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分享-习得性无助

 以宁竹屋 2017-02-13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另一个例子:
一个小孩子看到马戏团的大象只用一条小小的绳索栓着,他就问他的爸爸说,大象的力气不是很大吗?这么细的绳子,怎么可能栓得住呢?!他爸爸回答说,大象从小的时候,都是用钢索栓住的,它拼命挣扎,怎么也挣脱不了。所以渐渐地他就不挣扎了。所以,等它长大之后,只要有一根很细的绳子,就能栓住它。 实际上,拴住大象的并不是绳子,而是它对自己有所限制的心。
 

一位年轻的炮兵军官上任后,到下属部队视察操练情况,发现有几个部队操练时有一个共同的情况:在操练中,总有一个士兵自始至终站在大炮的炮筒下,纹丝不动。经过询问,得到的答案是:操练条例就是这样规定的。原来,条例因循的是用马拉大炮时代的规则,当时站在炮筒下的士兵的任务是拉住马的缰绳,防止大炮发射后因后坐力产生的距离偏差,减少再次瞄准的时间。现在大炮不再需要这一角色了。但条例没有及时调整,出现了不拉马的士兵。这位军官的发现使他受到了国防部的表彰。

 
随想:扪心自问,什么是我们心中的绳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