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坐着火车去赶集

 铁道之旅 2017-02-13
北京铁路 2017-02-13 15:35

坐着火车去赶集

坐着火车去赶集

坐着火车去赶集

坐着火车去赶集

坐着火车去赶集

坐着火车去赶集

坐着火车去赶集

1月19日清晨7时,月明星稀,曙光初现。

在通州西站的售票窗口,65岁的王阿姨买了一张当天8:05分开往承德的6419次列车车票。10个小时后,当王阿姨再次回到这里时,拉杆旅行箱里装满了从河北六道河子大集上采购的白薯粉条、山核桃、水库鱼和新鲜小米……近两年,六道河子大集在京城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它走红的背后,离不开这趟往返于通州西—承德的6419/6420次列车。老式硬座、烧煤锅炉房、手动开启的车窗,这趟绿皮车已经成为了不少北京市民的购物车;而在当地人眼中,也正是这趟火车给他们从北京带来了“财神”。

北京客的赶集专列

每逢阴历二或七的日子,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在距离北京站18公里的通州西站售票口准会排起长队。这个平日里时常寂寥无人的小站此刻热闹非凡。通州西站站长刘星宇说,近两年组团去兴隆县、六道河子镇爬山和购物的人多了,四等站的容间有限,乘客有时甚至会排到候车厅门口的安检区外。

“那儿的景色好、山货绿色天然......”“坐火车也不贵,五块钱从顺义到六道河子多值呀。”郭阿姨说,她是和商场的同事请假来的,虽说奔着那儿的猪肉去,不是为了价格比城里便宜多少,为的就是找找年味儿。一车厢人笑呵呵地聊着家常。窗外天寒地冻,但大爷大妈这唠起磕来的热乎劲儿给车厢升温不少。

“当地的小米、核桃、红果、栗子都是绿色食品,柴鸡也都喂粮食,健康着呢。”李阿姨说,虽然乡下的气温要比北京低五六度,但是也阻挡不了自己和姐妹们时常过来赶集。

“这趟列车八九十年代就有了,目前是北京铁路局管内为数不多的绿皮车之一,虽然单程只有238公里,但要经停21站,主要目的就是方便沿线职工上下班以及探亲访友。”在通州西站站长刘星宇的记忆中,从5年前开始,前往河北兴隆、六道河子的北京人逐渐多了起来,有去爬山野游的,但更多的是前往当地赶集购物,这趟不起眼的绿皮列车逐渐走入人们视野。

村民的致富列车

中午11:04分,火车抵达六道河子站,在距离车站五六百米的地方,便是闻名的大集,猪头、柴鸡、红果、栗子等山货一应俱全。顾客们说,天气好的时候整条路两侧能有100多家摊位,即使赶上下雪,也至少有40多个摊位。

“大集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有了,但真正火起来是这四五年的事儿。”六道河子镇村委会成员宗师傅介绍,以前大集的商户都是附近乡镇的村民,卖的都是自己家的农产品。前来赶集的也是附近的老百姓,由于购买力有限,一般自家都能产的山货就没啥销量,主要是卖一些日常的生活用品,如被子、衣服或节日用的春联、灯笼等。但自从火车拉来了北京的消费者,销量立马不一样了。

一位在集市卖猪血的大妈在这摆摊已有二十几年了,早上七八点开市,下午两三点撤摊。一旁她的外甥介绍,“近两年逛集的人特别多,赶上春节高峰期,每天能卖上六七千元。”为了保障宰割猪肉的安全供应,六道河食品站就设在离集市不到1000米,这里是承德市人民政府指定的生猪定点屠宰处。周边饭店老板说,春节期间屠宰量比平日高出4倍,大多都被北京的顾客买走了。

据宗师傅介绍,春节前后一个月的时间内,附近6个大集总计交易额有一百四五十万,平均一个大集二十多万。

铁路人服务不打折

“过去乘客都坐不满一节车厢,如今五节车厢都满满的。” 6420次列车长李继超说,“做列车长五年多来,通过走车也看得出旅客的变化。周六、日城里人都往乡下跑,坐这个车不贵,到空气好的去处转转,赶集外加怀旧了;乡里的人往外走,眼看车窗外的一些高楼都起来了,当地人穿着打扮、谈吐也向城里人学了不少,有的之前不买票,现在还主动买票。”

六道河子站站长郭燕飞说,乘客增多意味工作量增加,在车体设施陈旧、人员配备少的情况下,铁路人的服务却从未打折。自己负责的这个车站,加上站长一共才三名工作人员,一名外勤值班员负责接车,另一名工作人员在车站办公室负责操作设备,作为站长的郭燕飞则要在站台上维护旅客候车秩序。

18:03分,夜幕低垂。6420次列车顺利抵达通州西站,一个个满载而归的旅客逐渐散去。绿皮车不声不响地串起了京冀两地百姓们的日常生活,在大爷大妈们的购物袋里,在列车欢声笑语的气氛中,在车站站长保障乘客的服务中,透露出京冀两地协同发展的新气象。

来源:首都建设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