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说汉字:灾

 道2和 2017-02-13

“灾异数见不可不忧。”这个“灾”字本为会意字。甲骨文①的外部是房屋之形,内部是“火”,火焚房屋为“灾”。②是《说文》中的或体字,实际就是从甲骨文演变而来,本为正体,《说文》却误为或体。③是“灾”字的籀文形体,上部的“川字中间有一横,表示川被堵塞就要决口成灾,下部又有“火”,水火无情,当然更是灾害之意。④为小篆的形体,变成一个形声字了(“火”为形,其余的部分为声)。⑤是楷书体,是由籀文演变而来,成为后世的书写正体了。⑥为当今的简化字,实际上是甲骨文形体的借用,仍表示火烧房屋,是会意字。

 

《说文》认为“灾”就是“天火”。实际上“灾”字的本义是“火灾”,如《左传·桓公十四年》:“御廪灾。”也就是说:一定要防备粮仓着火。后来,又指“天灾”,如《汉书·食货志下》:“古者天降灾戾(恶气)。”这是说:古时天降灾难。后来“灾”的含义扩大,泛指一切灾害,如水灾、风灾、雹灾、旱灾、虫灾等等。

 ——左民安《细说汉字》


扩展阅读


形声字。从火,声。本义指自然发生的火灾,字又作“災”。《说文》:“烖,天火曰烖。《公羊传·桓公十四年》:“秋,八月壬申,御廪”何休注:“火自出烧之曰災。”泛指灾害。《周礼·天官·膳夫》:“天地有烖则不举(杀牲),邦有大故则不举。”郑玄注:“天烖,日月晦食;地烖,崩动也。”由火灾引申为焚烧;由灾害引申为祸患及个人遭遇的不幸。按,古人把灾害分得较细,有火灾、水灾、兵灾等,反映在字形上也有不同写法。火灾的灾,甲骨文作“灾”,从宀(房屋)、从火会意;又或作从火、才声的形声字。水灾的灾,甲骨文作泛滥的水形,或加“才”声。《合集》36378:“乙卯卜,贞:王步亡(无)(灾)?”兵灾的“灾”甲骨文从“戈”上发形,会斩首意;发形或变为“才”声,为形声字。《合集》6570:“乙酉卜,内贞:子商(灾)基方(基姓的方国)?”《合集》28341其獸(狩)亡(无)(灾)?”后世火灾、水灾、兵灾各类字形渐趋以火灾为主体,“災”(《说文》籀文及后续楷书)上为变形的水字,下从“火”;“灾”,从“宀”下“火”会意;“烖”,从火,从亦声(,从戈、才声),或书“戈”上“十”字即“才”之省变。现代汉字整理时,将“烖”“災”(从水、火会意)作为“灾”的异体字淘汰。(郭小武、叶青)

——《字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