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俗】以后,别再说七夕是中国的“情人节”了!

 昵称guFZ78D0 2017-02-13

中国传统的元宵佳节刚过,西方的“情人节”又临近。殊不知,两个节日却有共同的一点,它们都与“爱情”有关。在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与七夕节相比,元宵节作为未婚男女互相表达爱慕之情的节日,更具有代表性。


元宵节 · 未婚男女传情达意


1、元宵节是传统社会中一个热闹而浪漫的节日。

 

在古代,平常女子大多“三步不出闺门”,只有到了元宵节,才可以出来夜游观灯。在当时,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的时机为自己物色对象、传情达意。宋朝人陈嘉言《上元夜》诗中有两句写元宵节青年男女的活动很具体。诗云:


△ 注:“潘掾”指潘岳,西晋时天下第一帅哥,此处泛指美貌男子。“洛神”就是宓妃,这里泛指美貌女子。这两句诗是说美女们群集河桥,偷窥“潘掾”,暗送秋波;男士们则饱览“洛神”秀色,期盼姻缘。


2、元宵节的多种民俗功能原本是指向生殖的目的,都与男女的情爱有关。



比如,元宵节也称灯节,据说最早起源于汉家天子祭祀星神太一。之所以祭祀星神,是因为古人认为星神主宰生殖。生殖,不仅指年岁的丰饶,还包括子嗣的繁盛。



元宵节吃汤圆的深层文化意义,也与生殖有关。有民俗学者认为,吃汤圆是对吞星星的模仿。古人认为,星星是生命的源泉、生命的种子,生命的根本,吞星星能使人增寿,也能使人生子。


3、七夕节,不止于爱情。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是由古代人对星星的崇拜演绎而来。



七夕节的内涵不但包括乞情,更包括乞巧、乞福。而最重要的就是乞巧,即古代女子乞求上天让自己也能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也能有个称心如意的美满婚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七夕节。



元宵节 · 诗情与浪漫共存


古诗词中,有不少诗篇是借元宵节抒发爱慕、思念之情。为大家列举一二。


△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和情感描写一对男女在元宵节之夜相识相恋相约的爱情故事,表达了男女之间的那种凄怨缠绵而又刻骨铭心的相思。


《大宋宣和遗事》中的“那游赏之际,肩儿厮挨,手儿厮把,少也是有五千来对儿”,便描绘了元宵时节,汴梁城里至少有五千对青年男女,在众目睽睽之下,毫不顾忌地手拉手、肩并肩地卿卿我我、谈情说爱的场景。


△ 古画《上元灯彩图》主要描绘了明朝中晚期的南京地区元宵节期间的街市景致。


而写元宵节的诗词中,最脍炙人口的作品,当属南宋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词中写道:


不管是七夕节还是元宵节,人们对爱情的憧憬是永恒的主题。徜徉于古诗词中,去领略那些爱情故事,更是别有一番韵味。听说最近流行诗词热,那么你最喜欢的关于描写爱情的诗句或故事又有哪些呢?欢迎留言与大家分享。

热文推荐

■  新的一年 我们微笑面对

■  温暖有颜色 醉美中国红

■  如何摆脱“节后综合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