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品赏析】青铜虎符一组

 RK588 2017-02-13

  在我国古代,为了保证君主在传达命令或者调动军队时不出差错,需要借助一种信物作为凭证,这种信物便称“兵符”。最初的符以竹子制作而成,称为“符节”。据说它最早是周朝军事家姜子牙发明的。古人认为虎为百兽之王,在丛林争斗中总是处于不败之地,是正义、勇猛、威严的象征。因此在军事上也多以虎为尊,于是竹节形状逐渐多变为虎形,因此它也被称之为虎符。



  虎形兵符并非唯一的形状,在秦代就有鹰符和龙符等等,后多以青铜铸造。青铜虎符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盛行于战国和秦汉两代。从出土文物看,东周时期有鎏金虎符,战国以后虎符一般由青铜制成。汉朝开始至隋朝,虎符均为铜质,骑缝刻铭以右为尊。隋朝时改为麟符。唐朝因为李渊的祖父是李虎,所以唐人讳虎,改用鱼符或兔符,后来又改用龟符。南宋时才恢复使用虎符。元朝则用虎头牌,后世演变为铜牌。


  虎符作为我国古代君主或皇帝授予臣属兵权后调动军队的凭信物,一般分为两半,右半存于朝廷,左半发给统兵将帅或地方长官,并且从来都是专符专用,一地一符。调兵谴将时需要两半勘合验真,才能生效,两半虎符的背面各有榫卯,一一对应,就好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样,只有同为一组的虎符才能合在一起。现代常用的“符合”一词,便源出于此。且每只兵符上都有编数,编数的多寡不仅体现着兵符的用途,而且控制着军事行动的规模、范围和权限。



  不可否认的是,虎符在古代战争中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发生了很多与其相关的故事。据《史记》中记载,战国时期的公元前257年,秦国发兵围困赵国国都邯郸,赵平原君因夫人为魏信陵君之姊,乃求援于魏王及信陵君,魏王使老将晋鄙率10万军队救援赵国,但后来又畏惧秦国的强大,又命令驻军观望。魏国公子信陵君无忌为了驰援邯郸,遂与魏王夫人如姬密谋,使如姬在魏王卧室内窃得虎符,并以此虎符夺取了晋鄙的军队,大破秦兵,救了赵国。另在《三国演义》第五十一回中,曹操因赤壁之战兵败北退,诸葛亮则趁南郡空虚,命勇将赵云夺城成功,并且俘获守将陈矫,取得虎符,然后以此虎符诈调荆州守军出救南郡,趁势又由张飞袭取了荆州,接着再用同样的方法调出襄阳守军,乘机由关羽袭取了襄阳。诸葛亮仅凭一个小小的虎符,便将曹兵调开,兵不血刃就夺取了三处城池,而耗费许多钱粮、兵马的东吴周瑜却一无所获,如何不生气?由此也可见当时虎符作用之大。



  虎符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大多用的是青铜,也有用金、玉和竹做材料的。虎符内部中空,然后被一剖为二。虎符的剖面有齿相嵌合,背上大多有文字,文字分书在两边,内容相同。也有将文字对剖的。这些文字大多是错金书,即便历经千年,也依然熠熠生辉。以此组虎符为例,由青铜噐铸造而成,虎符成左右两半。虎作伏状,平头,翘尾,左右颈肋间,各镌篆书,字体规整挺秀。因年代久远可见锈迹,实属珍稀之物。而在一般情况下两半虎符是不会在一起出现的,除非有重大的军事行动或者皇帝收回兵权,该虎符能完整的保存下来,实属难得。


  后来这些原本用于军事调动的信物甚至成了某种身份的象征。到了宋代,它虽然作为调兵的信物,但仍配合书面文件一起使用。到了后世它逐渐演变成令牌等物,于是这种动物形状的兵符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图文编辑 | 耀中文化

       

       

正在浏览此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