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质子到雄主: 他的一生,就是半个战国

 船漏又遇头顶风 2017-02-13

对于秦国历史上的君王,后人熟悉的往往只有两位:推行商鞅变法的秦孝公,统一六国的秦始皇。很少有人知道,他们之间还有一位君王承上启下,在秦国的百余年扩张历史上起到了枢纽作用,这就是秦昭襄王。

从秦孝公到秦始皇,秦国经历了七任君王,他刚好是第四任;他统治秦国长达五十六年,经历了三十场以上的胜利,摧毁了六个对手中最强的三个,还把周王室灭掉了一半。他去世时,天下再无一国能单独抵抗秦军兵锋,只能在拆东墙补西墙般的合纵中苟延残喘。

与他相关的还有一串熟悉人名:

他的祖父是秦孝公,父亲是秦惠文王;

母亲是近年来忽然火起来的宣太后;

曾孙是一直那么有名的秦始皇;

兄长是秦武王;

战神白起是他的将军;

舅舅魏冉是他前半生的丞相,纵横家范雎是他后半生的丞相;

……

登上历史舞台之初,没有迹象表明秦昭王能有日后的诸般作为。他的少年时代在史料中付诸阙如,第一次被史官记下时,他的称呼还是“公子稷”,出现在离秦国千里之遥的燕国,身份是质子。出使别国不乏风险,同时又远离本国政治中枢,一般只有不被重视的王族子弟才会承担这一任务,比如秦昭王的孙子、秦始皇的父亲,公子异人。

许多年后,公子异人以一种戏剧性的方式结识了卫国商人吕不韦,并在他的辅佐下归国为王;年轻的秦昭王同样在困窘中得到了命运的垂青。他的兄长秦武王继位还不到四年,就在一场意外中死去,临终时决定把王位传给他。

复盘当时的形势可以发现,这是秦武王一个极为英明的决定,也让秦国在波澜不惊中度过了一道危险关口。此时秦国已历经秦孝公、秦惠文王两代明君,国势蒸蒸日上,但背后同时潜伏着重大危机。战国历史上,“强不过三代”始终是笼罩在每个大国头顶的诅咒。魏国经历魏文侯、魏武侯两代明主后,在魏惠王一代沉沦;齐威王、齐宣王的继承者齐湣王招来了五国伐齐,齐国险些灭亡;赵国则在赵武灵王、赵惠文王之后遭遇了长平之战的惨败,赵孝成王难辞其咎。

秦国本来也极可能重蹈覆辙。同为“三世祖”,秦武王与魏惠王、齐湣王颇多相似,都因国力的强盛表现得过分自负,由他继续统治下去,秦国很可能再度走出一条盛极而衰的轨迹。秦武王的意外离世,时机居然恰到好处。

秉持着先王遗命,少年公子稷匆匆回到咸阳,第一件事就是在母亲芈八子的支持下稳定朝局,粉碎公子壮、惠文后发动的“季君之乱”,正式开始属于他们的时代。

准确说,属于“她”的时代。

秦昭王即位时还太年轻,两年后才举行标志成人的冠礼,大权因此落入了母亲芈八子、舅公魏冉之手,姐弟二人不仅强势,政治能力更出类拔萃。宣太后摄政期间,秦国平定了巴蜀的叛乱,击退了山东列国的第二次合纵攻秦,魏冉更举荐了名将白起,他的崭露头角使秦军如虎添翼,伊阙、鄢郢、华阳等一系列战役对魏、韩、楚等国造成重创。秦国由此摆脱了“强不过三代”定律,甚至一天比一天强大。

这是秦国的幸运,却未必是秦昭王的幸运。他的母后和丞相牢牢把持着权柄,朝野上下遍布党羽,也因一系列功绩深孚众望,年轻秦王完全没有插手朝政的理由,只能在隐忍中等待着不知何时才能来到的机会。这段岁月里,他主要扮演着秦国吉祥物的角色,出现在各种外交场合:继位第三年,他与楚怀王在黄棘会盟,把上庸还给楚国;第二十二年,与楚顷襄王在宛城会盟,与赵王在中阳会盟;次年又与魏王在宜阳会盟,与韩王在新城会盟……至于这些“亲切会面”的源起和结果,无从知晓。

有些举措应该是秦昭王一个人的决定,这似乎证明,他总算拥有部分自主权。即位第九年,他邀请孟尝君入秦担任外相;次年,他给楚怀王写信,邀请他入秦会盟又扣押了他,间接导致对方客死异乡;第十九年,他又和强横的齐湣王互称西帝、东帝。漫长的蛰伏并未消磨这位秦王的心志,他始终在培养自己的势力,积极刷出存在感,目的显然是谋求参与朝政。不幸的是这些尝试都难言成功,孟尝君担任秦相不久就逃离了秦国,楚怀王的客死激起了列国的一致愤慨,互称东西帝事件开场轰轰烈烈,却很快以悄无声息收场。

秦王也不是没有试图夺回权力。数十年间,他利用种种手段,先后四次将魏冉免相,但舅公每次都能重返相位。《秦本纪》简约的叙述下,不知埋伏着帝后两党多少激烈斗争。结果,所有攫取权势的努力都显得徒劳,秦王似乎注定要像查尔斯王储那样,终老于王位的一步之遥外。

命运的转折点出现在即位第三十六年,一位山东士子成了扭转局势的关键,这就是纵横家范雎。他在魏国受到迫害,悄悄潜入秦国,几经周折得以见到秦王,第一句话是,“秦安得王?秦独有太后、穰侯耳。”这准确击中了秦昭王的心房。那次密谈,他下定了夺权亲政的决心。

凭借范雎的策划与操持,历经长达七年史料失载的权力斗争,公元前266年,宣太后被废,魏冉等四贵被驱逐,范雎成为秦国新丞相,秦昭王在权力的游戏中宣告胜利。这是他在位的第四十一年。

虎兕出于柙,蛟龙归于海。不难想象,扫清一切执政障碍的秦王该是如何扬眉吐气,取得宫廷斗争的胜利只是一个开始,他更需要战场上的,真正的胜利。亲政六年后,秦昭王举全国之力与赵国开始了长平之战,按最保守的估计,此时他也该是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这场天下大决,固然有天下大势的水到渠成,他自身却也势必有着亲手建立功勋的急迫渴望。正是这种渴望,驱使着如今的他以前所未有的强势,加倍弥补此前那段漫长岁月的碌碌无为。

已是一代战神的白起再度担任秦军统帅,秦王自己也以垂暮之身亲往前线,给河内陆区每位民众各赐一级民爵,发动他们当中十五岁以上者全数奔赴长平。战事的结果是秦国大获全胜,赵国一蹶不振,在这场押上全部家底的战争豪赌中,秦昭王又一次笑到了最后。

只不过作为代价,战争似乎也耗尽了他的一切心力与神智。数十万赵军因饥饿选择了投降,被白起全数坑杀,就此酿成中国历史上最重大的惨剧之一。耐人寻味的是,秦昭王的身影始终没出现过哪怕一次,而杀降的决定本该由他来做出。最终是白起一力承担了所有的罪责与骂名,秦昭王却在此时保持了暧昧的缄默。

这一事件成了他生命中的又一道分水岭。如同所有垂暮的强势君王一样,那之后的秦昭王越发迷信于自己的判断,做出的诸多决定也因此显得刚愎偏执、不可理喻。白起准备一鼓作气灭亡赵国,他先是勒令武安君撤军,又在军队归国后重新要求出兵,白起拒绝服从命令,他就执意将其撤换,导致了邯郸之战的惨败,秦昭王的应对却是迁怒于白起,将其驱逐出咸阳,并逼迫他自裁。

一代将星陨落之际,秦昭王自己的生命也进入倒计时。公元前256年,他取得了生命中最后一次重要胜利,灭亡了西周国;第二年,不知多少人觊觎的、象征着至高王权的九鼎,也运入了秦国。五十余年前,秦武王曾亲自来到洛阳,试图举起九鼎中的一只,他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半个多世纪后,秦昭王终于完成了兄长当年的心愿。

这次的回光返照之后,秦昭王五十三年,六国各自派出使臣来咸阳朝见;五十四年,他在雍城梦见了天帝;五十六年秋,他撒手人寰,此时至少也在七十岁以上。

秦昭王生活的时代,正是列国间战争最激烈的时期,一半以上的战国名将(白起、赵武灵王、廉颇、乐毅、田单、信陵君)和知名战役(伊阙之战、鄢郢之战、燕齐之战、阏与之战、长平之战、邯郸之战)都集中在这半个多世纪。秦国几乎与所有强国都交过手,也击败了所有对手;秦昭王本人更与无数名人有过交集。

他把三任楚王请来当座(jie)上(xia)客(qiu)——楚怀王、楚顷襄王、楚考烈王;

和三代赵王打过交道——赵武灵王、赵惠文王、赵孝成王;

扣押过战国四公子中的三个——孟尝君、平原君、春申君;

他甚至还会见过荀子,后者对他治下的秦国评价很高,认为他们“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

……

出身质子,历经数十年的蛰伏隐忍,最终成为天下为之色变的虎狼君主,秦昭王用自己的一生实现了逆袭,也成为那个时代诸多英雄人物组成的满天繁星中,当之无愧的那颗北极星。他即位之前,秦国已迈开东出扩张的步伐;他离世之后,秦国正式确立了对六国的压倒性优势。他是秦国统一之始,也是六国兴盛之终。他的一生,就是半个战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