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肺炎的茶疗方法 1、芦根茶 配方:芦根40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取汁,加绿茶2克,频饮。 功效:治疗急性支气管炎。 2、三白茶 配方:桑白皮、百部、芍药、冰糖各15克,绿茶10克。 用法:前4味煎水去渣,入冰糖溶化。每日1剂,连服5日为1疗程。 功效:清肺润肺,降气化痰。用于百日咳阵咳期。 3、川贝茶 配方:茶叶和川贝母各3克,米糖9克。 用法:共研末温开水送下。 功效:治疗气管炎咳嗽。 4、甜瓜茶 配方:甜瓜250克切片,冰糖25克。 用法:共煮,加绿茶1克。 功效:治疗慢性气管炎。 5、葱枣茶 配方:大枣25克、甘草5克水煎,加入葱须25克,绿茶1克。 用法:分3~6次温饮。 功效:治疗气管炎。 6、瓜藤茶 药茶配方:3克甘草,5克瓜藤。 制作方法:用水煎,然后加人2克绿茶。 饮用方法:代茶饮。 药茶功效:能有效缓解肺炎。 7、橘红茶 药茶配方:5克绿茶,20毫升竹沥汁,1片橘红。 制作方法:先把绿茶、橘红用沸水冲泡,然后再放到沸水锅中蒸20分钟,再加入竹沥汁。 饮用方法:代茶饮。 药茶功效:清热化疲,用于肺炎。 8、金银花茶 药茶配方:3克绿茶,5克金银花。 制作方法:把绿茶和金银花放到茶杯中,用150毫升沸水冲泡5~10分钟。 饮用方法:代茶饮。 药茶功效:清热解毒,抗菌,能有效缓解肺炎、慢性肠炎。 9、黄芩茶 药茶配方:3克绿茶,6克黄芩。 制作方法:先把黄芩用200毫升水煎煮,然后用沸水冲泡5~10分钟。 饮用方法:代茶饮。 药茶功效:抗炎抗病态反应,清热燥湿,能有效缓解肺炎、肝炎等。 10、柿叶茶 药茶配方:10克柿叶,2克绿茶。 制作方法:用沸水冲泡。 饮用方法:代茶饮。 药茶功效:能有效缓解肺炎。 新生儿肺炎的预防 定期产检 母亲在怀孕期间定期做产前检查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在怀孕末期,可以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缺氧的问题。 产科医生会采取相应的监护和治疗措施,以尽量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及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 怀孕的母亲要做好孕期保健,保持生活环境的清洁卫生,更要注意个人卫生,防止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喂奶姿势 喂奶时,宝宝最好是半卧位,上半身稍高一点。 注意奶嘴开孔大小。如果你的宝宝是配方奶喂养,奶嘴的开孔大小要合适,一般以竖着倒过来每秒钟滴下一滴奶液为宜。 拍嗝 喂奶后,你最好竖着抱起宝宝,让他趴在你的肩膀上,轻拍背部,排出他胃里的空气,这通常叫做“拍嗝”。 如果你的宝宝容易漾奶,你可以略微延长竖抱他的时间。 防止误吸 在你放下宝宝时,尽量让他的头处于稍高位,尤其是溢奶较严重的宝宝。宝宝睡觉时,让他的身体呈右侧卧姿势,这样可以减少他溢奶后误吸的机会。 呛奶严重要及时就诊 如果你的宝宝因为溢奶、呛奶比较严重,而且呛咳的症状明显,并且同时伴有发憋、气促、青紫等情况,你应该及时带他到医院就诊。 保证卫生 你分娩时选择一家正规医院很重要。 宝宝出生后一般都要和你一起在医院住上几天。如果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医护人员洗手不勤,也可能会增加宝宝感染新生儿肺炎的几率。 宝宝出生后,要给他布置一个洁净舒适的生活空间。你的宝宝用的衣服、被子和尿布应该是柔软、干净的。哺乳用具使用前后也应该彻底消毒。 在你抱宝宝之前,要注意洗手。特别是外出回来时,一定要用肥皂和流动水洗净双手才能接触宝宝。你一定要告诉你的家人和前来探望的亲友也这样做,他们会理解的。 保证无传染源 有感染性疾病的家庭成员接触宝宝,会明显增加宝宝感染新生儿肺炎的机会。如果你感冒了,照顾宝宝和喂奶时要戴着口罩。 虽然你没有办法把宝宝和经空气传播的病毒完全分隔开来,但是你可以减少病毒经呼吸道传播的机会。 预防其他感染 如果宝宝其他身体部位有感染,如脐炎、皮肤感染、口腔感染等,病菌也可能经过血液循环到肺部,引起新生儿肺炎。 如果新生儿存在任何感染症状,如发热、吃奶差、精神弱、脸色难看。 以及呼吸系统症状如频繁呛奶、咳嗽(新生儿期较少见)、呼吸急促、口吐沫、甚至呼吸困难等,都应立即去医院治疗,防止病菌扩散。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因严重的感染性疾病而使用广谱抗生素的时间过久,容易因菌群失调引发新生儿真菌感染性肺炎。 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一两”预防胜于“一斤”治疗疫苗是将少量没有毒性的细菌体注入人体,使身体产生对抗这种细菌的免疫力。 当日后遇到相应有毒性的细菌时,就能靠疫苗产生的免疫力对抗这种细菌,从而避免生病。 肺炎球菌实际上是可通过疫苗来预防的疾病。 目前国外已有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始为本国的儿童接种肺炎球菌结合疫苗。 新生儿肺炎的护理 一、护理 1 、喂养 基础护理保持病室空气新鲜,经常通风,避免对流风,温湿度适宜,保证充足的热量与水分,喂养宜少量多次。 一次不要喂得太饱,以防引起呕吐,呛咳重或拒奶者可鼻饲,保持皮肤清洁,预防臀红及皮肤感染。 2、吸氧 吸氧间歇氧气吸人,多采用面罩或头罩法吸氧,以减少对患儿的刺激,早期吸氧可提高肺泡含氧量,但浓度不易过高,时间不易过久,以防氧中毒。 一般缺氧者l~2 L/min.严重缺氧者2~4 L/min,并密切观察用氧效果。 3、雾化 雾化吸入每天对患儿进行雾化吸人1次/4 h,每次15~20 min。 在雾化吸入中加入a一糜蛋白酶、地塞米松及相应的抗生素,使药物随吸气吸入到较深的终末支气管及肺泡,对消炎、止咳、化痰、湿润气道有较好的效果,并可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有利于痰液吸出。 4 、翻身 翻身和体位引流根据重力作用的原理。 通过改变体位的方法,促进肺部分泌物从小支气管向大支气管方向引流,分泌物多时根据病情2~4 h翻身1次,可防止肺萎缩及肺不张,保证支气管排痰通畅。 此外,在翻身的同时可叩击背部,促进分泌物松动排出。 5、叩击 背部叩击通过有节律的叩打,对呼吸道一肺部直接震动,使附着管壁的痰液松动脱落。 叩击的动作轻快,我们常用叩击器,软的面罩或是护理人员的手指、手掌。 叩击时要注意观察患儿的呼吸、心率、皮肤及口唇是否青紫。胃管喂养后30 min内不能进行此操作。 在喂养或吸痰前30~45 rnin改变体位后再叩击。叩击前可适当提高氧浓度10%~15%。 对于使用呼吸机的危重患儿48~72 h及有肺出血、体重低于1.0 kg的早产儿不能进行此操作。 6、吸痰 吸痰每次体位引流,拍背、雾化后给予吸痰。 吸痰时要注意无菌操作;动作轻柔、敏捷,避免损伤呼吸道黏膜,先吸口腔内再吸鼻腔内分泌物,以免患儿在喘息和哭叫时将分泌物吸入肺部。 吸痰压力为100 mm Hg,每次不能超过15 s,若吸痰后出现青紫。可加大氧流量10%~15%。吸痰时要注意观察分泌物的量,粘稠度以及颜色、而色及吸痰前后呼吸音的变化。 7、用药 用药护理每日液量均匀输入,速度不宜过快。 一般以3~4滴/min,最快不应超过每公斤体重每分钟2滴,严禁在短时问内输入大量液体。 以免引起肺水肿,导致心衰。应用强心药时,严格掌握药物的剂量;用药方法及时间,密切观察用药效果。 做好心电监护。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8、观察 并发症观察患儿出现烦躁不安、心率180次/min以上、心音低弱、喘憋、紫绀加重等心衰的表现应及时通知医生按医嘱应用强心、利尿及镇静等药物。 并执行心衰护理常规,使患儿保持安静、减轻心肺负担、病情严重的患儿可并发硬肿、出血、脓胸、肺脓肿、败血症等并发症,应密切观察及时实施对症处理。 二、出院指导 病愈初期一般体质较弱,极易重感,因此应指导家长加强喂养,尽量母乳喂养,母乳不足时,应及时添加代乳品,以保证营养,增强体质。 居室阳光充足,定时通风换气,保证空气清新,避免受凉。尽量减少探视人员,注意隔离,以防交叉感染。 肺炎患者注意事项 忌食 1、忌食多糖之物糖分是一种热量补充物质,功能单纯,基本上不含其他营养素。 若小儿肺炎患者多吃糖后,体内白细胞的杀菌作用会受到抑制,食入越多,抑制就会越明显,而加重病情。 2、忌高蛋白饮食瘦肉、鱼和鸡蛋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 1克蛋白质在体内吸收18毫升水分,蛋白质代谢的最终产物是尿素。小孩进食蛋白质多,排出尿素相对也会增高,而每排出300毫克尿素,最少要带走20毫升水分。因此对高热失水的患儿应忌食高蛋白饮食,当疾病后期可适当补充,以提高体质。 3、忌辛辣食物辛辣之品刺激大,而且容易化热伤津,故肺炎患儿在膳食中不宜加入辣油、胡椒及辛辣调味品。 4、忌滥用退热药刚发热就用过多的退热药,不仅对机体不利,而且还可能掩盖病情,延误治疗。 因此,对发热患儿应慎用退热药,且忌用药过多,以防体温骤降,大汗淋漓,发生虚脱。 5、忌油腻厚味肺炎患儿消化功能多低下,若食油腻厚味,更影响消化功能,必要的营养得不到及时补充,以致抗病力降低。因此,不宜吃鱼肝油、松花蛋黄、蟹黄、凰尾鱼、鲫鱼子,以及动物内脏等厚味食品。 若喝牛奶应将上层油膜除去,乳母也应少吃油腻,以免加重病情。 6、忌喝茶肺炎患儿多有发热,应忌喝茶水。 因茶叶中茶碱有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可使大脑保持兴奋状态,还可使脉搏加快,血压升高。发热时,机体处于正邪相争的兴奋阶段,脉搏较快,饮茶后会刺激心肌,加重消耗,如此非但不能退热,相反还会使体温升高,诱发其他疾病。另外,茶中的鞣酸具有收敛作用,中医认为不利于肌表的邪气外散,对发热的小儿也是不相宜的。 7、忌生冷食物若过食西瓜、冰淇淋、冰冻果汁、冰糕、冰棒、冷饮、香蕉、生梨等生冷食物,容易操作体内阳气,而阳气受损则无力抗邪,病情也难痊愈,故应忌食,特别对有消化道症状的患儿更应禁忌。 8、忌乱服用清热药金银茶、青果、板蓝根冲剂等清热药,对肺炎患儿有益。但不能较长时间服用,特别对体质较弱者,勿轻易服用清热药。否则,会伤及人体正气,使原来的症状加剧。 9、忌用酸性药物和食品五味子、乌梅、维生素c、酸果、橘子、食醋等味酸,能敛、能涩、有碍汗出解表。 结语: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新生儿肺炎的发病原因和中医是如何治疗新生儿肺炎的内容,宝宝的健康是每一位家长最大的心愿,平时的预防至关重要,如果已经生病了,要遵循医生的叮嘱进行治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