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以来,国家财政给予了基层很多的支持,基层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的改变,医疗设备也得以更新换代,特别是西部地区,国家给基层医疗机构配备了很多先进的医疗设备,目的是方便患者就医。然而,由于诸多原因,国家为基层医疗机构配备的医疗设备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虽然一些设备已经安装调试好,但医疗机构内部却没人会使用,还有一些设备,配发后便直接堆放在仓库。这不仅浪费了社会资金和医疗资源,也让国家的政策打了“折扣”,出现这样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到医院看病,患者少不了要做一些辅助检查,但是在一些地区,明明乡镇卫生院能做的检查,患者却被推向当地县级医院,使患者遭受奔波劳碌之苦, 医疗机构先进的医疗设备也难以物尽其用,令人心生惋惜。 在2013年央视《焦点访谈》“甘肃乡镇医院设备无人会用,几年闲置落灰”的报道中,当地乡镇卫生院院长说道示:“村民来这里看病需要做一些检查, 但是我们医院不能做,因为医院没有人会使用这些检查设备,这些设备堆放在仓库,闲置下来很可惜。” 报道中还指出, 当时甘肃省夏河县13家乡镇卫生院共闲置设备300 多件,有些设备闲置两三年,有些设备闲置时间长达四五年。 而这种现象不仅仅存在于西部偏远地区。 据河南省原阳县人民医院孟庆远介绍,2015年原阳县人民医院投资3000余万元购置了热断层扫描成像系统,由于当时对该设备缺乏科学合理的考察和调研,等设备安装使用后才发现该设备属健康体检性质的设备,无临床检查价值,医生不愿、也不敢让患者花高额的费用做这样的检查(一次检查的费用相当于核磁共振收费的1.5倍),以致于该设备逐渐被闲置。 此外,一些地区的医疗机构投巨资购置大量医疗设备用于开展一些项目, 但院内并没有相应技术的专业人员操作设备,致使在使用该设备时需高薪聘请上级专家来完成。成本高、利益低,使得这些设备难以被高效利用。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单楼卫生院医生孙绪峰向记者介绍说,一些地方的村卫生室配备了一 体机设备,但是村医并不会操作此设备。 在“走基层 看医改 听医声”走进贵州的调研活动中,几名村医向记者反映,上级派人给村卫生室送来了一些设备,但未教如何使用,所以没有拆包装。
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指出,造成医疗设备闲置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是缺乏医疗设备专业技术人员。 另一方面是老百姓出于费用的考虑,不愿意运用相关医疗设备进行检查和(或)治疗。目前新农合全覆盖,居民可得到又便宜又保证质量的诊疗服务,费用问题基本解决了。 所以, 要解决医疗设备闲置,关键是解决医疗设备技术人员缺乏问题。 “特别想用这些设备,因为这会为偏远地区的百姓带来很多便利,但是医院没人会用,缺少这方面的专业人员。”甘肃省夏河县的一名乡镇卫生院院长说。 据了解,2013 年,夏河县13个乡镇卫生院中,有187位医务人员,其中只有2名医务人员具有操作检测设备的资格,大多数设备因为没人使用,沦为“摆设”。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基层医疗机构除了缺乏专业人员,投入缺乏科学性、配置不合理也是造成医疗设备闲置的原因之一。据孙绪峰反映,一些 设备在配备前,国家或者机构没有进 行先期调研和考察,配备时太盲目,没有考虑到医疗机构的实际需求和医务人员能力。 此外,基层严重缺乏相关的医技人员,没有专人从事检验、 影像等医技辅助检查工作。因为从事超声、放射等影像诊断的医生,在基层医院所处的地位和薪酬水平低于临床医生,致使医疗机构很难招录到此类人员。 加上基层医院的病种单一、 在职培训机会少,在岗医技人员的能 力也普遍处于较低水平,致使医疗设置常处于闲置状态。 江苏省农村卫生协会秘书长夏迎秋分析说,我国在医疗资源的分配上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一方面,在医疗资源的均衡化和平等化的口号下,资源配置变成简单的“形式化均等”,缺乏合理性,是“先配置了再说”,完全没有考虑到区域之间和医院之间的差异,供给与需求之间脱节。 另一方面,实施和执行相关政策时,缺乏医疗设备后续的评估机制,设备配备 后,跟踪管理跟不上。 “国家给乡镇卫生院统一招标采 购设备,这是件好事。但是一些医院招标采购的设备配置低、寿命短,一些卫生院由于交通不便,设备少,许多厂商售后服务名存实亡。”孟庆远分析说。
要解决医疗设备闲置这一问题,首先要解决“人”的问题。因为在硬件逐渐完善的背景下,造成此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缺乏专业人员。 焦雅辉强调,医改推进过程中,可通过多种方式,如对口支援、远程医疗、培养全科特岗医生、县管乡用等, 把人才下沉到基层,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一是通过派驻技术人员到基层指导、驻点帮扶,安排基层医务人员到大医院进修学习,提高其技术能力。 二是采取创新举措,实现区域医疗资源共享。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70号文件提出“推进二级以上医院医技资源开放,实现区域内医疗资源共享”。通过二级以上医院向基层开放医技资源、 集中检查检验,能有效地解决基层专业技术人员不足问题,实现区域医疗资源共享,这也是解决乡镇卫生院能力不足的一个有效手段。 三是建立远程医疗服务。我们提出“基层检查,上级诊断” 的医疗模式,通过在基层培养一些技工或技师,运用已有的医疗设备进行检查检验,使用远程医疗,将检查检验信息上传到上级医院,由上级医院出具检查检验结果报告,根据病情通过远程方式进一步提出诊断和治疗建议,这样有利于促进基层医疗设备的使用。
“要对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有从事医技的人员,有针对性地分级、分批组织培训。选派技术精湛的优秀中青年骨干到上级医院实地学习,鼓励返聘中高级退休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继续指导医技工作。各级政府积极创造条件,改建基层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基地, 筹措资金配齐培训设备和培训管理人员。”夏迎秋如是说。 “一个地区、一所医院究竟需要什么,应当进行全面的评估,既要考虑到其现实的需求,又要虑及其后续的发展规划,对项目实施的可行性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对于已经闲置的设备也要做出应对,制定相应的补救措施。”夏迎秋建议说。 孟庆远也表示,医疗机构购置医疗设备,一定要按医疗机构实际需求,科学、合理地选择必要、必需的医疗设备,切莫贪求高、精、尖的先进设备,否则只会增加医疗成本,影响医院的其他合理投入。 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亳州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葛怀玉认为,国家卫生计生委近期连续印发了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医学检验实验室、病理诊断中心、 血液透析中心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未来如果建立了基层卫生辅助诊断(影像、 检验、病理、心电等)中心,或许可以解决乡镇卫生院等社区基层设备闲置,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的困境。 作者:王夏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