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则天为何扎了上官婉儿一剪刀?新出土的上官婉儿墓志告诉你一切

 leafcho 2017-02-13

一代才女上官婉儿(664—710)是唐代著名女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个私生活糜烂的话题人物。她的一生与武后、中宗相始终,她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一步步登上权力颠峰,被誉为“巾帼宰相”。

新旧《唐书》都记载上官婉儿降生前,母亲郑氏做了一个奇特的梦:仙人送来一杆大秤,说是给这孩子“称量天下”用的。这个怪梦,后来在上官婉儿身上应验了。

上官婉儿祖父上官仪,曾在唐高宗(李治)时位居宰相, 因替高宗起草废后诏书,被扣上“离间二圣、无人臣礼”的罪名为武则天所杀。刚出生的上官婉儿就随母郑氏配入内廷为婢,不甘终生为奴的郑氏想方设法让女儿读书。在母亲的悉心培养下,上官婉儿学问大进,《新唐书》记载,在婉儿十四岁的那年,“武后召见,有所制作,若素构。”上官婉儿因为聪敏异常,一次武则天当场出题,她须臾成文。武则天重其才,于是免除其奴婢身份,让她掌管宫中诏命,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

为了遮掩额头上的刺青(据说是被武则天撞破她与武三思的奸情,用刀刺的伤疤),上官婉儿发明了一种梅花妆,就是用金银箔剪成梅花状贴在额头上的妆法,后来又创造了一种人物“上官髻”的卷曲发髻。上官婉儿这些独出心裁的新潮妆束,很快成为大唐流行风向标。

然而,新近出土的上官婉儿墓志却记载:她13岁时被封为唐高宗才人,42岁时册封为唐中宗的昭容。也就是说,上官婉儿前后嫁给了唐高宗和唐中宗两位父子皇帝。新资料的发现令人跌碎了下巴,如果这个记载无误,那么上官婉儿的人生经历几乎与武则天一样。

武则天十四岁入宫,成为唐太宗的“才人”,李世民死后,又被太宗之子唐高宗李治接回宫中,不久册封为“昭仪”。上官婉儿十三岁就成了唐高宗的才人,有专家指出,上官婉儿成为高宗才人,有可能是武则天指定的。这样做,只是为了给婉儿一个名份,借此摆脱其宫奴的身份。

上官婉儿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武则天垂暮之年,不得不将权杖交还自己的儿子李显。

史料记载,“帝(李显)幽废,与(韦)后约:‘一朝见天日,不相制。’”李显为感激韦氏患难与共的不离不弃,亲口答应自己重新掌权之后,彼此“互不相制”。说直白了,就是你玩你的,我玩我的,韦氏怎么出格也由着她的性子胡来,自己绝不干涉。

中宗复位后,上官婉儿先是被封为婕妤,不久改封昭容(正二品),上官婉儿地位显赫,成为韦后一人之下的后宫主人。

李显复位后,识时务为俊杰的上官婉儿看清楚了韦后的跋扈和中宗的懦弱。为了立稳脚跟,上官婉儿一方面积极靠拢中宗,一方面不遗余力地逢迎韦后。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在武则天当政时,就与上官婉儿多有接触,一来二去,二人勾搭成奸。为了谋求更大的政治利益,一番深思熟虑,上官婉儿毅然、决然地将自己的情人武三思拱手转让给了韦后。

对此,韦皇后自然心领神会,照单全收。

神龙二年(706),武三思依靠韦后和安乐公主等人的支持,相继贬杀了逼武则天下台的张柬之、桓彦范、敬晖、袁恕己和崔玄暐等重臣。武三思公然的崇武抑李,致使太子李重俊气愤不已。

景龙元年(707)七月初六,太子李重俊会同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心腹假传圣旨调集羽林军三百多人,杀武三思及亲信党羽十多人于其府第。本着除恶务尽的原则,又引兵搜捕上官婉儿。情急之中,上官婉儿逃至中宗和韦后的住处,躲过一劫。

因为事发仓促,太子李重俊兵变被杀,上官婉儿后怕不已,人也变得安分收敛了许多。

在度过太子政变的危机后,上官婉儿转而劝中宗广置昭文学士,盛引当朝词学之臣。中宗当即应允,从此,朝堂之上每举行宴会,君臣赋诗唱和,成了上官昭容展示才华的舞台。她凭借出众的才华,一人替代中宗、韦后、长宁及安乐公主写诗,而且能做到每首诗都文才斐然。对大臣所作之诗,中宗又令上官昭容进行评定,凡名列第一者,御赐金爵,以资鼓励。在唐代朝野内外,吟诗蔚然成风,为成一代之盛,与上官婉儿大力倡导不无关系。

可惜好景不长,在景云元年(710)的权力争夺中,上官婉儿死于乱军。临淄王李隆基起兵发动政变,先杀韦后,后斩上官婉儿,一代才女香销玉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