生物学家J.A.艾伦又提出,温带地区的人的四肢比寒冷地区的人的四肢要长一些。这两种观点看起来是互相矛盾的,但总的来看都认为身高与气候有关。

现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克里斯托弗·拉弗根据其研究结果又提出了一种关于人类身高差异性的解释。

拉弗认为,人体近似一个圆柱体,圆柱的直径就是身体的宽度,也即是骨盆的宽度(圆周),因为人的骨盆直径最大,尤其是女人。圆柱的长度即为身高,人的身高与体表面积有一定比例,也决定了身体适应气候的关系。这一关系是身体的散热与生热能力应当与环境气候达成平衡。人的体表面积与圆柱体体积(相当于人的重量)之比是适应不同温度和气候的。

在温度高的地区,体表面积大而体重轻(高比值)有利于身体散热;而在寒冷地区,体表面积小而体重大(低比值)则有利于储热。根据这种身体与环境相适应的原理,生活在低纬度(热带)地区的人就呈现单薄而长条形身材,而生活在高纬度(寒带)地区的人则身材粗壮而庞大。拉弗对全球71个地区的人群的调查证实了他的结论,而且证明英国生物学家艾伦的理论是正确的。即生活在热带地区的人比寒带地区的人四肢长而细,因为这有利于散热。

例如,尼罗河流域(低纬度热带地区)居民的平均身高约183厘米,而生活在纬度稍高一些的中非、东南亚和大洋洲的俾格米人平均身高只有130厘米。这一差别的根本原因在于前者出汗散热有效(表面积大),而后者尽管不是在寒带,但他们生活在潮湿的雨林,即使想选择(自然选择)较高的身材、较大的体表面积来散热也不行,因而转向矮小的身材演化,以便限制体内产生较多的热。产热少了,实际上也是相对增加了散热。

最直接的对比是北极寒带的爱斯基摩人与尼罗河流域的人,前者矮而粗壮,后者高而单薄。而且由高比值身材的理论来解释现代人为什么身材逐渐增高,也可以归结为全球环境逐渐变暖(温室效应)促使人们逐渐选择以高身材大体表面积来散热。

这当然只是一种假说,能否被接受,还需要更多的科学研究结果来证实。

身高不是决定因素

现在,中国人比日本人高当然也只是体格或生理上占了点优势,但是,在人类社会,要做好一件事情,或成功,取得经济、科技上和文化上的优势,仅凭身高是不够的,而且身高只是一个末位的因素,最重要的因素是智商和情商。也就是,在身高和“脑高”上面,后者是第一位的。这一点日本人认识比较深刻。

日本前首相宫泽喜一(1991年11月~1993年6月任首相)身高只有160厘米,有人常拿他的身高开玩笑,但宫泽喜一并不生气,总是机智地回答,我们计算身高是从颈部到头顶的高度,即“脑高”。这个“脑高”就是智商。

在如何增强“脑高”方面,世界各国也已经在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进行竞争,纷纷推出“脑计划”,探索大脑的秘密和智商形成的因素,研究如何让大脑更聪明。2013年4月,美国宣布启动“脑计划”;2013年,欧盟委员会宣布将“人脑工程”列入“未来新兴技术旗舰计划”。

2015年10月“中国脑计划”也递交高层审批,预计不久会公布。“中国脑计划”主要解决大脑三个层面的认知问题:大脑对外界环境的感官认知,即探究人类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如人的注意力、学习、记忆以及决策制定等;对人类以及非人灵长类自我意识的认知,通过动物模型研究人类以及非人灵长类的自我意识、同情心以及意识的形成;对语言的认知,探究语法以及广泛的句式结构,用以研究人工智能技术。

各国的脑计划大同小异,都是在探索智商,这也许对增进人的智商有帮助,也就是能增加“脑高”,但提升“脑高”对于一个人和一个民族、国家的成功也还不够,因为还有情商需要提高和配套,更需要制度的合理和科学,即让生产力最大限度地发挥。

【责任编辑】张田勘

李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