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
(1)比较法(又称指标对比分析法) ①将实际指标与目标指标对比。以此检查目标的完成情况,分析完成目标的积极因素和影响目标完成的原因,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 ②本期实际指标和上期实际指标对比。通过这种对比,可以看出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动态情况,反映施工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程度。 ③与本行业平均水平、先进水平对比。通过这种对比,可以反映项目的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与其他项目的平均水平和先进水平的差距,进而采取措施赶超先进水平。 [例]某项目本年度“三材”的目标为100000元,实际节约120000元,上年节约95000元,本企业先进水平节约130000元。根据上述资料编制分析表,见表31-110。 实际指标与目标指标、上期指标、先进水平对比表 表31-110 单位:元 ![]() 2.因素分析法(又称连锁置换法或连环替代法) 这种方法可以用来分析各种因素对成本形成的影响程度。在进行分析时,首先要假定众多因素中的一个因素发生了变化,而其他因素不变,然后逐个替换,并分别比较其计算结果,以确定各个因素的变化对成本的影响程度。 因素分析法的计算步骤如下: ①确定分析对象(即所分析的技术经济指标),并计算出实际与目标(或预算)数的差异; ②确定该指标是由哪几个因素组成的,并按其相互关系进行排序; ③以目标(或预算)数量为基础,将各因素的目标(或预算)数相乘,作为分析替代的基数; ④将各个因素的实际数按照上面的排列顺序进行替换计算,并将替换后的实际数保留下来; ⑤将每次替换计算所得的结果与前一次的计算结果相比较,两者的差异即为该因素对成本的影响程度; ⑥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之和应与分析对象的总差异相等。 [例] 某工程浇筑一层结构商品混凝土,目标成本364000元,实际成本为383760元,比目标成本增加19790元。根据表31-111的资料,用“因素分析法”分析其成本增加原因。 商品混凝土目标成本与实际成本对比表 表31-111 ![]() [解] ①分析对象是浇筑一层结构商品混凝土的成本,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的差额为19760元。 ②该指标是由产量、单价、损耗率三个因素组成的,其排序见表31-112。 ③以目标数364000元(=500×700×1.04)为分析替代的基础。 ④第一次替代:产量因素,以520替代500,得378560元,即520×700×1.04=378560元。 第二次替代:单价因素,以720替代700,并保留上次替代后的值,得389376元,即520×720×1.04=389376元。 第三次替代:损耗率因素,以1.025替代1.04,并保留上两次替代后的值,得38760元,即520×720×1.025=383760元 ⑤计算差额:第一次替代与目标数的差额=378560-364000=14560元 第二次替代与第一次替代的差额=389376-378560=10816元 第三次替代与第二次替代的差额=383760-389376=-5616元 产量增加使成本增加了14560元,单价提高使成本增加了10816元,而损耗率下降使成本减少了5616元。 ⑥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之和=14560+10816-5616=19760元,与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的,急差额相等。 为了使用方便,企业也可以通过运用因素分析表来求出各因素的变动对实际成本的影响程度,其具体形式见表31-112。 商品混凝土成本变动因素分析表 表31-112 ![]() 必须说明,在应用“因素分析法”时,各因素的排列顺序应该固定不变。否则,就会得出不同的计算结果,也会产生不同的结论。 (3)差额计算法 差额计算法是因素分析法的一种简化形式,它利用各个因素的目标与实际的差额来计算其对成本的程度。 (4)比率法 比率法是指用两个以上的指标的比例进行分析的方法。它的基本特点是:先把对比分析的数值变成相对数,再观察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常用的比率法有:相关比率、构成比率和动态比率。 2.综合成本的分析方法 (1)分部分项工程成本分析。是施工项目成本分析的基础。分析对象是已完分部分项工程。分析方法:进行预算成本、目标成本和实际成本的“三算”对比,分别计算实际偏差和目标偏差,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为今后的分部分项工程成本寻找节约途径。 分部分项工程成本分析表的格式见表31-113。 (2)月(季)度成本分析。是施工项目定期的、经常性的中间成本分析。月(季)度的成本分析的依据是月(季)度的成本报表。分析的方法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通过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的对比,分析当月(季)的成本降低水平;通过累计实际成本与累计预算成本的对比,分析累计的成本降低水平,预测出实际项目成本的前景。 ②通过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的对比,分析目标成本的落实情况,以及目标管理中的问题和不足,进而采取措施,加强成本控制,保证成本目标的落实。 分部分项工程成本分析 表31-113 单位工程: 分部分项工程名称: 工程量: 施工班组: 施工日期: ![]() 编制单位: 成本员: 填表日期: 月度成本盈亏异常情况分析表 表31-114 工程名称 结构层数 200 年 月份 预算造价 万元 ![]() ③通过对各成本项目的成本分析,可以了解成本总量的构成比例和成本控制的薄弱环节。 ④通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实际与目标对比,分析产量、工期、质量、“三材”节约率、机械利用率等对成本的影响。 ⑤通过对技术组织措施执行效果的分析,寻求更加有效的节约途径。 ⑥分析其他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对成本的影响。 (3)年度成本分析。分析的依据是年度成本报表。分析的内容,除了月(季)度成本分析的六个方面以外,重点是针对下一年度的施工进展情况规划切实可行的成本控制措施,以保证施工项目成本目标的实现。 (4)竣工成本的综合分析。凡是有几个单位工程而且是单独进行成本核算的施工项目,其竣工成本分析应以各单位工程竣工成本分析资料为基础,再加上项目经理部的经济效益(如资金调度、对外分包等所产生的效益)进行综合分析。如果施工项目只有一个成本核算对象(单位工程),就以该成本核算对象的竣工成本资料作为成本分析的依据。单位工程竣工成本分析的内容应包括:竣工成本分析;主要资源节超对比分析;主要技术节约措施及经济效果分析。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全面了解单位工程的成本构成和降低成本的来源,对今后同类工程的成本控制很有参考价值。 3.专项成本的分析方法 (1)成本盈亏异常分析。检查成本盈亏异常的原因,应从经济核算的“三同步”入手。“三同步”检查可以通过以下五个方面的对比分析来实现。 ①产值与施工任务单的实际工程量和形象进度是否同步? ②资源消耗与施工任务单的实耗人工、限额领料单的实耗耗料、当期租用的周转材料和施工机械是否同步? ③其他费用(如材料价差、超高费、井点抽水的打拨费和台班费等)的产值统计与实际支付是否同步? ④预算成本与产值统计是否同步? ⑤实际成本与资源消耗是否同步? 月度成本盈亏异常情况分析表的格式见表31-114。 (2)工期成本分析。就是目标工期成本和实际工期成本的比较分析。所谓目标工期成本,是指在假定完成预期利润的前提下计划工期内所耗用的目标成本。而实际成本则是在实际工期耗用的实际成本。工期成本分析的方法一般采用比较法,即将目标工期成本与实际工期成本进行比较,然后应用“因素分析法”分析各种因素的变动对工期成本差异的影响程度。 (3)资金成本分析。进行资金成本分析,通常应用“成本支出率”指标,即成本支出占工程款收人的比例。计算公式如下:成本支出率=(计算期实际成本支出/计算期实际工程款收入)×100%。通过对“成本支出率”的分析,可以看出资金收入中用于成本支出的比重有多大;也可通过资金管理来控制成本支出;还可联系储备金和结存资金的比重,分析资金使用的合理性。 (4)技术组织措施执行效果分析。对执行效果的分析要实事求是,既要按理论计算,又要联系实际。对节约的实物进行验收,然后根据节约效果论功行赏,以激励有关人员执行技术组织措施的积极性。不同特点的施工项目,需要采取不同的技术组织措施,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在这种情况下,计算节约效果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措施节约效果=措施前的成本-措施后的成本。对节约效果的分析,需要联系措施的内容和措施的执行经过来进行。 (5)其他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对成本影响的分析。这些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包括工程结构的复杂性和施工技术上的难度,施工现场的自然地理环境(如水文、地质、气候等),以及物资供应渠道和技术装备水平等等。它们对成本的影响,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目标成本差异分析方法 (1)人工费分析。主要依据是工程预算工日和实际人工的对比,分析出人工费的节约和超用的原因。主要因素有两个:人工费量差和人工费价差。其计算公式如下: 人工费量差=(实际耗用工日数-预算定额工日数)×预算人工单价 人工费价差=实际耗用工日数×(实际人工单价-预算人工单价) 影响人工费节约和超支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除上述分析外,还应分析定额用工、估点工用工,从管理上找原因。 (2)材料费分析 ①主要材料和结构件费用的分析。为了分析材料价格和消耗数量的差异对材料和结构件费用的影响程度,可按下列计算公式计算: 因材料价格差异对材料费的影响=(实际单价-目标单价)×实际用量 因材料用量差异对材料费的影响=(实际用量-目标用量)×目标单价 主要材料和结构件差异分析表的格式见表31-115。 主要材料和结构件差异分析表 表31-115 ![]() ②周转材料费分析。主要通过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之间的差异比较。节超分析从提高周转材料使用率入手,分析与工程进度关系,及周转材料使用管理上是否有不足之处。周转利用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 (3)机械使用费分析。主要通过实际成本和目标成本之间的差异分析,目标成本分析主要列出超高费和机械费补差收入。机械使用费的分析要从租用机械和自有机械这两方面入手。使用大型机械的要着重分析预算台班数、台班单价和金额,同实际台班数、台班单价及金额相比较,通过量差、价差进行分析。机械使用费差异分析表的格式见表31-116。 机械使用费差异分析表 表31-116 ![]() (4)其他直接费分析。主要应通过目标与实际数的比较来进行。其他直接费目标与实际比较表的格式见表31-117。 其他直接费目标与实际比较表(单位:万元) 表31-117 ![]() (5)间接成本分析。应将其实际成本和目标成本进行比较,将其实际发生数逐项与目标数加以比较,就能发现超额完成施工计划对间接成本的节约或浪费及其发生的原因。间接成本目标与实际比较表的格式见表31-118。 间接成本目标与实际比较表(单位:万元) 表31-118 ![]() 用目标成本差异分析方法分析完各成本项目后,再将所有成本差异汇总进行分析,目标成本差异汇总表的格式见表31-119。 目标成本差异汇总表的格式(单位:万元) 表31-119 部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