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载于《琴童》杂志2013年第三期 学习器乐演奏,可能是世界上最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之一,更让低龄琴童苦不堪言。没有人生下来就爱吃苦,为了让琴童爱琴,家长必须多动脑筋,尽一切可能把练琴变得有趣。下面是一些基于个人经验的提高和保持琴童学习兴趣的建议,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看不见的精灵 孩子和乐器的关系,从开始学习器乐的第一天就变得愈发紧密了。 二、一辈子的好朋友 帮助孩子建立和乐器的亲密关系,还可以用下面的话引导:“如果你选择了这样乐器,他就是你的好朋友了。你不会随便离开了你的好朋友,是吧?” 三、随处可见的卡通贴纸 只要不是乱涂乱抹,就不要阻止孩子在琴谱上作画。允许孩子在乐谱边上添加美丽而简单的装饰图案。允许孩子把自己最喜爱的卡通贴纸贴到乐谱封面、琴盒上、铺架上。如果可能,购买和使用彩色的谱架。 怕练的音符宝宝——请告诉低龄孩子音符是有生命的小宝宝,他们能发出美妙的声音,却很淘气,往往不肯听小主人的话,他们最害怕的事情就是小主人的练习。 四、玩琴,不是练琴 韵喆学琴不久,就有很多人很多次问他“苦不苦?”他用不知从哪里学来的话说:“人家外国人管拉小提琴叫玩小提琴(play violin),不叫拉琴。” 五、音乐的奇效 孩子学琴后,家长有一个义务:收集各种和音乐相关的趣闻并和孩子分享。例如,关于音乐的特殊功效的新闻,通过网络就可以收集到很多。2010年,韩国科学家就设计了帮助植物生长的音乐花瓶。音乐帮助病人康复的例子就更多了。和孩子分享这些趣闻,将有助于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喜爱。 为了“学以致用”,韵喆7岁那年,我们把他带到他生病住院的姑奶奶的身边,在病房里为她拉了一首刚练习不久的小曲。曲终,韵喆问:“姑奶奶,你的病好些了没有?”姑奶奶拉着他的小手说:“好多了!你拉得真好听啊!我听了,一下子就好多了。” 六、“让我们一起” 琴童父母对孩子说话的时候要多用“我们”,少用“你”和“我”。例如:“我们今天练习什么?”“我们还要怎么练?” 反之,还有一种说法:“你练琴了没有?”“你怎么没有练?” “我们”一词,使亲子关系变得更加紧密,因为练琴是亲子的“共同事业”,“共同克服困难”的游戏;言必称“你”和“我”,缺少了轻松愉悦的气息,可能会在无形中把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对立起来,于是学琴变成了一项必须完成的差使。 七、练琴的选择题 有个孩子一练琴就要多次喝水、上厕所,他的妈妈给他“画地为牢”,在地上画了一个圈子,练琴时间内,孩子不许离开。这或许是一定时间内有效的好办法,但可能无法长久。这个办法的问题在于,孩子在“受限制的空间”里无法完全放松身心,无法享受练习过程。 “今天是一日二练,还是一日三练?” “今天先练音阶,还是先练基本功,还是先练曲子?” 类似这样的选择题,每天家长都可以发明一些来问孩子。通过提问来引导孩子朝最好的方向靠拢。 我们要鼓励孩子作选择题,而不是安排孩子做这做那。是通过培养自主性来培养孩子的长期兴趣,道理很简单:外在的压力很难变成内在的动力,动力必须来自于孩子的内心,所谓“内驱动力”。 对于练琴出现懈怠急需鼓励的孩子,家长可以这样笑着问:“你是选择不坚持练习,从而让自己以前的练习都付之东流呢,还是选择咬牙坚持,度过眼前这个难关,等到有一天回头看的时候,没有任何遗憾呢?” 必要时,严肃地告诉孩子“没有选择,我们必须坚持”是一种方法;带着微笑假想未来,玩一玩“时空穿越”的游戏,也是一个有趣的方法。 结语:兴趣,基于感官,还是出于心灵? 上面提到的一些“小伎俩”,可以作为培养孩子兴趣的日常辅助手段,但不能作为补救措施。 换言之,孩子必须从灵魂深处“爱音乐”,而不仅是“喜欢演奏的感觉”。用灵魂爱音乐,并不是职业音乐家才这样。如果我们不让美妙无比的音乐进入孩子们的灵魂和血液,那么粗俗鄙陋之物迟早要来占据和吞噬他们。 写给琴童和家长俗话说:十年寒窗苦读日,今朝金榜提名时。 可见要想学好一门手艺和功夫,不花上十年时间是难能有所作为的。但当今快节奏的社会生存状态,使得大多数人不耐于“寒窗苦读”而只在乎“金榜题名”,在繁重的文化课压力下,为了在更短时间内获得一项特长技艺,大部分家长选择以考级为目标,这种做法在学琴的前三级或许可以过关,但如果再想往下继续学习,就必定带来困难。因为学钢琴就像再盖楼,没有大量的各种类型的曲目作为练习基垫,是不可能学有所成的。 曾接触过很多已长大的琴童,他们小时候也曾获得过六、七级,乃至更高级别的证书,还有拿过某项比赛名次的,但现在随便拿一首乐曲让他们视谱弹奏一下,由于没有很好的童子功,加之很长时间没练琴,从视奏准确性和艺术理解上,都很不理想。其实他们小时候也曾经历了若干年的练习,但由于方法不得当,终半途而废,若干年后,那些年的努力的价值便大打折扣,甚是为他们遗憾! 在这里想给每个琴童两句话: 1、用“心”完成每一首乐曲,就好比你在用每一块砖在盖起属于你的金字塔! 2、弹琴人要记得一句话: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可以看到,考级曲目并不是学琴内容的大部分,相反它只代表一个阶段学习的成果与肯定,如果想往更高级别进发,弹奏大量的乐曲作为铺垫学习是必不可少的! 孩子完成入门阶段学习,就代表掌握了一些简单视谱方法,可以弹奏一些悦耳动听的小曲子了,当然随着级别越高,乐曲技巧难度加大,和声也就更丰富起来,乐曲自然就愈好听! 古典方面肖邦圆舞曲、夜曲都是大众熟知的古典名曲,要到琴童学到大约八、九级程度才可以胜任。 流行钢琴方面理查德克莱德曼的所有钢琴曲,若功底好的话,弹到业余钢琴七级左右你就可以完美演绎了! 当然一首乐曲初弹或许并不能充分将其艺术表现力充分发挥,等到孩子生理心智完全成熟后,在拥有了扎实的技巧下,必定能将他的独特感受溶入到他所弹奏的钢琴曲中,自得其乐! 作为教师,我真心希望每位前来学琴的孩子在多年后能学有所成,真正具备演奏钢琴的能力,在性格与修养上确实体现出学过琴与未学琴的区别,达到学琴的真正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