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国家税务总局综合改革试点之一,重庆市地税局实施深化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一年来,改出了纳税人满意度和征管高效率。 “以前办税要跑好多地方,现在一个办税服务厅就能搞定所有事项,方便多了。”在巴南区办税服务厅,重庆锦瑟苗木公司会计徐汀感叹道:“我们企业涉及多个区,以前办税要分别跑几个镇街的地税所,还要单独跑国税所,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路上了。现在好了,进一个门,所有的事情都办了,流程还少了,效率提高了一倍。” 巴南区地税局打造了全市首家“全职能、全智能、全融合”办税服务厅,实现了“集中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窗口出件”的“一站式”服务。而巴南区地税局只是重庆市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的一个缩影。目前,重庆市地税局涉及纳税服务体系建设的12项改革事项已经全部完成,纳税人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持续增加。 2016年,面对营改增和征管体制改革的双重考验,重庆市地税局不断探索适合税收征管的新模式。 九龙坡区地税局在人均管户超过全市平均水平1.9倍的任务下,着力日常征管,实现了机关分类精细指导,基层分税种、事项配置人力资源,提升了征管质效。 璧山区地税局建立自然人税收信用评价体系,对国地税管理的欠税单位、非正常户法定代表人和“两代表一委员”候选人开展税收信用评价。同时,该局学习借鉴法院、银行等单位利用自然人信用对失信行为惩戒的有关经验,探索将自然人纳税信用体系建设作为新的地方税收管控手段,打造出“信用管税”新模式。 记者了解到,重庆市地税局信息、数据25项改革事项中,62%已开展。风险管理平台、数据交换平台初具规模,通过“互联网+税务”行动、共建电子税务局、涉税信息共享,税收信息的聚合程度、应用水平均有较大提升。 渝北区地税局依托“金三”系统,全面采集了辖区内各行业、各税种和各企业的税源基础信息,内容涵盖6大类、95小类,搭建起内部数据库。同时,构建了与国税、房管和国土等部门涉税信息交换机制,并与仙桃国际数据谷有计划地实现各类第三方涉税信息的互联互通。目前,渝北区地税局已搭建完成日常风险和重点行业、重点税种特殊风险的“风险特征库”,通过分析比对30万条数据信息,完成风险应对任务2295户,发现有问题户数1740户,入库税款1.1亿元,加收滞纳金、罚款共614万元。 云阳县地税局开发了“第三方涉税信息管理系统”,通过政府专网联通各涉税部门,实现信息定期共享互通。该局还依托涉税信息交换平台,牵头构建“部门+乡镇”税收共治“朋友圈”,促进税收征管协同共治。通过“朋友圈”,2016年云阳县地税局获取第三方涉税信息31550条,入库税款8255万元,解决了涉税信息不对称、税源不清、控管乏力和漏征漏管等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