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班级管理中的“复合平等”

 美文云中飞 2017-02-13




人们经常从“程序性正义”“补偿性正义”“持有正义”的角度分析班级管理,这些正义的视角是十分必要的,其实“复合平等”的正义思想也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


班级管理中“复合平等”思想的缺失



1.科层制的班集体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单位,科层制为班级管理稳定性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科层制的班级管理主要表现在班级层级结构明显。班主任处于金字塔的顶端,其次由学生组成班干部,再次是各小组长和小队长,处于金字塔底端的就是没有任何职务的学生。这与古代社会官僚体制有很多的相似性。利用沃尔泽的理想来说,他想建立的社会是一个“无阶级”社会,用“先生”“女士”等词来进行称呼身边的人。即使是上级亦或是下级,这一理想建立在这样的一个信念上:社会关系不应该由阶级地位决定。同理,既然整个社会不应该由阶级地位而决定,班级更不应该以层级结构来划分。虽然这种科层制的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班级管理的效率,但其惯用的等级森严、权力集中、命令服从等方式,陷入了过度科层制的管理误区。科层制的班集体使得各成员各司其职,严格按照班级规约行事,在这个稳定的金字塔里很少出现越界行为,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安分守己,墨守成规。在这种集体下生活的学生很少质疑班级规约的平等性,缺乏对权威的质疑与思考。这种缺乏互动与交流的单一金字塔结构长期处于稳定状态,很少因时变动。

2.班级管理缺乏复合平等

对于多重领域的复合平等问题,沃尔泽所讨论的领域主要有:市场、公职、休闲时间、教育、神恩、政治权力等。沃尔泽所论述的“复合平等”不是一种简单的平等,也不是对弱势群体进行的补偿,而是一种评判方式出现的结果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不能推演到别的领域。班委选举时我们经常会默认学习成绩好的能为班级做更好的贡献,选举班委时也会自觉不自觉地推举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担任班级干部。曾遇到这样一条班规:“成绩在班级15%之上的才能竞选班委;30%以上的才能参与各类班级集体活动;50%以下的不得参与任何班级活动”。这条班规,无情地鞭笞了“成绩论天下”的教育。我们不能否认由于学生在天赋、能力、努力方面存在着差异而导致成绩出现高低之分,在沃尔泽看来这种差异的确存在并且承认其存在,他认为这种成绩差异的不平等不能影响其参与班级活动等领域的权利。沃尔泽复合平等的三个原则是:自由交换、应得和需要。在这三个原则的基础上分析班级管理:进行交换必定产生市场,在班级这个市场里存在着代表不同社会意义的物品,不同的分配方式产生不同的结果,这种结果的差异我们必须承认,但并非所有的物品都可进行交换(比如参与班级活动的权利)。所有这些物品都应该进入应得的范围,但到底有多少种物品和多大程度上占有物品是很难确定的。至少班级成员都应该具有进入应得这些权利之中。我们经常提到“按需分配”,需要本身就产生了一种分配的领域,而需要也是一种分配原则。不同的物品产生不同的需要。班级管理中能进行分配的各个社会物品(比如座位排列、班委选举、成绩高低),分配的主体不一样,其分配方式和结果必定产生差异,这时就需要把“复合平等”考虑进去。不能因为成绩高低而影响班级活动的参与权利,也不能因为班委选举结果的差异影响在班级地位上的差异。

创建“复合平等”的班级



1.建立各方面的边界

对于社会而言,主要的善是政治权力、金钱和知识;对于一个班集体而言,主要的善是成绩、才艺、品德。自主分配要求划分清楚三者的界限“成绩的归成绩的,才艺的归才艺的,品德的归品德的”。当然,这并不排除有些人占据三方面的优势,也不排除三方面做得都不好。这里所指的是这三方面必须有严格的界限,主要针对的是有些人成绩较好而在才艺和品德方面并无突出,我们经常会评选“三好学生”“五好学生”,殊不知这些评选的结果经常会花落在某一方面特别突出的学生身上,尤其是成绩较好的学生身上。其主要原因也就是在成绩、才艺、品德方面并没有形成严格的边界。


建立各方面严格的界限,不仅会提供给教师在看待学生的不同视角,而且也能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两千多年前,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用在这里未必恰当,但真正因材施教不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全面发展,而应该是扬长避短的教育。所谓“扬长”也就是发现学生自身的特质来实现这一方面最好的发展。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学生,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闪光点,教师应该在日常的观察中善于发现,而不是一味地认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样样都好。各方面严格的边界会使得在各个方面形成一个金字塔,在这些金字塔的顶端未必是同一个人,也或许是错综复杂的金字塔系。

2.重塑班级“金字塔”

沃尔泽的多元正义以“复合平等”而不是“简单平等”为目标。他认为资本、政治、权力和知识不可能被罗尔斯简单平等地分配,只要这些善是在自己领域按照自己的标准进行分配,即使出现差异的结果分配也是正当的。易言之,社会上存在着不同的领域,在各项分配中,不能因领域X存在的差异而影响到Y领域的分配。同样,在一个班级中,学生互有差异,由于家庭背景、努力程度和自身天赋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每个学生在成绩、才艺、品德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形成不同领域的金字塔,每个学生都在班集体这个组织内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在成绩方面会形成一个金字塔,在才艺和品德方面也存在着一个金字塔。一个才艺突出的学生可能处于学习方面的底端,但在才艺方面却处于顶端。当然也不排除在各个方面都处于顶端位置或者底端位置的现象。只要成绩、才艺等各金字塔享有同样的尊严和尊重,在一个金字塔内的失落感将会在另一个金字塔内得以弥补,自尊自信也会同样实现。因此,在各个金字塔中,他们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和尊严。由此可见,之前提到的班规约定只建立了一个成绩的金字塔,在这个金字塔里,看不到才艺、品德好的学生身影,却只能看到成绩好的学生的光彩,无法实现其他学生内心深处的尊严和价值的需求。多元正义的班级既不追求简单平等,也不追求橄榄型的社会结构,多元正义理想的班级结构由多元的金字塔组成。

3.建立复合平等的班级共同体

金字塔内的成员也好,多元金字塔内的每个金字塔也好,它都是班级共同体的一份子。后现代教育的思想主张“去中心化”,在班级管理中往往表现为班主任或班干部在层级上比其他成员更高,然而他也是整个共同体中的一员,是平等的地位。如果把整个共同体比作一个花朵,每个成员都是一个花瓣(包括班主任),每个成员又都能成为中心。这个中心是多元的,在不同的方面会有不同的人绽放异彩。同时,这些中心又不会影响到其他人员在其他方面的中心。在班级这个共同体中,不仅需要正义也需要爱。正义是在处理物质缺乏等问题,爱却可以包容这些差异。沃尔泽所提倡的“复合平等观”不仅充满着正义的义气,也兼具了包容差异的特点。因此,班级共同体中一方面体现了一方的差异不能导致另一方不平等的正义之感,同时又体现并实现充满爱的复合平等。


徐孝国摄


(《教学与管理》 2016年11月第31期  曹艳菊 文)


 


2016年合订本已出下半年本,欢迎与上半年合订本一同选购。



2016年上半年合订本,定价91元



2016年下半年合订本,定价91元

发行电话:6200385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