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癌症预防医学作为减少癌症死亡率的可行且关键的方法已经引起了人们重点关注。美国的'癌症登月计划'便是如此,通过阻止癌细胞入侵周围组织,减缓或逆转致癌过程,或通过避免阻断致病性暴露来预防癌症。如今,预防性干预措施已经从避免摄入已知的致癌物,例如烟草或石棉,转为主动的抗癌策略,比如运动及饮食的改变,使用抗癌药物或针对致病因子的疫苗接种,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看哪些药物是能起到抗癌作用的。 1966年,Lee Wattenberg创造了术语'化学预防',以表示通过化学方法抑制化学致癌的方法。这方面最早的研究可以回溯到1929年发表的一篇描述芥子气抑制焦油导致的皮肤癌的文章。在目前的使用中,'化学预防'包括'分子预防',强调通过'精确医学'靶向高风险个体。 类似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项目,用于确定侵袭性癌症的'癌前基因组图谱'(PCGA)就是一种明确癌前高危病变的基因组谱,用来进行预后和靶向的治疗。 许多癌症预防的药物一开始都是用于治疗其他疾病的,但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了其对于肿瘤的作用。这类药物现在主要有以下几种。 阿司匹林和其他非甾体抗炎药 许多流行病学研究、实验研究以及临床试验都指出阿司匹林和其他非甾体抗炎药(NSAID)的癌症预防作用。通常解释的原因是由于环氧合酶抑制导致前列腺素E2的减少(PGE2),而后者有促炎,致癌作用。不过现在也有数据表明此类药物对于免疫微环境的影响,也有着抗癌作用。 一些观察性研究和临床试验的Meta分析表明,阿司匹林在几类癌症中都有降低癌症发病率、转移风险和死亡率的作用,其中对于结直肠癌(CRC)的效果最好。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死于结肠癌的几率比未服用者减少30%,因其他原因死亡的几率也比后者低21%。鉴于与阿司匹林相关的胃肠出血,目前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对阿司匹林(低剂量)预防心血管疾病以及CRC已经出台了新的建议,以将其用于低出血风险但高心脏病风险的个体(估计10年以上风险≥10%)。 类维生素A及其衍生物 维生素A及其天然或合成的衍生物被认为能通过激活核视黄酸受体(RAR)发挥其抗癌作用。短期使用异维A酸能让67%口腔白斑病患者的病变缩小,而异维甲酸在头颈部鳞癌中显示出活性。但是高剂量使用类维生素A也会引发一些不良事件,包括粘膜皮肤毒性和高甘油三酯血症。 贝沙罗汀能减少75%的p53缺失乳腺癌发病率,但它同时也会升高甘油三酯。使用该品后大部分病人会出现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及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下,通常需要对症治疗或减少该品的用药剂量。 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是另一个'老药'预防癌症的例子,作为糖尿病一线药物,它例证了代谢综合征的发病与某些癌症风险相关。观察性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使用二甲双胍后,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有所降低。值得注意的是,也有一些研究得出了不一致的结果。目前,二甲双胍抗癌研究仍是热门的方向之一。 预防疫苗 免疫预防途径(主要是疫苗)尤其适用于癌症预防。良好的安全性适合健康人群。癌症预防疫苗一方面可以预防致癌微生物的感染,另一方面可直接作用于非感染相关的癌症。现在癌症疫苗的作用点通常是致癌病毒,比方说,1981年批准的重组乙型肝炎病毒(HBV)疫苗减少了HBV相关的肝细胞癌。 类似地,人乳头瘤病毒(HPV)也有特异性致癌作用(特别是HPV 16和18,导致了70%的宫颈癌)。针对已知病毒抗原的预防性HPV疫苗目前已有三种,二价疫苗(HPV 16/18)、四价疫苗(HPV 6/11/16/18)和九价疫苗(HPV 6/11/16/18/31/33/45/52/58)。还有丙肝病毒(HCV),因为基因变异性较大,体内产生的中和抗体难以应付不断出现的大量新变种,在疫苗开发方面一直障碍重重。然而,诸如Ombitasvir、Dasabuvir,Ledipasvir和Dofosbuvir等药物已经在诱导慢性感染个体的高速率持续病毒学应答中显示出功效,为今后的疫苗开发提供了希望。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目前最有前途的免疫干预之一。FDA已批准这类药物用于治疗多种转移性和晚期癌症。虽然这些药剂可能最终证明对于癌症预防是有用的,但当前使用中的相关毒性阻碍了这方面的应用。 参考文献:Cancer Prevention: Lessons Learned and Future Direction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