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品种的选择与季节的安排 1.1 夏菇品种要求 耐高温、抗逆性强、产量高,目前国内应用最多的高温品种有庆科06、武香1号、CrO4、L26、931、汀选18等。接种季节安排在阳历1月~3月为佳,开袋出菇在阳历4月~6月。阳历11月份出菇基本结束。 2 菌棒制作和发菌管理 2.1 菌棒制作 培养料配方和常规相近,木屑78%、麦麸20%、石膏1%、糖1%,15cm×55cm筒袋的菌棒湿料重1.75kg左右,要求装袋坚实。装袋、灭菌、接种和常规相同。 2.2 培菌管理 培菌场地最好安排在出菇场地附近。培菌管理和常规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刺孔放气上。接种后当菌丝发至直6cm~8cm时放4个~5个小孔的气,放完小气后让其自然发菌直到整个菌棒发好为止,不再放气。培菌场所要求通风遮阴,谨防闷堆烧菌。 3 出菇场地的选择和菇棚的搭建 出菇场地应选择地势平坦、交通方便、水源充足、水温低、水质好、排灌方便的地块。菇棚搭建要求:拱棚高度1.8m,外棚高度内空 2.8m,遮阴度要好,顶部除遮阴网外,还可用芦苇、芒箕等加盖,内棚用塑料拱棚,宽4.3m~4.5m。长度视具体而定,高度以便于人员进入管理为度,四周要求通风。 4 整畦 大棚内分成3畦,中间一畦宽1.7m,两边两畦各0.8m,中间及四周水沟宽0.3m,深0.2m。整畦时,先用水将畦面调整到同一高度,便于后期水位高度的统一控制必须要达到排灌自如,行走方便的要求。 5 排场、出菇管理 到4月~6月前后菌棒进入出菇管理期。提前1个月左右将菌棒搬到出菇场地井字形排放整齐,让其在田里进一步的培养和“练简”。放在大棚“练简”的菌棒受光均匀,整个菌棒转色均匀。根据转色均匀程度,选择以下2种方法之一操作。即1次脱袋法和2次脱袋法。 5.1 两次脱袋法 把经过练简的菌棒分2次脱袋。其方法是:先将接种口一侧塑料袋割去宽度6cm~7cm。把割去的塑料纸翻到一边,然后把去掉塑料膜的一面扣到畦面上,菌皮贴紧地面,把菌棒紧密的排放整齐,培养10天左右的时间。如此处理的目的是让大部分没脱去的塑料袋保持水分,割开并贴着地面的部分增加通氧量并吸收水分,可大大加快转色。当菌棒转色基本完成时,把余下的塑料袋全部脱掉。脱袋时把菌棒上的泥菇采掉。 5.2 一次性脱袋 把转好色的菌棒一次性脱完袋进行出菇管理。菌棒脱袋后紧密排放,上面拉好塑料绳子,打下竹签和木桩,然后往沟里灌水,水位高度至菌棒高度的2/3处或全部浸完。经过3d~6d时间的浸泡,菌棒上面的颜色由棕黄色变成灰黑色。这里介绍检测菌棒水分是否充足的方法:取一个菌棒,自然漂浮在水沟中,下沉高度达70%时说明水分已吸够。菌棒漫灌结束后,把水位下降至畦面以下,使菌棒吸收氧气以利孕蕾,一周后就会开始长菇。当大量的小菇长出后,把水位升高至菌棒高度的一半。出菇后到采菇前一段时间要经常在菌棒表面喷水或浇水,以防止菌棒脱水和菌皮硬化,每天2次~3次,晴天多浇,阴天少浇,雨天不浇。采收完一潮菇后把畦里的水和沟里的水都放干,通气养菌7d以上,直到菌疤上的菌丝开始转色再进入下潮菇的出菇管理。以后几潮菇的管理方法与此相同。 6 采收 采菇根据市场要求适时采收。冷藏保鲜的温度在4℃左右最佳。 7 讨论 7.1 二次脱袋法很好的解决夏菇转色难的问题,使菌棒的抗性大为增强,并在抗性最弱的催菇期依靠菌棒内存氧气,在菌棒补水的同时进行水体的隔离,最大限度地防止绿霉感染。 7.2 水培香菇不带泥沙,折干率与覆土栽培相当,品质远远优于后者。 7.3 水培香菇不光在夏季有较大的优势,在其他季节照样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其人工调控的方便性甚至可用于设施栽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