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童年在别处,服刑人员子女的避风港

 玖玖家政 2017-02-13



编者按

父母有罪,孩子是无辜的,他们本应该和咱同龄的孩子一样,坐在这明亮的教室里面读书上学,健康成长。




小文从小没有父母,他的母亲生下他3个月时就跑了,父亲欲找母亲遭到外婆的阻拦,便一怒之下杀死了外婆。如今10岁的他谈及这些,平静的犹如在叙述别人的故事;虽然早已习惯被叫做杀人犯的儿子,但谈到自己学习不好,写不完作业,在学校没有朋友,大家都拒绝和他交往时,语调忍不住难过起来。


而当小文谈到在儿童村的生活时,眼神中流露中一种幸福的满足感。他说:We are family!我来到儿童村之后我经常能吃到汉堡包,我最喜欢吃汉堡了!每天在这里都这么多人,经常我们都打打牌,一起玩耍,感觉很温暖。


“我们这里一个孩子,他亲眼目睹了他父亲把他妈妈杀了。孩子刚来的时候,成天哭,慢慢生活时间长了,孩子就把那事基本上忘掉了。过去有一个孩子比较难管教,因为他爸那时候是吸毒贩毒,他妈是吸毒,到了儿童村不受管理,在这时间长慢慢地就改变了好多。”儿童村员工郭东方谈到孩子们总是忍不住感叹孩子们的坚强,能够勇于面对,积极走出阴影;令他自叹不如。



这是一家特殊的民间公益机构,名叫东周儿童村。这里的孩子来自五湖四海,却有着一个共同的身份——服刑人员子女,他们的父母大多犯下杀人贩毒之类的重罪。在来这之前,他们在当地受尽歧视,没有父母的依靠只能自生自灭。


“父母有罪,孩子是无辜的,他们本应该和咱同龄的孩子一样,坐在这明亮的教室里面读书上学,健康成长。”东周儿童村的校长杨彪谈及创办儿童村的初衷时这样说道。


作为国内成立的首家专门代养服刑人员子女的民间公益机构,1996年至今,这里已经先后救助过380余名儿童,有的孩子在父母出狱后被接回家,但更多的在这长大成人,学得一技之长后走向社会。类似的机构在全国共有9家,它们大多来自民间,靠社会捐赠和社会产业维系生存。尴尬的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对于这个特殊群体的救助,主要依赖的一直是民间力量。



格格雷的声音小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